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欣然 李小貝
摘 ?要:臺灣康軒版教材每冊書都規定了固定的單元主題,課文通過單元主題的形式進行組合,突出主題內容,并將傳統文化內容滲透其中,增強了教材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本文將康軒版小學國語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分為漢語言文字、古典文學文化、傳統民俗文化、傳統藝術文化四大類,并進行細致的統計和分類。
關鍵詞:康軒版小學國語教材;傳統文化;統計;分類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北京聯合大學人才強校優選計劃項目(項目編號BPHR2017DS05);北京市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實培計劃”項目階段性成果
通過對比全冊書籍,可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大致分為四類,分別為漢語言文字類、古典文學文化類、傳統民俗文化類、傳統藝術文化類。通過整理歸納,康軒版教材中漢語言文字、古典文學文化所占數量較多,所占比重很大,是臺灣國小國語教學的重點所在。
一、漢語言文字文化
低年級的小學生還處于思維模式發展不成熟的階段,只能對具體事物和形象進行感知。因此,根據這一時期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康軒版教材使用圖片、象形文字等特定圖像來幫助小學生記憶漢字。例如:學習課文后的語文焦點模塊,針對重點字和難字的學習運用漢字演變歷史的方式,讓同學們識記,通過圖形向文字的逐步轉變,漸漸記住這個字,例如“足”字,就是通過圖片展示甲骨文、小篆到現在所學的繁體字的進化過程進行識記。二年級上冊的文字的學習,運用簡潔質樸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結繩記事和象形字的由來,“見到圓圓的太陽,就畫個日”,“半圓的月亮,就畫個月”等。
康軒版教材將常見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通過統整活動的短文介紹給學生,同時教材中還編排了一些關于書法學習的內容,介紹了我國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與書法的故事,對于小學生了解書法名家,產生學習書法的興趣有著引導的作用。
二、古典文學文化
康軒版教材中古典文學所占比重很大,與古典文學文化相關的共計26篇課文,主要分布在課文、統整活動以及閱讀敲敲門環節。其中寓言故事8篇,古詩5首,歷史故事4篇,文言文改編版7篇,另有2篇統整活動分別介紹了律詩和文言文的定義。
古詩:根據統計結果,五篇古詩中,共涉及王維、蘇軾、孟浩然、韋應物四位詩人。其中,收錄了唐代古詩2首,律詩1首,宋代古詩2首。古詩主題有描繪美麗的自然景色,如:《飲湖上初晴后雨》、《題西林壁》等;還有抒發對朋友情誼的,如《過故人莊》、《送別》等。
寓言故事:在康軒版教材中,寓言故事共計8篇,其中作者在二年級教材中收錄了較大比例的寓言故事,其中有一單元名為“好聽的故事”,將中外有趣的寓言故事整體的講授給學生。作為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面對艱深晦澀的道理還不是很容易理解。作者選取的寓言故事多經過改編,用兒童易學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教材中就選用了“《等兔子的農夫》”(守株待兔的故事),“庾亮不賣馬”等用平直樸實的語言描述,低年級的學生也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歷史故事:在教材六年級統整活動中,介紹了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和顏真卿在練習書法時發生的趣事。讓學生在了解趣聞故事的同時,明白學習一項技能是要通過刻苦努力和領悟要領才能成功的,在不失趣味性的同時將道理傳授給學生。
文言文:大陸版本教材從低年級開始就涉及了文言文的原文學習,但臺灣康軒版教材卻大不相同,雖然也有編排類似于我們文言文的內容,但卻是用白話文的形式敘述,呈現出的就是類似于文言文翻譯而來的故事。如:六年級下冊的“閱讀敲敲門”模塊中的《桃花源記》一文,經過了改寫并被翻譯成了白話文,用敘述故事的形式講了出來。康軒版教材中的文言文內容幾乎都沒有涉及原文,這對于學生了解文言文語言優美,韻律工整,音調和諧等特點有一定影響。
三、傳統民俗文化
在康軒版教材中一年級上冊最后一課,用兒童詩的形式,向低年級的學生介紹春節的習俗?!按┥闲乱潞托滦?,全家一起去拜年。團圓圍爐拿紅包”借孩子的視角寫春節,直觀地表現出春節的民風民俗。二年級上冊的“歡樂的節日”單元,用充滿童趣的詩歌形式,描繪了一家人為元宵節做湯圓的歡樂場面;用土著民族卑南族男孩的視角講述了卑南族年祭時的風俗習慣。三年級的課文中還講述了中國人宴請辦事時候的風俗——辦桌,講述了自家辦桌時候的傳統流程,品美食,憶時光,學傳統。四年級下冊有一單元主題名為“文化廣角”,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其中展現傳統文化內容部分有《米食飄香》,介紹在傳統節日時人們常吃的美食,清明祭祖的草仔粿,祭典喜慶節日的紅龜粿,端午節的粽子,借用美食的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傳統文化。
四、傳統藝術文化
康軒版教材中傳統藝術文化內容從低年級至高年級都有分布,且內容廣泛,形式多樣,有書法、傳統手工藝、戲曲等方面。五年級下冊的課文《看戲》介紹了京劇、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戲曲種類,體現我國戲曲藝術類型多樣,內容各異,豐富多彩。四年級下冊的統整活動模塊詳細介紹了書法的體例,書法應用領域?!哆h方的來信》用書信體例,介紹民間傳統的小玩意——陀螺。用兒童的語調和視角來展現傳統手工藝藝術的特點,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和語文素養。
總的來說,康軒版教材中的傳統文化類型眾多,內容豐富多彩,且傳統文化難易程度由淺入深,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作者簡介:尹欣然(1995-),女,漢族,北京人,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學生,現為北京市大興區興華中學教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語文基礎教育研究
通訊作者:李小貝(1985-),女,漢族,河南安陽市人,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文藝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