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
摘 要:在德育工作中,經常發現學生的責任意識不強,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校紀律不遵守。而如何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負責,已引起人們的關注。在本文中,主要就什么是責任意識教育,為何加強責任意識教育以及怎樣培養責任意識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關鍵詞:德育工作;責任意識;教育
現在許多學生自小就養成“以我為中心”的習慣,校內、家里“唯我獨尊”的不在少數,他們缺乏責任意識,不懂的關心,不知道謙讓,不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不理解父母的艱辛,以致于不珍惜學習的機會,不明學習的目的等等。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教育學生學會關心社會、關心他人,愈來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一、什么是道德責任意識教育
道德責任,是指道德主體應當對其自主作出的選擇承擔相應的義務。康德把道德責任稱為倫理義務,并從人性與人類的目的出發,區分為對自己的義務和他人的義務。意大利思想家朱塞佩·馬志尼對人的責任依次劃分為四種:首要的是對人類的責任,其次是對國家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自己的責任。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意志自由是人的道德責任的前提。主體在自由選擇行為的同時,也就意味著自由選擇了責任。一句話,自由意味著責任。在這里,自由與權利、責任與義務是一致的。因此 ,馬克思的結論是:"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1]
由些可見,道德責任意識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在自主作出選擇或意志自由時,所要養成的道德責任意識。
二、學校為何要實施道德責任意識教育
1、道德責任意識教育是人的發展本質的要求
黑格爾認為道德就是關系、要求和應當,應當就是人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責任這樣一種意識。"[2]在一定意義上,道德就是自覺履行責任。每一個在道德上有價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擔,不負任何責任的東西,不是人而是物。這表明,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培養自己的道德責任感的過程。責任是人之為人的本質規定,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對自己負責,彼此負責,才能創造并推進健全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社會是以人為主體的。
2、道德責任意識教育是社會發展向學校提出的要求
中國歷來重視對年輕一代的道德責任教育。中國很早就把教育的目標確立為"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孔子的"當仁不讓",孟子的"舍我其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不僅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信仰,更是他們崇高歷史使命感的人生實踐。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引導每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積極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
三、如何實施道德責任意識教育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道德責任意識?除了正確的家庭與社會教育外,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責任意識,將是我們學校的首要任務。如何發揮集體的教育力量讓學生在集體中鍛煉,在集體中成長,成為有責任心的現代少年呢?
(一)確立集體的奮斗目標,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集體的目標代表了集體的方向,要讓每個成員清楚地知道集體的"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遠期目標"即一個優秀集體應達到的要求,這些要求不是學生一天兩天能做到,但我們要讓學生知道這些要求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通過努力之后能做到的。要讓學生知道在這樣優秀的集體中生活、學習會感到更愉快,使學生內心對優秀集體產生渴望。"近期目標"是根據學校各部門布置的近期工作,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有組織、有目的地完成各項任務,使學生的個人奮斗目標與集體奮斗目標相一致。
(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良好的人際關系,應是平等、團結、友愛、互助、民主的社會主義新型的人際關系。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個人的智圖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樣微小,許多工作都要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我們在集體活動的安排中有機地安排好學生群體,讓學生通過集體成員的協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遇到困難尋求合作的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教育學生大到國家的建設,小到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是在與別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為學生應懂得尊重他人,以謙遜的態度學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與他人合作,從小養成集體協作精神。
(三)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培養學生履行義務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養成性教育,健全的組織機構是集體最基本的建設,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就只有個體活動而無集體管理,沒有健全的組織機構,集體也不復存在;有了健全組織機構,有了機構的各種職能,有了評價的標準,有了管理的內容、方法,管理機構的成員也有了被管理的成員,學生只有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認識到道德責任,學會履行職責。每個班干部肩上都有責任,這些責任是每個學生干部的義務,學生們在履行義務的同時也能加強了道德責任意識的培養。
(四)樹立健康的輿論,增強集體教育力量。健康的輿論是培養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對集體中每個成員的言行能及時作出褒或貶,肯定或否定,倡導或抑制的評價,對所有成員進行直接的監督和調節。集體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道德責任意識,他們的成長需要集體生活,特別是他們的所作所為得到集體輿論的認可,他們就會更熱愛集體,更愿意為集體貢獻力量。健康的輿論使學生更信任集體,更依賴集體,從而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了他們良好的道德責任意識。
(五)班主任工作以身作責,增強道德責任意識,給學生以表率。
班級是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社會環境,而班主任,當然就發揮著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學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班主任模范地維護班級環境衛生,不吐痰,不隨手拋雜物;大到教育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小到在班級中和各種場合下的言談舉止,處處給學生以表率,潛移墨化,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
總之,要培養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必須加強對學生道德責任意識的培養,只有具有高度道德責任意識的人,才能對國家,對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而道德意識教育是我們學校教育的責任,更是家庭、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卷 ,第137頁
[2] 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1979版,第157頁
[3] 雍自成《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