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輝
關鍵詞:創新創業;高職;人才培養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走向中高速,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情況下,我國經濟所面臨的壓力依舊較大。在此背景下,加強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創業,成為當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之一。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社會認可度得到明顯提升,人才培養特色鮮明,就業質量持續改善,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也必須深刻認識到,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尚存在短板,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統計,但從每年的諸多創新創業大賽獲獎情況來看,高等職業學校的獲獎情況與項目質量,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持續加強高等職業院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教”改革,提升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對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穩就業、保穩定,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高職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一)打好基礎,著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隨著“眾創”時代的到來,使得“創新”不再僅是科學家、工程師們的專利,“創業”也不再僅是“企業家”們的特權,在產業鏈中產品設計、生產、制造、銷售、管理等每一個環節的從業人員都有可能進行創新或創業。尤其是“互聯網+”背景下,萬物互聯,原本“風牛馬不相及”的事物,卻緊密走在了一起,相互成就。在這樣一個創新創業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創業不是難事。當然,創新創業意識與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理論的灌輸與說教,而是通過創新創業經驗的分享、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參與、創新創業技能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等諸多手段,來綜合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思維,使他們能夠主動發現問題、尋找機會,在變與不變中,探索未知的,或者別人未曾做過的事情,而不是囿于眼下看似穩定的現實。
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一般以創新創業課程為主要培養手段,以培養少數創新創業典型為引領,以創業孵化中心、眾創空間為主要形式。這種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對學生整體創新創業意識培養關注度不夠,脫離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因此,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是基于學生所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而不是把創新創業抽象成一門課程或者一種手段來教給學生。這些創新創業類課程從理論到實踐,可謂幫助學生實現從“創業新手”到“企業專家”,卻忽視了思想意識層面的“創新創業意識”啟蒙課程。這種啟蒙課程,首先應該是學生專業認知課程,即讓學生知道專業的關注點在哪里。
(二)基于專業,加強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是基于學生所學專業,拓展學生創新性思維,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內創新創業的教育。基于這種理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除了重點培養學生基于專業的創新創業意識外,更要幫助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知識和技能。事物發展有其普遍規律,又有其獨特特點,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創新創業有其普遍性的知識、方法和技能,這是高職學生要掌握的基本內容。同時,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來說,每個專業的創新創業又有其特點。比如,高職會計專業與畜牧獸醫專業的創新創業知識、方法與技能差異就很大。因此,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要在遵循創新創業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從高職學生專業特點和與專業對應的產業特點出發,培養學生運用創新創業基本方法去解決自己專業(產業)發展中問題的能力。
從實踐來看,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其重點內容是創新創業教育普遍性的理論與方法,并結合課程授課過程,舉辦相應的創新創業大賽。但受限于多方面因素影響,整體而言,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脫節較為嚴重。有的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割裂開來,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張皮”的現象較為普遍,如果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撐,則創新創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這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被“割裂化”。同時,不同專業學生所接受的創新創業內容差異較大,若授課教師對授課班級學生的專業較為熟悉,或本身就是相關專業教師,則往往能夠重點把握本領域的熱點問題,高屋建瓴把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與學生專業緊密結合起來;若授課教師對授課班級的專業不了解,除了課堂缺乏互動與交流、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外,只能泛泛講授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難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并以此創新創業。
(三)持續跟蹤,服務畢業生創新創業
從商品的角度來看,企業所生產的產品除了要滿足其基本的參數、功能等設計要求外,還要對產品的質量有一定的保證期,即售后期。售后期的存在,既要求企業要著力提升產品的質量,又是企業對產品有信心的表現,也是企業樹立品牌的需求。對高職院校來說,在當前高職教育質量尚未完全得到社會認可的背景下,一方面,要苦練內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售后”服務,關注關心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繼續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咨詢、技術和技能支持。
從當前高職院校對畢業生的跟蹤服務情況來看,整體而言,高職院校一般僅關注學生畢業后半年內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而之后,除了少數就業和創新創業典型外,則很少給予關注。對高職院校來說,較少提供甚至不提供學生畢業后的創新創業服務工作,一方面,學校浪費了真正了解社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求的機會,影響了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學生畢業后,通過工作和實踐,對創新創業有了新的理解,也有了新的知識和技能需求,但由于學校不再提供相關服務,學生的需求一般難以滿足,影響了學生后續的創新創業。
因此,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畢業生服務體系,除了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上持續發力外,也要通過畢業生持續跟蹤社會人才需求,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為畢業生提供創新創業咨詢、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等服務,讓學校成為學生創新創業堅強有力的支持力量。
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的著力點
(一)打造高水平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關鍵在師資。人是創新創業最關鍵的因素,而創新創業教師是創業者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是深入推進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關鍵。由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晚,職業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還存在具備創新創業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師資稀缺、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應著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第一,建設一支創新創業理論研究隊伍,關注創新創業理論發展前沿,負責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課題研究、課程設計、實踐實訓安排、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設計與安排等任務。第二,打造一支既熟悉創新創業理論與方法又熟悉專業、產業發展趨勢,能夠從學生專業層面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教師隊伍,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結合起來。第三,培養、引進一批有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全程參與、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
(二)深化創新創業教學改革
創新創業是一個系統性、持續性過程,不能簡單把創新創業“課程化”。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化”傾向還較為嚴重,其教學效果還有待提高。為適應“互聯網+”時代產業發展需求和提升社會創新能力的需求,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學必須進行全面改革。第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前期重點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中間重點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后期重點服務學生創新創業過程。第二,創新創業教育要接地氣,要與學生的專業緊密結合,學校要基于專業開發創新創業課程,而不是把創新創業課程套到學生的專業里面,更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分隔開來。第三,創新創業不是空洞的理論,而要與實踐緊密結合,這里的實踐就包括教學實踐,即創新創業課程也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振學生成功創新創業的信心。
(三)打造學校創新創業合力工作格局
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要進一步加強系統設計,建立完善創新創業學院、教務處、團委、實訓中心、各二級學院等部門聯動機制,從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育、產業發展調研、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實驗實訓安排等多方面加強合作,形成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合力工作新格局。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尤其是在創新創業升級趨勢下,高職院校要主動求變,創新創業教育全校一盤棋,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的職業發展相結合,融人人才培養全過程,提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使他們成為產業技術升級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