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靜 魯大圣
摘 要:信息化教學時代的來臨,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高校教材在信息化的影響下,需要出版企業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對信息化教學時代的教材需求做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對教材出版帶來的影響,確定企業發展的全新方向,創新教材經營模式,根據信息教學的實際需求,對教學活動進行深入的了解,確定出版企業全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實現信息化教學時代的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材出版;教學
教材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編寫教科書、課本、學習資料、講義等,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信息化教學時代,紙質教材依然十分重要,教材出版企業要充分的利用網絡渠道,構建全新的銷售模式,借助信息技術打造多樣化的圖書形態,滿足信息教學時代的教材需要。
一、信息化教學時代教材出版的創新
(一)創新管理與營銷模式
教材出版企業的客戶,一般都是長期合作的大客戶,主要面對的是各個學校。出版企業信息化管理客戶,積累了大量的客戶數據,使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客戶檔案,為客戶提供精準的服務,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為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教材服務,比如,樣書,教材市場有著自己的行業特點,使用樣書作為營銷的工具,經常贈送客戶樣書,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贈送樣書的數據,建立分析模型,進行銷售數據的比對,比如,某個產品的銷售數據,與其樣書的贈送數據進行比對,通過數據比對結果的分析,明確企業某個產品的銷售狀況,制定下一步的營銷策略,實現企業的精準營銷。
(二)社群營銷模式
應用弱聯系理論,在社會生活中,與人職業關系最為緊密的是弱聯系的社會關系,弱聯系具有低成本營銷的功能,主要是在群體之間發布消息,具有較大的傳播面積,可以跨越社會的各個階層,實現營銷信息的高效傳播。網絡社交應用弱聯系進行信息的交互,出版社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一個弱聯系,出版社借助網絡渠道,獲取大量的客戶信息,深入挖掘社交網絡平臺的傳播作用,準確的辨別信息,提升信息傳播的回報率。比如,微信營銷,使用微信分享信息,需要具有價值、趣味、情感三要素,才可以保證信息的傳播率,教材營銷信息利用微信傳播時,可以使用內容、特色、客戶的模式,對教材進行宣傳,充分利用社交網絡,將弱聯系的價值發揮出來,實現教材信息大范圍傳播。
(三)構建現代化的學習方式
將教材與現代化學習緊密的聯系到一起,使用移動終端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信息化教學現階段缺少的不是教學資源,而獨具特色的服務,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可以使用多種學習方式,利用二維碼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網絡技術等,增強了紙質教材的功能,成為了教學素材的載體。在線課程、翻轉課堂、微課等,在線教育平臺的出現,對教育資源進行了整合,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教材出版企業除了為高校提供教材,還可以對教材服務進行延伸,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自主學習方案,以及針對性的網絡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加快企業的業務升級。
二、信息化教學時代教材出版的發展分析
(一)企業開發高校教材的發展趨勢
高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人才,社會經濟的進步,企業在技術、知識的應用,處于時代的最前沿,領先于高校的教育,尤其是高新技術方面,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第一,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為高校專業知識學習,提供全面的支持,比如,阿里云為高校提供云計算教學的支持,借助知途網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第二,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新型的在線教育平臺,比如“藍墨云班課”;第三,“互聯網+教育”的應用,實現了教育與科技完美結合,促使高校教材的市場形式發生了改變,由教材出版企業間的競爭,轉變為跨行業的競爭。
(二)教材出版多元化互聯發展
1.去壟斷化
信息化教學時代,網絡社交媒體的興起,使作者、客戶以及出版社之間的聯系發生了變化,由單一的作者至出版社,然后是客戶,變為了網狀聯結,客戶與作者、作者與客戶、以及兩者和出版社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作者不需要通過出版社,就可將自己創作成果提供給客戶,三者處于平等的市場地位,打破了出版社的中間地位,客戶和作者之間直接建立了聯系。
2.網絡化的渠道
教材以往的發行流程是出版社將教材提供給圖書經銷商,然后由學校教材科去經銷商處采買教材,最后發放到學生手中,高校教材網絡渠道的建立,使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的選擇教材,改變了傳統教材的經營模式,甚至部分高校已經取消了教材科,將學生所需的教材列出清單,由學生自行購買。
結 語
信息化教學的深入開展,存儲技術、新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的全面發展,使教材呈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原有的紙質教材,還配套了數字化的教材,將紙質教材進行數字化的呈現,需要教材出版企業改變管理經營模式,創新工作方式,明確發展方向,適應信息化教學時代對教材出版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周歡.信息化教學時代教材出版的創新和思考——兼及職業教育領域[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5):73-76.
[2] 鄭雙.互聯網+服務:教材出版服務創新與發展[J].廣東蠶業,2018,52(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