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目前傳媒內容制作提出的業界準則,湖南衛視制作的《聲入人心》積極響應總局要求,控制明星成本,傳遞高雅藝術,在節目中利用藝術的多樣性延伸了音樂類綜藝節目模式;在敘事中展現人物弧光,以正能量傳遞選手成長過程;節目的主控思想集中在音樂學子的家國情懷,讓藝術放下了“高冷”,把小眾文化引領至大眾舞臺,用高水準的藝術作品,展現了我國的文化自信與創新思維,成為我國原創綜藝節目中的代表作品。
關鍵詞:《聲入人心》;節目IP;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 G2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8-0117-04
《聲入人心》是湖南衛視于2018年打造的原創音樂類綜藝節目,以選手間展現高雅音樂劇與古典音樂的請教競演為主。該節目一經播出便備受關注,從行業角度來看,該節目被《人民日報》三度點贊,并發表相關評論。2019年2月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評為2018年第四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2019年6月獲得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綜藝類最佳電視綜藝節目獎項。從用戶視角來看,該節目自播出后其微博話題討論量為872.2萬次,首播豆瓣評分就高達8.9分,播到最后一期時達到9.2分,對于一檔藝術專業門檻較高的綜藝節目來說已經難能可貴。
作為一檔小眾音樂節目其能夠獲得行業和用戶的雙重肯定,主要源于該節目在敘事理念中遵循了“自主創新原則,不講排場、比闊氣、拼明星,不沉溺于個人主義的淺吟低唱、自娛自樂”[1]的準則。節目在制作思路中踐行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廣播電視節目“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的要求,給行業和用戶帶來了高質量的藝術體驗。
一、成本控制中豐富節目樣態
小成本主要指遏制明星高片酬,不講排場、比闊氣、拼明星,要始終堅持節儉辦節目的原則[1]。這里主要表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綜藝節目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個是降低明星的成本投入,第二個是在節目內容上不浮夸、不浪費的原則。
(一)專業素人為基礎,延伸節目類型
由于大眾對明星的關注與窺視欲導致出現了大量以明星做主導的綜藝節目類型,造成的直接后果首先是明星片酬占據了大量的制作經費,節目質量低下;其次是節目利用明星博眼球,惰于內容模式創新,行業市場過度依賴資本,在藝術與創新上停滯不前。為了遏制這一狀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提出要增強節目原創能力,提高素人的參與比例。之后部分節目確實出現了素人身影,但是基本都淪為了明星的陪襯,或者成了圓夢選秀類節目。出現這一狀況的原因在于節目制作方對于素人人設的理解,素人實際是指讓為國效力的各界精英以節目的需求為出發點,成為節目中真正的主角和明星。《聲入人心》在節目人設上不以明星博眼球為重,不以普通人圓夢為目標,而是以專業藝術家傳播高雅音樂作品為綱,所以選擇的素人選手有行業內從事歌劇、音樂劇的藝術家,也有沒有登臺經驗的聲樂專業學生。出品人的選擇以專業與藝術并重為出發點,例如,藝術家廖昌永,他是我國男中音歌唱家,擔任著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的職務,選擇他作為評委體現著節目的專業藝術底蘊;歌手尚雯婕目前致力于多種音樂類型的藝術創新與融合;音樂人劉憲華作為伯克利音樂學院才子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并且,節目后期出現的評委等都是高雅音樂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也毫無嘩眾取寵的意味。參與成員的專業性讓節目擺脫了明星噱頭,不僅降低了明星片酬的投入,又將娛樂與高雅藝術接軌,延伸了音樂類綜藝節目的類型,在藝術性與專業性上讓我國小眾文化節目再添新的案例,繁榮了我國文化綜藝市場。
(二)資源合理配置,打造產品IP
除了用人成本的控制,在其他資源配置方面,節目組也盡量做到物盡其用,以降低重復消耗,以小投入獲得高效果,空間與場景的呈現是敘事內容輸出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音樂類綜藝節目的質感表現在讓觀眾于旋律欣賞中達到審美沉浸。歌劇、音樂劇通常是一種“講排場造價高”的表演,對空間場所具有較高要求,一般的演播大廳很難滿足需求。《聲入人心》選擇了長沙梅溪湖國際藝術文化中心完成全部錄制,無論臺上的演繹呈現還是臺下的組合、搭配、記錄都在中心內完成,省卻了地域輾轉的消耗,利用現有場所實現節目所必需的“排場”,降低了設施的成本投入。同時還打開了本地梅溪湖文化園區名片,使其獲得了更多的曝光率與關注度,達到了傳媒經濟中范圍經濟的效果。成員與場所的低投入使制作方將更多的精力與成本投射到對音樂本身的呈現上,如為了搭配選手的音樂質感或故事情懷,節目組或配以相應的道具服裝,或采用絢麗的舞美組合,讓觀眾能夠達到沉浸式體驗。
為了增加節目的邊際收益,湖南衛視用品牌化思維打造節目IP,先后在跨年晚會與臺內多個綜藝中派出節目選手,引起節目的話題性,延長了節目的討論度。由節目打造出的“梅溪湖36子”只要出現在媒體中,必然會引起用戶和行業對于該節目的再度關注,隨節目打造出的線下演出都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同時,針對目前偶像養成類綜藝類型,湖南衛視本無意于打造男團,卻打造出一個勝似男團的專業藝術男聲團,媒體大眾的關注與線下的演出無一不表現出該節目的IP化發展已初現成效,勢必會轉化成相應的經濟收益,由此帶來了節目邊際成本的降低,達到提高邊際收益的效果。
二、節目敘事中輸出正能量
“‘正能量就是指無論何時,都要始終堅持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激勵人們向上向善,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懷激情地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讓溫暖、感動、陽光、正氣充盈我們整個社會和精神世界”[1]。在現有的時代文化背景下,正能量的輸出不僅是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要求,更是大眾對于高質量精神文化內容生產的需求。因為視頻產品具有強大的意識形態引導功能,所以制作者更要在內容呈現中把握好主流價值觀,針對目前糅合了敘事性、娛樂性等元素的綜藝節目來說,主要從其情節結構與人物特點來體現。
(一)情節設置弱化沖突
綜藝節目的敘事性主要表現在環節的安排中,如在音樂類綜藝節目中慣常使用淘汰環節作為敘事懸念。《聲入人心》則創新節目模式,用首席和替補的概念替代淘汰,把選擇登臺演出的首席作為每期節目的情節點,顛覆了傳統的才藝競賽理念。節目中弱化了敘事情節方面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人與規則之間的矛盾點,讓受眾不再聚焦于淘汰的懸念揭曉過程,而是更多地沉浸在藝術的審美欣賞中。節目分別采用了獨唱、二重唱、三重唱等方式競爭首席,替補在團隊車輪戰中也可以繼續展現才華,給受眾帶來多樣的視聽體驗,這樣的敘事方式與粗暴地依靠剪輯制造懸念或人為的劇本設置來加強矛盾沖突點拉開了審美距離。因為本節目中的無淘汰設計不落俗套地把所有選手打包為一個整體,又規避了敘事情節中常見的最后一分鐘營救情節,也使得節目組成功塑造出“梅溪湖36子”這一團隊IP。
沖突與懸念的弱化不代表敘事要素的缺失,節目組采用對作品的藝術評論環節體現這兩個方面。因為全員藝術家的角色設置,制作方用選手互評的片段,以和專業出品人差異化的評價打造節目的情節娛樂性。隨著節目的推進,節目組創新性地在選手中打造出一位學員“出品人”,因為該選手評價犀利且不留情面,遂將他的觀點打造成吸引觀眾的懸念,藉此吸引注意力。同時選手的評價建立在對對手的尊重中,并不是為了個性而尖酸毒舌。這樣的懸念點設置不落窠臼,在懸念中傳遞藝術評價、藝術審美、藝術理念的進階,在選手與出品人的對比中讓受眾更進一步了解藝術審美的底蘊厚度與層次。利用不同人之間的藝術審美鑒賞能力增加看點,一方面不會分化受眾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還能提升受眾鑒賞能力,做到了自然而然地陶冶情操、啟迪思想。
(二)內容呈現向上向善
正能量的內容傳播主要依靠選手的行為活動以及選手、導師之間的互動來實現。該節目中部分選手為專業在讀學生或藝術學院教師,不乏世界頂級藝術名校,如茱莉亞音樂學院全A畢業生賈凡、伯克利的新生、上海音樂學院的教師等,其學霸人設不僅是他們專業身份的潤色,更代表了他們在藝術領域的不懈追求;一些選手因為經驗缺乏錯失登臺機會,節目組安排專門環節,搭建舞臺讓選手的家人、老師、校長登臺助演,以鼓勵其在藝術道路上要堅持自己的信仰;首席對替補的求教傾囊相授,如身患耳疾但堅持練習聲樂的陸宇鵬與學霸賈凡之間的互動,賈凡被其自我奮斗不斷追求的精神打動,主動要求與其同組一組,并為陸宇鵬插上聲音的翅膀圓夢舞臺,用實際行動呈現不放棄的中國夢;出品人把每一次表演當作課堂教學,與選手的互動并無身份的高下,而是彼此的襯托幫助,表達了用明德引領風尚的中國情。節目通過作品的演繹告訴觀眾什么是美,藝術要如何欣賞,雖然音樂劇、歌劇是小眾音樂,但是也要培植市場,去提升國人整體的藝術素養,普及國民高雅藝術。
三、主控思想中把握大情懷視野
在主控思想中把握“‘大情懷就是指無論何時,內容生產的價值中心都要始終把社會效益、價值引領放在首位,引導人們努力實現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個體經歷與時代大潮、個體情感與集體情感的同頻共振,為節目注入深沉大氣的家國情懷,而不是沉溺于個人主義的淺吟低唱、自娛自樂”[1]。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對于大情懷的闡釋指明了節目制作一方面要注意與時代藝術審美同步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主題內涵的家國觀。
(一)大眾娛樂化中堅持藝術底蘊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到“電視本身的性質就是娛樂性的,這表明在電視上所展現的一切都是娛樂,都是為了娛樂。觀看電視不需要思考,但人們能獲得情感上的滿足,而正因為電視的包羅萬象,其他的一切都按照電視的要求來塑造自己,最終成就了娛樂的時代”[2]。綜藝節目能給受眾帶來休閑娛樂是其存在的理由之一,在當前時代文化發展中,休閑娛樂正以一個主流的姿態壓縮著內容產品本身的價值。從歷史角度看,當代文化處于一個消解嚴肅、解構經典的后現代文化時期,對于一切藝術形態都曾以消弭其本身的藝術底蘊為目的進行生產,所以出現了大量的僅重視商業效果,不顧及藝術規律的內容產品;從群落角度看,目前大眾文化產品占據主流,官方文化與精英文化傳播時都需要聯系大眾文化打開渠道。當大眾需要簡單的娛樂時內容生產方為了迎合大眾,贏得市場,就會生產大量毫無文化意蘊、純為休閑娛樂的低劣節目,如一些為了搞笑而搞笑的體能競技節目,為了對壘同類節目進行的明星拼湊的同質化節目,不做市場調研定位盲目生產的綜藝節目一時間充斥著熒屏,不僅浪費時段與經濟資源,同時給受眾帶來的是低劣的精神消費。大眾需要娛樂,但是內容生產者不能僅以娛樂為目標進行生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強調媒介是黨和國家的喉舌,是黨和國家的輿論領導者,這就要求同樣具有輿論引導作用的節目內容必須要有正確的意識形態貫穿其中,這樣才能保證主流文化傳播軌道的不偏移,亞文化向主流文化靠攏,扼制反文化現象出現,目前我國節目形態應該由娛樂化向垂直化發展,以藝術的深度挖掘,與經濟、科技等行業的結合作為出發點對外、對內傳播時代文化。《聲入人心》牢牢把握了內容傳播應該堅持的方向,節目以傳播藝術形態作為宗旨,輔以娛樂性片段,向大眾普及藝術門類,使其接觸高雅文化。
隨著我國大眾物質生活的滿足,必然在精神層面會有新的追求,當厭倦了熒屏上簡單粗俗的娛樂效果,即會對更高層次的藝術審美有所要求。《聲入人心》的出現便是迎合了這一需求,節目方積極響應政策對于節目的內涵和外延的要求,深入挖掘“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這一理念,在制作過程中堅持與時代同步,找到與當代群體能夠產生共鳴的連接點,對于求新求異的青年群體,利用小眾亞文化垂直節目直擊其需求,在選手青春活力的面孔中將“陽春白雪”變成雅俗共賞,消解了高雅文化在綜藝節目中呈現的“高冷”特點,拉近了大眾文化與專業藝術的距離。并且在節目中進行創新性思維,將高雅的美聲歌劇與流行音樂進行碰撞,吸引大眾視角,在娛樂至上的大眾文化視閾下,用音樂類型的混搭讓節目達到藝術教育功能,緊貼打造精品藝術、以精品奉獻人民的藝術生產宗旨。
(二)主題內涵呈現家國觀念
內容生產中的主題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宏觀的主控思想,即代表意義;第二個層次是產品附加了什么樣的價值觀;第三個層次是產品在輸出時要盡量達到讓受眾有回味思辨之感。一個優質的內容產品會把這三個主題層次交替表現在受眾面前。本節目在這三個層面的展現上主要依托具有藝術高度的音樂作品以及選手的個人成長弧光在家國觀念的投射。
歌劇或音樂劇專業門檻較高,使受眾與之有天然的距離,但是我國有大量的聚焦于歌頌人民、歌頌國家、歌頌時代精神,唱詠民族團結的歌劇、歌曲。《聲入人心》通過“梅溪湖36子”呈現出這些意蘊深刻飽含家國情懷的作品來影響時代青年。透過《絨花》《跟著你到天邊》《詩人的旅途》《我的祖國》等歌曲,讓青年一代感受節目的情懷信念,其中傳遞出的家國觀既是節目主題內涵的需求,又是時代的需求,有助于引領祖國青年一代正確意識形態觀念的形成。
由于歌劇、音樂劇或是美聲唱法都起源于西方戲劇或學派,所以節目中部分優秀選手有過國外求學的經歷,在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中達到了如今的成績。如有兩位選手在演繹歌曲《我的祖國》時滿懷深情震撼全場,他們在采訪中表示之所以選擇這首歌,是因為在外求學遭遇各種困境時,會想起祖國的后盾,自己在學習與演唱中會感受到祖國人民的力量。采訪的話語只能達到直白的告知作用,但是隨著歌曲中婉轉堅定的情感呈現,主題內涵上升到第二層次,除了藝術的展現,還有更濃厚的愛國情懷飽含其中,受眾即刻能從歌聲中體會到他們的熱愛與深情,在競演、學習、請教、成功的過程中,選手完成了自身敘事角色的成長弧光,并且引發青年觀眾情感共振,使主題內涵到達第三個層次,受眾被節目傳遞出的家國觀念所感染。
四、結語
在強調中華文化自信要立于世界,國家各級媒體尤其要助國家文化走出去的需求下,湖南衛視創新音樂綜藝模式,得到海內外綜藝行業的肯定,在節目制作中貫徹小成本投入、在敘事內容中強調正能量展示、大情懷輸出等幾個方面,增加了音樂綜藝節目類型,提升了受眾欣賞水平。同時在節目的傳播中以打造藝術IP為目標,配合區域文化發展,營造節目多個贏利點,讓冷藝術重新煥發出市場的熱效果,以小而美的精品品質鑄就圈層爆款。
參考文獻:
[1]國家廣電總局.廣電節目需“小正大”不比闊氣不拼明星[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0409/c1008-29913728.html.
[2](美)尼爾·伯茲曼著.章艷譯.娛樂至死[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美)羅伯特·麥基著.周鐵東譯.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楊楚珺]
收稿日期:2020-03-03
作者簡介:陳希,女,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文化傳播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傳媒經濟、廣播電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