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城郊街中心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教學建議部分有這樣的表述:“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可見讀整本書的意義非常重大,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我借助思維導圖,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提起思維導圖,相信每一位語文老師對它并不陌生了吧。剛剛接觸到思維導圖時,筆者對它是一頭霧水。后來經過多次的培訓后,筆者才有所了解。
農村的學生讀課外書,他們的讀書渠道多半是通過學校的圖書館和從化區的圖書館來獲得,如果想集中一起看同一本課外書,難度比較大。因此,在課外閱讀的指導中,課外閱讀的指導總是很難跟進,指導的效果也不明顯。針對這種情況,筆者一直都非常頭痛,直到筆者認識了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后,筆者豁然開朗,多年的困惑一下子迎刃而解。說干就干,筆者先讓學生學習什么是思維導圖,怎樣畫思維導圖,接著就某課文里的一篇課文進行范畫,一邊教,一邊讓學生畫,這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用思維導圖整理文章的主要內容。掌握好思維導圖的方法后,就延伸到課外閱讀當中去。
在制作思維導圖時,筆者引導學生通過查找關鍵詞和核心內容來,挖掘故事的精髓。如以《小王子》這本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筆者先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交流讀書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把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用一些關鍵詞通過思維導圖表現出來。當我看到很多學生的思維導圖后,學生的思維瞬間被激活了,無數的關鍵詞在學生的導圖的分支中依次出現。比如:人物、場景、對話、作者簡介、主要內容、好詞好句、感受等。學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好詞好句、感受,而是擁有了更加全面、更多角度的看法,獲得不一樣的閱讀“觀點”,從而真正做到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圖1
思維導圖作為一個良好的思維發散工具,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為一個中心,進行發散性思維,獲得更多的觀點,比之前簡單地做讀書筆記更深刻了。筆者從人物形象入手,由簡到繁,讓學生一步一步地學會用思維導圖概括。繼續以《小王子》為例,小王子是書中的主人公,通過他的旅行見聞向兒童提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他的離開了自己星球,在各星球間游歷,見識了國王、愛慕虛榮的人、點燈人、紅臉商人和地理學家。我發現,學生在制作思維導圖時,能通過比較交流獨立完成其他人物的形象分析,并根據自己的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更加凸顯,人物形象更豐滿。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對人物的了解已經超越了事件的表象,看到了人物的本質,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認識。學生將這個人物從多方面去填充,表達不會至于一個人物的形象特點,而是通過縱向思維進行對比,能全方位地去理解人物特點,獲得更加鮮明的人物特點。因此,利用思維導圖,不但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去理解文章,并會用舉一反三,在其他的課外閱讀中,也會運用對比、發散性思維進行相關的閱讀。

圖2
思維導圖不但能梳理文章的內容,把學生的思維打開、變得開拓,而且還能讓學生展開更全面的理解,對書中的內容更全面地思考,使自己的思維更立體了。
思維導圖把學生的線性思維變為拓展式思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立體的資料。以《小王子》為例,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下的思維導圖:

圖3
學生一看思維導圖馬上就知道,在閱讀《小王子》這本書時,把最能顯示關鍵詞的相關信息進行填充,用階梯式的思維導圖勾勒出來,這樣就能把整本書的全景圖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整本書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
閱讀一本書,對整本書的理解和認識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再現,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整本書的主要內容,了解人物特征,形成整體思維,提高課外閱讀能力。思維導圖就像是一棵“知識樹”,體現閱讀的整體性和階梯性,有利用建立知識體系。讓思維導圖成為整本書閱讀的“金鑰匙”,幫助學生形成會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課外閱讀,真正學會學習。學生能自行大量的閱讀課外書,并學會了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和整理書中的內容,閱讀的興趣也逐漸提高了,因此,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取得比較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