達 瑛
(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20)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現代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健康傳播的形式愈加多樣化。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傳播形態及媒體形式[1]。醫院所服務的患者人群,特別是城市居民、年輕人對微信以及時下流行的傳媒通信技術和平臺并不陌生,甚至已經成為必備的通信工具[2]。如何探索應用新媒體,整合醫院健康教育工作,探索符合患者健康需求的健康教育方法是值得護理管理者思考的問題。為進一步規范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健康教育工作實效,自2018年2月起,我院探索利用微信平臺、床旁智慧系統等新媒體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選取我院兩個病區首次入院患者各100例,分別作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年齡31~91歲,平均年齡58.97歲,平均住院天數10.02天;對照組患者年齡20~92歲,平均年齡70.28歲,平均住院天數9.7天。觀察組利用新媒體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沿用傳統方式進行健康教育。
1.2.1 對照組 沿用傳統健康教育方式在病區設置健康教育展板專欄,張貼科普宣傳畫,發放健康科普折頁等。由責任護士口頭講解介紹科室情況和專家特長、相關疾病醫療護理知識以及常見問題的健康科普處方,并定期舉辦科室健康講座等。
1.2.2 觀察組 建立科室新媒體維護團隊,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和醫院健康促進專職人員組成,成員均經過統一培訓,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操作,具有護理??浦R和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微信等新媒體軟件相關使用方法,邀請患者下載關注并學會使用,具體實施如下:(1)建立醫院健康教育專用平臺“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健康大喇叭”。在醫院官方微信平臺“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下整合建立全院微信矩陣,包括各臨床科室、專家建立的公眾號。微信平臺設專人管理,定期以圖、文、音頻、視頻相結合的形式在微信平臺上推送健康知識,并定期對后臺粉絲提出的健康問題進行回復。(2)通過配置在病房的床旁智能終端設備,實時滾屏顯示統一規范的入院須知、在院護理、出院指導等信息。個性化和特殊的護理健康信息由責任護士在后臺編輯對患者分別進行推送,方便患者隨時查閱。(3)利用醫院網站、微博、微信平臺、床旁智慧系統等,以電子圖文信息、科普漫畫、微視頻等形式推送健康知識。錄制專家健康專題講座視頻,通過院內閉路電視電子屏等循環播放。(4)由高年資護士建立科室患者微信群、QQ群,管理發布診療護理信息、檢查診療提醒信息等,并及時回復患者詢問,隨時與患者保持互動。(5)利用手機直播軟件對重大衛生宣傳日和患者關注度高的健康講座及活動進行直播,現場患者與專家互動探討健康話題。同時后期將活動視頻上傳床旁智慧系統、微信公眾號等,方便患者在線回看。
1.3.1 患者健康知識問卷 應用患者健康知識問卷對兩組患者在出院前進行住院相關知識、專科疾病及出院后自我管理3個類別共20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每項5分,滿分100分。按分數評價掌握情況,60分以下為較差,60~70分為一般,70分以上為良好。向觀察組、對照組各發放問卷100份,分別收回有效問卷100份。
1.3.2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 向觀察組、對照組各發放100份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表,分別收回有效評價表100份。調查兩組患者對健康宣教的效果評價,比較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評價、護理服務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的差異。
對兩組患者健康知識問卷評分進行統計(見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良好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問卷評分統計
分析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見表2),結果顯示,觀察組對健康教育方式滿意度、護理服務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n)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問卷得分觀察組良好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觀察組患者出院時健康知識了解更多,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對照組以文字、講座等較為單一的傳統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宣傳,患者短時間內被動接受大量健康信息,參與積極性不高,印象不深刻。觀察組應用新媒體,將圖、文、音、視頻等整合到一起,健康信息實現點對點傳播,及時性及互動性增強,能夠不受時空限制進行答疑、指導,讓患者多渠道獲取并掌握更多健康知識。
本研究中對健康教育方式的滿意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及治療依從性,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采用傳統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時知識信息單項傳遞,醫患雙方溝通效率較低,患者對宣教內容的理解和執行較差。同時,護士健康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及隨意性,患者服務感受不一,對護理服務整體認可度不高。而依托新媒體將患者關注的健康信息實現個性化定制和推送,隨時隨地為患者提供所需的健康信息,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指導,可構建有效的護患溝通渠道,患者治療依從性更高,對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更強,對醫務人員理解更多、滿意度更高。
當前,健康傳播的發展趨勢正是從大眾普及式傳播轉向針對不同人群與受眾的細化傳播[3]。通過數字化新媒體開展臨床護理健康教育,隨時隨地為患者提供符合需求的個性化健康信息,可構建有效的護患溝通渠道,在健康教育中取得較好的工作實效,是拓展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時微信平臺、床旁智慧系統等新媒體豐富了醫院的軟件建設,是樹立醫院品牌形象、提升醫院知名度、增加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和忠誠度、促進醫院品牌建設的重要手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