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媛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對策
一、“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內涵更為獨特,將思政教育視為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視為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視為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自覺發展的思想保證;視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精神保證。
新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三全育人”觀點,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增添新內涵、提出新要求。“三全育人”的核心是“育”,重點是“全”,要求從“全”人員、“全”過程和“全”方位等3個方面推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一是全員育人:要求高職院校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發揮他們的教育作用形成強大隊伍合力;二是全過程育人:要求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到受教育者的各階段確保連續性;三是全方位育人:要求社會、學校及家庭三個方面,通過點面交叉、上下聯動等不同形式來進行思政教育育人,避免和減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隨意性和無序性。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全員育人中教職工參與性不夠,尚未形成整體合力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特點決定了他們更愿意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來培養學生將來賴以生存的技能,而將思政教育局限于是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等專職隊伍職責,忽視共青團干部、專業教師及管理、服務者的責任和作用。一是學生對思政課程認可度和參與度不高,導致專業思政教師信心不足,造成為上課而上課,不關心實效如何。二是輔導員與學生比例失調導致精力不足,對于各種思想內容滿足于傳達到位即可,導致事情都做了,但是效果卻不佳的局面出現。三是專業教師雖然在專業課程積極融人思政內容,但迫于學科知識的教學目標要求,思政教育的育人工作責任意識不強。四是學校的管理者、服務者只想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加之又遠離大學生思政教育實踐的“第一線”,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忽視自身作為“教師”身份應該具備示范作用,忽視“育人”的意義所在。由此,可以看出,教職工各自為戰,對思政教育的參與性不夠,導致全員育人的整體合力沒有形成。
(二)全程育人中各環節有效簡接不夠,尚未形成完整鏈條
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思政教育全過程。當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各階段、各條、各線及各塊都基本上獨立,沒有連貫性,比如入學教育滿足于入學講話,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簡化成學生不出事等等。可以說,一方面,當前思政教育僅僅停留在某一個領域之內,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完全將其與其他領域切分開,單純地從當前高校教育環境內的思政教育層面進行分析,過于局限性的平面思想政治教育形態,容易出現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塊化的問題;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全過程中,并未對學生的過去、當前以及未來三部分銜接起來,而是單純地針對某一個單元進行處理。由此,高職院校沒有站在服務于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高度來對待思想政治教育,致使沒有形成全過程的閉合,導致全程育人鏈條不完整。
(三)全方位育人中各類因素作用發揮不夠,尚未形成有效聯動
全方位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內容和實現載體,是指在學校、社會、家庭的大環境中,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措施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現階段,主要歸結為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各施教主體聯動不暢;二是思政理論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不夠;三是育人方式方法不夠豐富。
三、“三全育人”視域下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整合全員力量,實現全員育人
全員育人要求全體參與者履行各自責任,圍繞育人這一目標,把握住學生特點和需求,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使所有人員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一是發揮黨委主導作用,提供全員育人保障。黨委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核心部門,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各單位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全體人員上下一條心,通力協作,為全員育人提供組織保障。二是發揮教師主體性作用,營造良好育人氛圍。要充分調動專業課教師、思政理論課教師、學生輔導員、導師、班主任、行政干部和后勤服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將育人職責貫穿各崗位工作,牢固樹立以生為本意識,重視學生發展訴求,實現“教”與“育”、“管”與“育”、“服”與“育”的融會貫通。三是發揮其他資源補充作用,有效配合學校育人工作的開展。某種程度上來說,育人是學校的職責與使命,也是社會的責任與擔當。高職院校要充分調動家長、企業、政府、行業協會、校友、離退休老干部等其他非學校資源參與進來,與學校育人形成互補。四是發揮學生群體的自主性作用,全面提升育人效果。育人的內因是學生,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才能起到實效。高職院校應當引導、倡導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活動,充分調動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學生朋輩和學生個人的育人功能,實現全員育人。
(二)優化環節階段,實現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要求從學生入校開始進行階段性、連貫性、時間性、發展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并將這種思政教育貫穿于高職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直到延伸為終身教育。一是從時間縱軸上看,要將育人貫穿到學生人生的各個階段。要將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學生的所有學習和生活體驗的各方面,從而及時掌握學生們的思想動態,提供指導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三觀”。二是從空間橫軸上看,要將育人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全過程。一方面,在各門課程中要覆蓋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堵住漏洞;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好學生社團、各類競賽及志愿服務活動等。三是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要統一。將思政教育貫穿高職院校學生成長全環節,推進教學教育系統與行政支持系統聯動,實現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有機統一。四是傳統方式和互聯網方式全過程要統一。不僅要創造性地開展傳統的談心談話、班會團會、主題教育等育人方式,還要積極創新立德樹人工作的載體與形式。
(三)重組教育資源,實現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要求在不同領域、層次、類型等多個方面都要體現出思政教育,要在整體上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水平。重組教育資源,加強全方位思政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學校、社會、家庭“三方”有效聯動。學校不僅要從管理上、服務上、教書上、環境上等多方面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還要與家庭合作、社會相對接,形成無縫式的聯動。家庭也應積極與學校溝通,時刻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調整思想。社會應當提供多種類型的實踐,讓學生能參與各種體驗,在體驗中獲得思政的提升。二是推進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一方面,要加強專業課老師的培訓,提升專業教師思想政治的理論水平,為做好“課程思政”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有效捏合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形成育人合力,體現出“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思政”的工作格局。三是創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開展高職院校學生喜聞樂見的系列活動,如觀影、宣傳文化周、校園網上服務窗口等,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邁上新臺階,很好適應了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的內在訴求。同時,“三全育人”為當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方向,反映了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高職院校應當充分認清形勢,竭盡全力將“三全育人”全面融入到學生思政教育的藍圖中,讓“三全育人”價值得以全面體現,真正做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