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娟
【摘? 要】對于新入園幼兒來講,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關于生活能力,其不僅是幼兒形成良好習慣的基礎,也是幼兒適應接下來集體生活的關鍵。對此,在幼兒入園之前,家長要起到應有的作用,培養其自主生活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入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現狀;建議
在如今的社會形勢下,出于幼兒能力提高的考慮,家長一般會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去接受專業教育。但是由于幼兒年紀比較小,其是否具備合宜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很重要的?;谶@一問題,本文將進行細致討論,并給出對應的教育建議。
一、新入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現狀
(一)新入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總體水平偏低
有關人員深入調查了如今新入園幼兒狀態,其發現對于幼兒入園所需的能力,不到30%的人可以完成一半任務。而關于兒童自身狀況,許多人都進行了研究,并發現就幼兒自身而言,其完全具備做好相應事物的能力。對于如今這一情況,排除個體差異影響外,主要是家長不重視幼兒能力的養成;或者,其采用了不恰當的培育模式;還有的家長習慣包辦模式,完全不鍛煉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總之,就目前情況而言,幼兒在入園初期,其所具備的自理能力是不足以滿足生活需求的。
(二)新入園幼兒年齡越大,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就目前入園而言,新入園的兒童年紀比較集中,一般為2-4歲。對此,有關人員以幼兒年齡為依據,進行了細致調查,其發現,入園幼兒年紀越大,其所具備的自理能力越齊全,越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關于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伴隨兒童越來越大,其精細動作進一步完善,視動整合、手眼協調等能力不斷提升,此時,兒童開始自主探究自理動作,并加以練習。經由一段時間的練習,其生活自理動作越發嫻熟,同時幼兒自理能力也獲得一定的提升。
(三)新入園女孩生活自理能力高于男孩
對于生活自理能力,其關注的重點是兒童的精細動作掌握情況。而就兒童自身生理發育而言,不同性別的兒童,會出現不同的態勢。具體而言,對于男孩,其更擅長粗大動作;而對于女孩而言,其在精細動作方面更占據一定的優勢。此外,就社會現狀而言,女孩、男孩被投入了不同的社會期待,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也會依據孩子性別的不同,進行差異化培養,因而其所獲得的鍛煉機會也是不一樣的。經過多數人研究,其發現相比較新入園男孩,女孩的自理能力更好一些。
(四)主要生活照管人對新入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有影響
依據幼兒照管人的不同,有關人員進行了相應調查,其發現相比較年輕人照看的孩子比保姆、父母等老人照管的幼兒更擅長自理。隨著時代的發展,核心家庭模式已成為社會的主流。在這一社會大趨勢下,隔代教養現象是比較普遍的,雖然這一模式,可以補充父母由于工作問題,無法照顧孩子的空白。但是,對于隔代老人而言,其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較傳統,包括方法、理念都偏向老舊。此外,在隔代親思想影響下,兒童一旦要處理什么問題,老人很愿意親自代勞,長此以往,抑制了幼兒自理能力的養成。因而,對于幼兒來講,如果其是由祖輩照管的,其自理能力比較弱。
二、新入園幼兒生活自理的教育建議
(一)家長要樹立正確教育觀,重視培養兒童生活自理能力
關于學前教育,有關人員提出這一理論,即對于兒童要給予熱愛,其是有原則的、理性的愛,拒絕溺愛。對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給予兒童以尊重,并信任其是可以自主完成一些任務的。簡而言之,父母在幼兒教育方面,要秉持民主、科學態度,拋棄原有的權威式教育,鼓勵兒童進行自我探索,給予其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具體而言,在代勞孩子行動前,要先詢問兒童意愿,一般而言,要鼓勵孩子自己處理事務,鍛煉其自理能力。
(二)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對于兒童來講,每一個都是獨特的,在提升其自理能力時,要尊重個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個性等方面,時刻秉持因材施教策略。
1.尊重幼兒性別差異,給男孩練習機會
由于性別的不同,女孩、男孩在自理方面是不同的。因此,在提升兒童自理能力的同時,要尊重性別差異。具體而言,不要只看到女孩做的比較好,還要接受男孩在這一方面原本就比較弱的事實,并給予其充足的鍛煉機會。同時,對于鍛煉結果,要抱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2.尊重幼兒年齡差異,對不同年齡幼兒要求不同
對于兒童來講,當其年紀不同時,其所具備的自理能力也是不同的。為此,在實際教育中,對于自理能力要求的設定,要遵循對應的原則,一般而言,教師會依照螺旋上升、循序漸進原則。具體而言,關于年紀偏小的兒童,要給予充足的引導,不急于看到結果;關于年紀偏大的兒童,鼓勵其親自動手,并引導其幫助其他人,比如朋友、弟弟妹妹等。
3.尊重幼兒間的差異,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發展
對于幼兒而言,其每個人所具備的行為方式以及氣質是不同的。為此,在教育兒童的過程中,要尊重這一差異,并在實際教育中有所側重。例如,對于自家孩子,家長要采取賞識態度,不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激發其自己動手實踐的熱情;對于新入園兒童,教師要發現其擅長的事物,提高其自信心。
(三)幼兒園做好入園前指導,建立完善的入園銜接制度
幼兒園是學前階段較為重要的教育機構,具有家長們不具備的專業性、學術性、實踐性以及策略性。在幼兒生活自理方面,幼兒園發揮出了積極性的教育作用,培養了幼兒的獨立品質。即便是幼兒家長加強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對幼兒進行了有規劃的培養,但依然離不開幼兒園合理的指導。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幼兒園要充分地發揮自媒體平臺的作用,合理的利用微信、微信公眾號、釘釘以及微博等平臺的功能,建設新型的自媒體溝通渠道,加強與幼兒家長的相互溝通,利用自媒體的方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舉行家長座談會,向幼兒家長宣傳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知識,并為其提供具體的策略,為入園兒童達到生活自理而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以案例的方式,為幼兒家長講述包辦幼兒生活自理現象的危害程度,以及幼兒生活自理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讓家長懂得培養幼兒生活自理的科學手段。
針對入園的銜接方面,幼兒園要充分的建設完善的入園銜接體系,加強對幼兒以及幼兒家長關于“幼兒自理能力”的有效培養。幼兒園可以向政府申請資金方面的支持,并對專項資金進行合理的安排,聯合幼兒園中的骨干教師,組建入園銜接小組,通過義務的形式建設家教志愿小組,加強對幼兒生活自理的有效培養。幼兒園要設立“幼兒園與家長互動互聯制度”,通過定期講座的方式,加強對個別家庭以及集體的有效指導,通過網絡以及其他方式,加強對幼兒的家訪活動。
針對轄區范圍內的幼兒家長,幼兒園要通過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開展有目的性的指導活動。同時,加強對幼兒年齡特點的分層管理,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采取針對性的自理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媒體工具錄制培養自理能力的視頻,并將視頻資源播放給幼兒。制定評價表以及生活自理引導表,將其發給幼兒家長,家長也可以根據幼兒的自身特點,改變與調整培養方案,在幼兒園與家庭的合力下實現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最終達到自身年齡段的自理能力。同時,教師在幼兒教學活動中,一定要重視幼兒的個性,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幼兒自理能力與個性化的共同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如今的學前教育中,兒童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新入園的兒童,其自理能力普遍都比較弱。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幼兒這一能力的培養。同時,家長要調整自身教育觀念,從實際生活中提升孩子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雨涵.“懶”老師培養“能干”幼兒——淺談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084(1):119
[2]王瑞林.淺談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的途徑和策略[J].中華少年,2017(35):208-209
[3]王婧.用多種教育活動增強幼兒生活自理能力[J].開心:素質教育,2017(5):93
(膠州市張應中心幼兒園,山東 青島 26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