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芳
【摘要】在小學數學中高年級的教育實踐中,教師不僅需要將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還需要針對性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當學生擁有了良好的計算能力之后,可以高效應用數學知識,在數學問題中巧妙突破難題、實現數學計算成果的獲知。因此,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育中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計算能力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計算能力是數學探究與分析的基礎,也是小學數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學習能力培養方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針對中高年級小學生實施計算能力的針對性培養,引領學生在數學課堂的參與和體驗中有效提升計算能力、強化計算技巧。
一、認知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借助數學知識的詳細教授幫助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掌握。當學生完成了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之后,學生將從中找到數學問題計算的算理。接著,學生將巧妙地使用算理完成數學問題的探究和數學問題的解決。經過課堂上的學習參與,學生將在算理的幫助下實現數學計算方法的有效掌握。
例如,在學習《星期日的安排》這部分知識時,筆者借助整數加減法運算順序的展示請學生復習基礎知識,引領學生在整數例題的分析中回顧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接著,筆者借助分母相同的分數加減法引領學生分析,詳細展示分數加減法的運算步驟。當學生能夠將整數加減法運算律應用在分數運算當中之后,筆者又借助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計算題目請學生分析。經過課堂上的觀察和學習,學生發現分數加減法的運算律與整數加減法相同。接著,學生嘗試在算理的引導下進行分數運算,并嚴格遵照分數計算法則:先通分、再加減的計算方法投入到數學問題的應用和計算實施過程中。經過計算活動的參與,學生完成了算理的認知和掌握,并嘗試借助數學課堂上的分數加減法運算完成計算方法的應用。經過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還能夠使用算理進行計算應用。最終,學生不僅借助數學課堂上的知識學習完成了分數計算律的認知和掌握,還在教師的引領下掌握了分數運算的算理,能夠嚴格秉持先通分、再加減的運算方法完成數學問題的探究和解決。
二、增強訓練,提升計算效率
當學生在數學課堂參與中完成了數學知識的認知和掌握之后,教師就需要借助教學教育中的重點問題請學生參與訓練,鼓勵學生在訓練中積極應用數學計算方法。經過課堂上的增強訓練,學生將對于某一種類型的數學題目掌握運算技巧、實現運算效率的有效提升。當學生在后續的學習參與中遇到類似的數學題目時,學生將高效完成問題的突破和解決。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的體積》這部分知識時,筆者借助長方體模型的展示引領學生從直觀的觀察中逐步建立抽象化的知識轉化能力。在課堂上,筆者將模型的長、寬、高詳細展示了出來,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針對長方體的體積進行猜測和分析。最終,學生完成了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掌握,并在算理的有效掌握下投入到后續的現實題目練習中。
三、針對訓練,培養計算習慣
當學生在參與數學計算時,計算正確率較高的學生往往都具備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計算能力的培養中針對性訓練學生的計算步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經過針對性的計算步驟引導,學生將建立使用草稿紙、詳細記錄計算步驟等受益終生的計算習慣。
例如,筆者在教育實施中發現部分學生在參與數學計算的時候不喜歡使用草稿紙,總是隨便拿出一張紙就開始計算。這種不嚴謹的數學計算習慣十分容易導致學生在計算中出現不必要的錯誤。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及時介入,借助“廢舊草稿紙的裝訂”“題號標明進行計算”“按步驟完成計算”等計算要求的提出請學生嚴格遵照。一開始,筆者發現學生還是十分容易在計算時隨便使用一張草稿紙——在筆者的反復強調和要求下,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使用自己裝訂的草稿紙進行計算,并按照題號逐次完成數學計算——這種計算方法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每一步的數學計算都有跡可循、促使學生在高效完成數學運算的同時達成良好計算習慣的建立和養成。
綜上所述,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借助計算能力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當學生在數學課堂的計算訓練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就能從中捕捉算理,高效掌握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當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數學問題計算,則能夠有效掌握計算技巧,提升計算效率;當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參與針對性計算訓練,能夠逐步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最終,學生將在教師的幫助和引領下逐步掌握數學計算的方法和技巧、實現計算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梁艷惠.淺析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