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華 中國人民銀行昌吉州中心支行
(一)網點分布較為均衡。2019年末,昌吉州轄區共有村鎮銀行4家,分布于轄區6個縣市,涉及網點19個,從業人員308人,金融網點實現了昌吉州縣域全覆蓋。
(二)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規模穩步增長。2019年末,轄區4家村鎮銀行注冊資本金2.6億元,資產總額53.51億元,同比增長9.94%,其中,各項貸款余額32.74億元,同比增長12.16%;負債總額47.23億元,同比增長10.76%,其中,各項存款余額44.59億元,同比增長34.45%;所有者權益6.27億元,同比增長3.98%。
(三)主發起人持股普遍居高。2019年末,昌吉州共有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3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3家銀行發起成立了村鎮銀行4家(見表1)。

表1 昌吉州村鎮銀行基本信息情況
(一)信貸規模穩步增長。2019年末,4家村鎮銀行各項貸款余額32.74億元,同比增長12.16%。其中,農戶貸款余額22.54億元,占貸款總額的68.85%,符合村鎮銀行面向“三農”金融服務的發展方向。
(二)小、微型企業成為村鎮銀行企業貸款支持主力。2019年末,轄區4家村鎮銀行企業貸款總額8.11億元,占貸款總額的24.78%。貸款投向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和微型企業余額分別為0.049億元、0.62億元、5.55億元、1.88億元,占企業貸款總額的0.60%、7.64%、68.43%、23.18%;占貸款總額的0.15%、1.84%、15.98%、5.26%。為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信貸業務種類日益豐富。轄區村鎮銀行積極為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為滿足個體工商戶、農戶、中小微企業需求,推出了各類金融產品。一是個人及個體工商戶推出“速貸寶”“家裝貸”“續貸通”“家通寶”“商戶貸”。二是支持農戶農業生產經營。推出“匯農貸”“農戶貸”農戶保證貸款等以支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三是支持涉農服務業。推出“匯商貸”“聚力貸”“農機貸”全力支持農機經營商、農資經銷商等產業發展。三是支持涉農小微。推出“興業貸”“小微貸”以助推涉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所需資金。同時村鎮銀行創新擔保抵押方式,在大力推廣商用門店房抵押等傳統擔保方式的同時,逐步探索宣傳擔保公司擔保等新型擔保方式,從企業多元化的現實需求入手,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更大的融資選擇空間。
(一)貸款質量向下遷徙趨勢明顯,潛在風險隱患加大。2019年,昌吉轄區4家村鎮銀行逾期貸款3.07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0.9億元,增長34.32%,關注類貸款3.44億元,是不良貸款的3.82倍;不良貸款0.9億元,同比增長34.33%;不良率2.75%,較同期上升0.46個百分點,不良率高出轄區地方法人銀行機構不良率貸款率(2.60%)1.5個百分點,質量下遷壓力上升。
(二)貸款行業分布集中度上升。一是貸款主要投放“三農”領域。從行業分布看,貸款主要投放農林牧漁業、制造業、個人貸款、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及批發和零售等行業。其中,農林牧漁業貸款23.69億元,占貸款總額的72.38%,占比超七成;制造業貸款余額1.28億元,占貸款總額3.91%。農戶貸款余額22.54億元,占貸款總額的68.87%;農戶個體工商戶和農戶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8.07億元,占貸款總額的24.66%。村鎮銀行已經成為支持昌吉州縣域經濟和扶持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受區域經濟特點及行業集中度影響,村鎮銀行不良貸款反彈較快。具體來看,農林牧漁業、住宿餐飲、制造業、建筑業這四大行業是不良貸款升高的重災區。2019年,4家村鎮銀行四大行業不良貸款余額0.88億元,占總村鎮銀行不良貸款總額達97.75%。其中,農林牧漁業不良貸款余額0.7億元,占4家村鎮銀行總不良貸款的比重超七成,達到77.31%,與貸款投向分布吻合。
(三)合規意識不強,操作風險上升。調查顯示,轄區村鎮銀行普遍存在一線人員合規意識和風險防控意識缺乏,加上內控制度和流程規范不能嚴格執行,客戶經理隊伍的綜合素質不高,違規現象層出不窮,操作風險頻發,操作風險主要有:發放多戶貸一戶用貸款,向多名農戶發放聯保貸款,農戶貸出后轉借給某人使用,損失較大,無力償還貸款,貸款形成風險。
(一)職責定位與經濟效益不匹配。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三農”,推進新農村建設,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農業、農村經濟作為高風險、低效益的弱勢行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影響較大,因此貸款潛在風險較大,一旦出現損失,將直接影響村鎮銀行的經濟效益。而村鎮銀行作為完全商業化運作的銀行類機構,其核心是追求效益,實現效益最大化。如調查顯示,昌吉州4家村鎮銀行19個網點全部設立在縣城,對鄉鎮及農牧團場的金融服務嚴重不足。因此未來如何實現效益和職責的統一,將是困擾村鎮銀行持續發展的難題。其次,村鎮銀行市場占有率較低。2019年,昌吉州轄區2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82.1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181.64億元。其中,4家村鎮銀行各項存款余額及各項貸款余額為44.59億元、32.74億元,占總存、貸款比重僅為3.48%、2.77%。
(二)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管理水平薄弱。一是三會設立不全,未設監事會或監事會未行使職責,未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發起行為確保在村鎮銀行的絕對控制權,高管層主要由發起行指派并直接參與村鎮銀行的管理,形成一股獨大的局面。三是內控管理和人員素質較薄弱。主要是村鎮銀行成立時間較短,客戶基礎相對薄弱,在客戶中還沒有形成較高的知名度,其次,內控管理制度建設不夠完善,制度執行不到位,客戶經理對貸款風險的識別、判斷、處置能力不足,加之客戶選擇不審慎,超額授信,導致負債過大(他行有貸款、私人借款)無力還貸。
(三)利差收窄,盈利能力欠佳。村鎮銀行由于受技術、資金的限制以及缺乏產品創新機制,服務能力有限,金融產品單一,難以提供多元化及個性化服務。2019年末,轄區4家村鎮銀行實現貸款利息收入2.85億元,占總利息收入比例高達84.32%,貸款利息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存貸利差由5-6個百分點下降至3個百分點,造成利息收入的普遍下降,加之中間業務體量較小,發展緩慢,降低了盈利能力。
(四)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實體經濟風險上升。由于經濟基本面尚未回暖,轄區部分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賬款回收難度增大,導致借款人不履行契約、合同情況頻發,同時出現無力償還或不愿意償還貸款本息等情況而形成貸款風險。
(一)堅持發展定位,穩健經營發展。改變傳統的規模擴張方式,適時調整定位與發展方式,在服務“三農”、小微企業中,加大自我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眾的認可度,更好的發揮拾遺補缺的作用,同時加強產品和業務的創新,走產品差異化道路,在普惠金融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二)強化公司治理,加強內控管理。一是盡快完善三會一層治理框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主發起行對機構經營的影響。二是進一步完善內控體系,逐步建立體系完備的風險預警體系,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三是強化風險合規意識,不斷提高操作風險防范能力。
(三)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村鎮銀行應在了解和把握當地“三農”經濟發展現狀和農村金融市場的基礎上,研究設計既能有效控制金融風險,又能滿足“三農”經濟發展多樣化需要的金融產品,及時為客戶群體普及金融知識,提供相關政策和信息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與支持。
(四)優化信貸結構,有效防范風險。一是順應市場變化和宏觀調控的戰略導向,積極優化信貸結構,化解潛在的結構性風險。二是加強監測預警,主動作為。堅持將化解存量信用風險作為首要任務,定期組織開展行業和客戶風險評估,扎實做好風險防控與處置工作,及時制定不良貸款清收措施和計劃,落實清收責任,防止風險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