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華 陳亞麗
【摘要】開展集體教學,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確保幼兒更好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高效的集體教學作用下,幼兒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師幼互動得到切實保障,教學效能也獲得了全面提升。但是,縱觀諸多幼兒園集體教學可以發現,由于教師組織不到位,預設欠科學,規劃不合理,使得集體教學中幼兒的需要常常被忽略,教學預期與實際效果相去甚遠。面對這些問題,教師應該加強研究和剖析,針對問題實際,探尋出具有針對性的變革策略,以確保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效率得到切實彰顯,教學瓶頸得到更好突破,進而為幼兒更好發展、更好成長而莫基鋪路。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教學;問題;研究
對幼兒教師而言,集體教學的組織、開展,是幼兒園常規教學活動的主要構架,對促進幼兒發展,凸顯教育價值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現階段的很多幼兒集體教學,由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時對幼兒發展需要關注較少,致使教學活動組織、落實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對幼兒發展、認知帶來了不利影響。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了解、深度剖析可以發現,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基本與教師教學預設不科學、教學方式不夠靈活、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內涵不夠豐富等有著密切關聯。因此,唯有立足問題,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研究和探析,方可為問題優化,措施落實而奠定基礎,帶來保證。
(一)對個體之間差異關注不夠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幼兒的主體地位都應該得到切實尊重與凸顯。但是,在集體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增強教學的互動性、生動性、多樣性,往往都會設計較多的教學活動,教學形式看似豐富多樣,然而受到不同幼兒個性差異的影響,甚至有些教學活動因為幼兒參與較少而無法順利推進。這一問題的出現,與教師對不同幼兒個體差異關注不夠有著很大關系,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和關注。
(二)對幼兒主體地位凸顯不夠
眾所周知,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幼兒始終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以幼兒發展為導向。但是,很多教師在集體教學組織時,往往依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和主觀愿望為出發點,很少去考量幼兒接受實際和發展需要。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安排,使幼兒成了教學活動的輔助者,教學效率自然難以得到更好彰顯。
(三)對幼兒認知需要關注不夠
不同幼兒之間,由于成長經歷不同、生活體驗不一、性格差異較大,導致在認知需要上也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在很多集體教學中,教師往往講的很多,好好去悉心傾聽幼兒心聲、了解幼兒想法,采用“灌輸式”或“填鴨式”教學策略推進教學活動,由于教師對幼兒關注較少,師幼之間的有效互動不足,導致很多幼兒對教師教學預設的不了解,教師引導的不理解而出現師幼銜接相互脫離的現狀。
二、改進幼兒園集體教學中諸多問題的具體措施
針對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教師應該引起重視,多關注、多了解、多研究,進而探尋出行之有效的變革措施,以確保教學實效得到彰顯,幼兒發展得到更好推動。
(一)關注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在集體教學開展中,教師應該將每一個幼兒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予更多的重視與照顧。針對不通過幼兒的個體差異,將性格比較接近、認知比較相近、夙愿比較靠近的幼兒分布至同一小組,并在教學中加強關注,設計出具有彈性的教學活動,以確保不同幼兒都能跟上教學節奏,與教師積極互動、和同伴主動協作,讓不同幼兒在適合自己學習需要的狀態下參與教學活動,全面釋放自己,更好發展自我。
(二)轉變師生角色,尊重幼兒需要
切實尊重幼兒需要,充分凸顯幼兒主體地位,實現師幼角色定位的轉換,是新時代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必須貫徹落實的教學理念。因此,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實施中,教師必須轉變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讓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協助者、參與者,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落實教學策略,給予幼兒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完美表現自己的空間,讓幼兒在積極參與、自主活動、自覺探究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
(三)了解幼兒需要,凸顯評價作用
面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教學情境,不同幼兒的表現和需要也各不相同。此時,教師應該多了解幼兒需要,俯下身子傾聽幼兒心聲,將幼兒對教學的體驗、建議或者理解作為教學活動優化的出發點。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真實的發展水平,對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等及時作出調整或者變革,以確保教學開展對幼兒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結語
總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出現問題是在所難免的。對此,教師既要正視,又要積極改進。通過對教學過程的關注、幼兒需要的了解、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目標的調整,盡量讓教學開展與幼兒發展相適應,以確保集體教學能真正為幼兒成人成才而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靜,周冠環.幼兒園小班集體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