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喬

近年來,兒童零食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的一大焦點問題,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兒童的食品安全。面對超量添加香精、色素等添加劑和高油、高糖、高鹽等亂象叢生的兒童零食市場,目前胃病的發病率已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胃癌患者最小年齡僅有5歲。據統計發現,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愛吃飯,經常把零食當飯吃,尤其是市面上的垃圾食品。有些垃圾零食不僅導致孩子患上胃病,還會降低孩子的智商。
2020年6月15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等聯合發布的《兒童零食通用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團體標準正式實施,對兒童零食營養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規定,對兒童零食的原料要求、感官、營養成分、微生物指標、食品添加劑等具體內容做出了明確規定。
據了解,該《要求》是我國第一項專門關于零食的標準,同時也是首個關于兒童零食的標準。
《要求》將兒童按照年齡分為兩個階段:3~6歲(60個月以內)為學齡前兒童,6~12歲為學齡兒童;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長特征,確定不同的重點營養素需求。

此次《要求》首次將“零食”的定義描述為:零食是指正餐以外,用于補充能量、平衡營養或增加水分,能夠放松悠閑、愉悅心情的食品。
另外,這次的《要求》首次提出“兒童零食”的適用年齡范圍:兒童零食是指適合3~12歲兒童食用的各類零食產品。
含有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等原料的食品,大概率會出現反式脂肪酸,家長要特別注意營養成分表——營養成分表中會標明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增加孩子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
我們常見的方便面的蔬菜包會經過輻照工藝處理,且通常都會明確標注出來。
輻照工藝,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滅菌工藝,能延長產品保質期,但是對產品營養素有影響,某些情況下對蛋白質也有影響。
輻照處理的食品雖然不會有放射性危害,但會破壞食品中的營養成分,造成營養素流失,不能滿足兒童的營養需求,所以明確規定工廠用的原料不能使用輻照工藝。
高鹽、高糖分、高熱量的食物有重金屬超標的風險,一旦孩子攝入過量的化學添加劑或重金屬鹽類物質,其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將會受到傷害;且高鹽高糖的食物會破壞孩子的味蕾,久而久之就讓孩子養成了重口味、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因此,該《要求》針對兒童健康飲食,提出少添加糖、鹽、油的規定,并要求規定氯化鈉、蔗糖、脂肪的限值(生產企業可根據產品類別或標準自行規定限值)。
《要求》首次提出,兒童零食的食品添加劑指標向嬰幼兒輔食標準看齊——僅允許添加GB 2760嬰幼兒輔助食品中允許的添加劑種類及使用量,以及GB 2760表A.2《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中的添加劑;不允許使用防腐劑、人工色素、甜味劑。
《要求》的起草人員解讀:目前,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的制定是基于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參考而設定的,并沒有針對兒童制定添加劑限量標準。若兒童食用含有過多添加劑的食品,可能產生急性或慢性疾病(當然這些都與最終攝入的劑量有關)。
《要求》還考慮到孩子吃零食會不會崩到小牙齒,特別提出產品物理層面食用安全性的感官要求,如規定產品的組織形態不能有明顯尖銳突出物、產品的口感不崩牙等。目前,其他食品標準沒有針對兒童食用安全性的感官標準。
包裝結構的設計還充分考慮兒童的安全性,在兒童使用過程中不應對其產生傷害,如割傷、誤食等風險。
《要求》強制要求標示出過敏原信息,以及醒目標注影響兒童食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提示。對于蛋類、海鮮等過敏的寶寶,家長在選購零食時要留意標簽標識安全性提醒。
零食是兒童日常營養的補充,是兒童飲食中的重要內容,父母為其選擇零食時應嚴格注意以下幾方面:
1.選擇天然新鮮、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堅果和豆類食物,食用堅果時要注意安全。
2.選擇低脂低熱量的零食,比如各類當季新鮮水果,但注意不宜過量食用。
3.盡量避免選擇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蜜餞類食品。
4.堅持正餐為主、零食為輔的原則。要注意在餐前1小時或者睡前半小時不讓孩子吃零食,以免影響正餐或出現蛀牙。
5.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漱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不是給他們優越的物質條件就可以了,更不是讓其滿足口腹之欲,而是要讓孩子健健康康地度過每一天。爸爸媽媽們平時一定要嚴格且堅定地控制孩子對零食的攝入量,杜絕因為零食影響吃正餐的現象,從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