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璐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四川 成都 611730)
內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科目,歷來以知識點多、細、雜而成為學生學習考試的“攔路虎”。筆者經知網搜索發現,尚沒有將任務驅動和思維導圖同時運用于內科護理教學的研究,故做此探索。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思維導圖由英國托尼·博贊創建,又叫心智導圖、腦圖,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方式,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把各級分支和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并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連接,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具體研究如下。
選取我校2016級高職兩個班作為研究對象,1班共53人為實驗組,2班共57人為對照組,兩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基本情況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任課教師一致,使用教材、教學大綱、教學重難點、教學用具完全一致。
1.2.1 教材 國家衛計委“十二五”規劃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內科護理學》第三版,由李丹主編。
1.2.2 教學過程 對照組采用傳統講解接受式教學,即教師結合PPT按“疾病概念—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護理評估—護理措施”來講解。實驗組采用以任務為導向的PBL教學法結合思維導圖來講解,即“布置工作任務—提出問題—小組討論—繪制思維導圖—教師點評”,具體方法如下(以循環系統為例):(1)布置工作任務并提出問題:在附屬醫院心內科或急診科和校門診收集相關真實案例建成病案資料庫,抽取任一相關疾病作為工作任務并突出問題。如:患者,男性,56歲,無明顯誘因出現胸骨后疼痛約30分鐘,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無效而撥打120。既往有2年心絞痛病史,救護車到現場后查體:神志清楚,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痛苦表情,伴惡心嘔吐,瀕死感,呼吸18次/分,心電圖示Ⅱ、Ⅲ、avF導聯呈弓背上抬。提出問題:患者最可能的初步診斷是什么?本病主要特點是什么?如果你是當班護士,該如何處理?
(2)分小組討論,根據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繪制思維導圖的起點,再逐一有層次、有邏輯、有關聯地畫出各個分支。以上述病案為例,具體步驟如下:①先找出本病的主要特點,將其畫在思維導圖中間,再畫出有本特點的其他疾病作為一級分支。分別畫出各個疾病的完整特點作為二級分支(這里的特點包括病因、誘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護理措施等與病案特點相同或相近處,將其作為重點呈現)。③根據病案所給條件綜合給出正確診斷。④找出患者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得出首要處理作為三級分支。⑤思維導圖的繪制不拘泥于形式,力求突出問題、形象生動、富有創造力。上述病案的思維導圖可繪制如下,見圖1。
(3)教師點評并根據思維導圖解決提出的問題,匯總答案:根據上述癥狀及輔助檢查要點得出問題答案:①診斷:急性心肌梗死;②特點及治療護理結果如圖1所示。
(4)突出強調重、難點,強化相關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并評選出最優團隊。
(5)針對上述具有個人特色、濃縮課堂重難點內容的思維導圖,教師可提出拓展問題:若從護理措施入手,思維導圖又該如何繪制?力求激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多方面發展的思維模式,將繁雜的醫學知識聯想記憶為有系統、有層次、有重難點的“參天大樹”,逐步培養學生的聚合發散思維和臨床思維。例如上述病案切入點不同,思維導圖繪制亦可多樣。
1.2.3 效果評價(1)理論成績測試:教學完成后,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出兩套難度相同的考試試卷A、B,題型分值一樣,期中考試均為單選題100分,期末考試由單選題40道40分、多選題10道10分、填空題15分、名詞解釋5道15分、簡答題2道10分、病案討論題1道10分組成。隨機抽取一套在統一規定時間進行閉卷考試,考試時間100分鐘。當場全部收回試卷,批改得出成績后進行比較分析,對比兩組成績的差異性,分析任務導向下融入思維導圖的教學法對學生成績的客觀影響。

圖1 急性心肌梗死思維導圖
(2)教學效果客觀評價:教學后采用自行設計的教學質量問卷對實驗組進行調查,包括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方面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有完全符合、比較符合、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個選項。發放問卷53份,收回有效問卷53份,有效率100%。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成績以(±s)表示,調查問卷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各種題型考試成績比較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實驗組期中、期末理論測試各題型除了名詞解釋外,其余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期中理論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期中理論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P期中成績73.97±9.67 65.88±9.34 1.99<0.05
表3 兩組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期末理論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人數53 57 tP單選題32.73±4.08 30.06±3.52 3.88 0.00多選題7.8±1.9 4.3±1.8 1.80 0.01填空題11.7±3.5 10.1±3.6 2.20 0.02名詞解釋10.5±3.9 9.2±4.3 0.32 0.75簡答題9.1±2.6 5.3±2.5 2.30 0.01病案討論題8.9±2.2 4.5±2.1 2.10 0.00
(1)以任務為導向目標明確,啟發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思維導圖的繪制采用了學生喜歡的動手法,合理利用了左右腦功能的不同,讓抽象繁雜的醫學知識以更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且突出了和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尤其是年紀較小、基礎較薄弱的職業學生理解、聯想記憶和區別記憶,有效減少了知識點間的混淆。本研究中實驗組多選題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能與此有關。

表4 實驗組學生對本組教學質量的評價[n(%)]
(2)對于職業學校學生來講,傳統教學中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應考,耗時長,效果差,簡答題和病案討論題是其“軟肋”,得分率歷來較低。思維導圖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建立起了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以知識體系的形式而不只是單獨知識點的形式來記憶,因此簡答題和病案討論題得分有一定提高(P<0.05)。
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強,醫學知識較復雜、枯燥,不少學生課堂上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而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將學習目標具體化、實用化,學生可以討論互動、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思維導圖鮮明的顏色、生動的曲線、無處不在的創新與想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源泉。通過課后問卷調查可見,實驗組學生還是比較喜歡這種上課方式的。
需要注意之處在于:小組討論的時間控制不當導致教學時間的延長;在討論、繪制思維導圖過程中少部分學生可能會渾水摸魚,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教師要加強管理、監督。
任務驅動下將思維導圖融入高職內科護理的教學方法既能讓職業學校學生在愉快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有的放矢,又能將繁雜易混的知識點清晰明了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無論在主觀感受還是客觀學習效率上都能有一定提高。未來應該更多地著眼于學生臨床思維的培養及如何利用優化思維導圖建立起醫學各學科之間的聯系。另外,如何協助學生提高名詞解釋的記憶效率,有效提高名詞解釋的得分率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