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及政府對中職學校的規模化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很多市級中職學校已經整合,整合后根據專業相似性成立系部。筆者以工作總結的方式分享系部成立一年來的工作經驗,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中職學校;系部管理;經驗;交流
一、昭通市職業教育中心成立的基本情況
昭通市職業教育中心成立于2018年9月,是由昭通財校、農校、技校、體校四所學校整合組建的一所公辦職業學校,中心現實行一套班子8塊牌子的管理模式。中心現有教職員工540人,專職教師481人。中心成立后,根據原各學校的專業特點開設了現代農林牧漁系、建筑工程系、機電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商貿旅游系、電子信息工程系、汽車工程系、教育藝術系以及體育運動系等九個系和兩部,即基礎部和德育部,各系部的主要職能主要是教學管理。
二、 教育藝術系現狀
(一)專業教師人數絕對數多,師生比小
教育藝術系現有在職教師71人,其中,1人長期扶貧,1人在讀研究生,在學生處、教務處、評建辦、黨辦、團委等科室兼職人員8人,教育藝術系坐班人員8人,專職教師49人,無工勤管理人員。教育藝術系在校生達3655左右, 按專職教師計算,師生比達1:74;按全系教師人數計算,師生比1:56人。專業教師嚴重缺乏。
(二)歷史遺留問題導致實訓室規劃不合理且分散
我系有56個班,學生人數達3655人,實訓室31間,其中舞蹈實訓室10間,鋼琴室7間,電鋼琴室7間,蒙臺梭利實訓室1間,奧爾夫實訓室1間,古箏室1間,聲樂室4間。31間實訓室分布在知行樓、篤行樓、真知樓、敦行樓四棟樓,目前無專職人員管理,由系坐班老師帶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進行管理。另外,實訓室設計不合理,加大了排課的難度和課時量。比如:鋼琴室和電鋼琴室每間40臺左右,目前,我們的學生有的100多人的,有80多人的,少的也是50多人,只有把一個班分成2半來上,一半學生上舞蹈,另一半學生上鋼琴。本來2節課可以完成的教學任務需要4節課才能完成。這無疑加大了本來就大的教學工作量。
(三)教師周課時重,外聘教師招聘和管理存在很大困難。教育藝術系教師每學期完成的周課時達1400節左右。我系專任教師只有49人(本年度請產假4人,還有幾位班主任輪流帶學生到企業實習),多數教師都是班主任,我系排課的原則是50歲以上和哺乳期教師每周12節,其它教師安排16節,剩余課時才外聘老師。2019年秋我系外聘教師21人,2019年春外聘了22(中途一人辭職)人,由于外聘教師是一學期一聘,外聘教師流動性很大,教學質量也很難保證。
(四)教育藝術系管理工作任務重。教育藝術系學生多、班級多、課時多、活動多,任務繁重。具體工作主要有: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擬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安排、教材選定、課程表編排、教學檢查、期中期末考試出卷監考和閱卷、學生學籍管理、學生成績管理、學生評優推薦、教師(包括任我系課的基礎部、德育部、計算機課教師)工作量核算、教學檔案管理、每學期的六項技能考核、一年2次的育嬰師和保育員報名、培訓及考試、一年一度的畢業匯報表演、省技能大賽和各種公開課、示范課、學生作品展等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完成其它工作。
三、學校合并以來的工作舉措
(一)努力打造“樹正氣、講團結、勇擔當、樂奉獻”的教師團隊
教育藝術系的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中心成立一年多來,我系嚴格按學校對系部的會議要求,堅持每月召開1次教師大會,教研室每2周召開一次教研會,每一學期召開2次學生座談會,通過各種會議傳達國家、上級部門、學校會議精神,學習師德師風相關內容,學習《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學習張桂梅老師的感人事跡,廣泛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旨在增強教師凝聚力,提升教育藝術系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全系教師的歸宿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各專業培養目標,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問題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劣直接決定了專業教學質量的高低。我系通過市場調研,組織教師代表討論,和聯辦學校文化職業技術學院和昭通學院反復溝通,于2019年7月完成中專學前教育、五年制大專學前教育、五年制藝術教育等三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2020年,我校和昭通學院的合作取消,和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聯辦了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中專學前教育專業改為幼兒保育。2020年6月,我系和麗江師專和云南開放大學又再次對接了人才培養方案,麗江師專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我校的基本一致,現已完成了中專幼兒保育、五年制大專學前教育、小學教育、藝術教育等四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再次修訂。2020年9月按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實施。
(三)完善教育藝術系內部管理體系,規范教學及各項管理
由于我系工作任務繁重,人手少,為了保證每項工作落實到位,我系辦公室實行“分塊負責,協同工作”的工作模式。教學管理采用“系-教研室-學科帶頭人”的三級管理模式。2019年3月,經教務處批準,教育藝術系成立了4個教研室,分別是:教育理論教研室(26人)、美術教研室(11)、舞蹈教研室()、音樂教研室(),通過民主選舉了四個教研室主任。各教研室根據本教研室開設課程及教師的專業確定學科帶頭人。2019年9月,教育藝術系各教研室選出了學科帶頭人,各學課課帶頭人完成了本學科建設、教材選取、教學大綱、考試大綱的公開陳述,在系教師大會上頒發了聘書。只有全系教師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群策群力,把精力和智慧投在教學教研上,教育藝術系的教學質量才會得到提高。
(四)有序推進教學常規管理,認真執行本系的公開課和聽評課制度
2019-2020是中心整合的第一年,教育藝術系的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得到有序的開展。完成了每學期的55多個班級的課程設置,教材選定,課程表安排,教學日常檢查、所有教師(包括上我系德育課、基礎課、計算機課程的老師)每周、每月工作量的統計等教務工作;完成了每學期期中、期末、畢業班畢業考試及補考等考試的出卷、考務安排、監考、閱卷等考務工作;完成了教學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在無專人管理的情況下,完成了橫跨四棟樓的31間實訓室管理工作,保證了正常教學秩序;完成了14次公開課和聽評課教學,老師們準備充分,教學風格各具特色,聽課人數達50多人,每次評課人數達20多人。
(五)高標準,嚴要求,狠抓教學質量,以“六項技能”為抓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育藝術系始終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幼兒教育工作者為己任,注重從“愛的能力、專業核心能力、溝通合作能力”三個維度培育學生綜合素養,不斷完善“六項技能”考核體系和理論考核體系,提升整體教學質量,促進專業內涵提升。2020年6月29日,教育藝術系開始了為期8天的學前教育專業“六項技能”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幼兒歌曲演唱、幼兒歌曲彈唱、幼兒舞蹈、幼兒故事講演、幼兒繪畫與手工、講課、說課、教學設計等,為了讓每位學生充分展現學習成果,鍛煉學生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六項技能”考核采用面試考核形式,實行“三統一”,即統一考試題庫、統一評價標準、統一評委,真正實現了教考分離。這既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測,也是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測。
(六)“以賽促教”,積極組織各項比賽
1、積極組織老師和學生參加 2020年1月的省級技能大賽,本次比賽我校教師馬淑媛老師獲教師說課二等獎、秦于紅老師獲手工二等獎、我系學生有7人榮獲二等獎,1人獲3等獎。
2、2019年6月,我系學生參加云南開放大學組織的學前教育學生教學能力比賽,我系三位學生參加,分別獲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3、2019年12月,學校組織足球比賽,在全系僅有70多名男生的情況下,通過全員選拔、認真訓練,最后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七)努力提高團隊的教研科研能力,“教研興系”、“科研興校”。
我系四個教研室每兩周都要召開一次教研會,討論各組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各抒己見,克服了好人主義思想,我系已形成了一定的教研氛圍。近兩年,我系教師申報課題的積極性很高,趙青老師負責的昭通是“十三五”課題《中職學校學生領導力培養策略研究》已結題,上個月由我負責的社科聯課題《昭通市職業教育扶貧政策助推脫貧攻堅的經驗研究》已立項,目前正在撰寫中,11月申請結題。三本教材正在編寫中。
(八)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系積極申報國家教育部第三批1+x幼兒護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已獲得通過。
(九)配合其它部門完成相關工作
四、結語
系部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乎到學校人才的培養,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提高教師的理想信念和教育情懷,進一步抓好抓細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細化工作職責,讓管理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精細化,不斷探索教學思路,為學生的提升創造更好的條件,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有專長的學生潛力的到發揮,進一步抓好各項競賽活動,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專業內涵建設,打造我專業品牌。
作者簡介:鄧成梅 1975.6,女,漢族,云南昭通人,中專高級講師,法學碩士,從事學前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