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彩霞 趙林
【摘 要】本文針對廣西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資助覆蓋不全面、認定機制有漏洞、資金監(jiān)督不到位、心理貧困幫扶缺位等問題,提出建立高校貧困生的有償資助機制、優(yōu)化高校貧困生認證機制、建立高校貧困生資助監(jiān)督保障機制、優(yōu)化高校貧困生心理干預機制等對策,優(yōu)化廣西高校貧困生資助機制,保障資助機制對貧困生物質和精神方面實現“雙脫貧”,使得經濟資助、心智培育的功能得到良好的發(fā)揮。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 ?資助工作 ?資助機制 ?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5C-0010-02
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是高等教育收費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呈多元化不斷發(fā)展態(tài)勢。全國各地高校按照國家文件精神,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貧困生資助管理辦法,通過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獎助學金、綠色通道等形式,富有成效地開展各項資助工作。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構建,不僅解決了貧困生的經濟困難,激發(fā)了貧困生的學習動力,而且還為他們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為他們的職前準備打下良好的基礎。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條件相對于東部發(fā)達省市來說較為落后,貧困生比重也較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統(tǒng)計,當前廣西高校貧困生的比例在30%以上。貧困生問題的解決,事關高校和社會穩(wěn)定,事關教育公平與和諧社會的構建。近年來,國家、社會和高校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積極出臺各項應對措施,建立和健全貧困生扶助的長效機制,形成了以“獎貸助補減”為主體的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高校貧困生上學難的問題。在經濟社會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如何準確發(fā)現廣西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中的突出問題,更好地優(yōu)化貧困生資助機制,使當前資助體系更完善,具有重大意義。
一、廣西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資助覆蓋不全面
由于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廣西高校貧困生群體較大。廣西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中獲得國家資助的學生是按照一定規(guī)則及比例進行操作的,這僅僅解決了其中一部分貧困生入學難的問題,而對于大部分貧困生而言,依然面臨較大的入學困難問題,資助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擴展。
(二)認定機制有漏洞
由于廣西現有的貧困生認定機制不夠完善,存在著貧困生認定的漏洞,不能有效地將最需要資助的學生篩選出來,從而出現一些魚目混珠的假特困生,導致資助錯位,不僅浪費資助資金,還造成資助認定不公平,給資助工作的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三)資金監(jiān)督不到位
高校貧困生資助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學生上學難的問題。但現行的貧困生資助體制沒有對資金使用提出監(jiān)督的要求,導致一些貧困生在拿到資助款后沒有用到學業(yè)上,反而購買高檔手機、名牌服裝、大吃大喝等。個別貧困生濫用資助資金,削弱了貧困生資助制度的意義。
(四)心理貧困幫扶缺位
目前,廣西高校中雖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資助工作,但基本的落腳點還是經濟資助,對于學生因貧困而產生的自卑、幫扶依賴等心理問題關注較少。因為對經濟貧困、心理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顧此失彼,貧困生精神問題、思想問題時有發(fā)生,這部分學生仍然是高校須高度關注的群體。
二、廣西高校貧困生資助機制的優(yōu)化
針對廣西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筆者對高校貧困生資助機制優(yōu)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高校貧困生的有償資助機制
廣西是全國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貧困學生較多,而地方政府對于貧困生的政策撥款相對不足。為了緩解經費不足的局面,更好地體現高等教育的公平,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可以逐步降低無償資助的比例,同時提高有償資助的比例。一是減少贈予性資助,強化激勵機制。設立專項獎學金制度,每學期發(fā)放一次,激勵貧困生發(fā)奮圖強,刻苦學習。可依據成績排名確定獎學金評定等級,作為貧困生資助的重要參考。二是出臺助學貸款管理制度。推行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貸款減免、代償制度,既可以減輕國家資助壓力,擴大資助面,又可以極大程度上減輕貧困生的入學壓力。三是提供助學崗位,鼓勵貧困學生參加勤工儉學。貧困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一定的報酬,既可以緩解經濟上的壓力,又可以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優(yōu)化高校貧困生認證機制
高校可以通過優(yōu)化貧困生認定機制三個原則,填補認定機制的漏洞,提高高校貧困生認定的準確性以及資助資金使用效率。一是科學性原則。綜合學生全面因素,科學制定高校貧困生認定機制。在認定高校貧困生工作中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困難程度,又要考慮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表現。量化認定因素,避免主觀判斷。二是可行性原則。這要求認定機制既要在理論上成立,具有理論完整性和科學性,又要應用于實際操作,具有適用性。需要確保相關數據便于查找,數據權重合理,統(tǒng)計分析數據的結果容易確定。三是綜合動態(tài)性原則。高校貧困生認定機制必須具有綜合動態(tài)功能。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學生的日常消費也隨之變化。對貧困學生而言,一個合理的學習、生活消費標準不可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廣西經濟消費狀況、人均收入以及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類支出等具體情況,定期修改認定貧困生的指標,從而使資助達到合理水平。
(三)建立高校貧困生資助監(jiān)督保障機制
要建立高校貧困生資助監(jiān)督保障機制,可從兩方面推進:一是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誠信是道德水準,是學生立足社會的一個基本條件。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減少乃至杜絕假貧困生的出現,學校在日常應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讓學生在申請資助各個環(huán)節(jié),誠實自律,不弄虛作假,樹立良好的道德標準和正確的價值觀。二是優(yōu)化貧困生認定的監(jiān)督制度。高校要加強對貧困學生的關注,建立對申請資助者監(jiān)督的機制。要建立跟蹤檔案,貧困學生在學校通過申請而成功獲得相關資助之后,高校仍然需要定期核查申請資助者的家庭經濟狀況是否處于貧困狀態(tài)。對已獲得資助的貧困生在校學習生活的消費支出做相應監(jiān)督,走訪周圍學生了解其日常資金實際流向,調查是否存在揮霍使用資助金的情況。一旦發(fā)現所認定的貧困生與申請時描述的困難程度不符或資助資金流向不符合日常支出,在必要情況下,應追繳資助資金,并予以相應的教育和處罰。
(四)優(yōu)化高校貧困生心理干預機制
調查貧困學生群體發(fā)現,有相當一部分受助學生存在自卑心理、資助依賴心理、信用缺失等問題。這表明貧困生精神上的“貧困”也不容忽視。要達到貧困資助的根本目的,還必須構建和優(yōu)化高校貧困生心理干預機制,幫助貧困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而客觀地認識自我,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盡快地擺脫因經濟貧困等多因素帶來的心理障礙,進而增強調控自我、適應環(huán)境和自我發(fā)展能力。
第一,培養(yǎng)一批專門面向受助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培養(yǎng)專門面向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是有效消除貧困生心理貧困的有力保障,也是心理干預機制的重要基礎條件。這些心理健康教師不僅要具有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還必須掌握貧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知曉他們的心理壓力,及時把握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可通過班主任、班干部及時掌握貧困生的各種情況,有針對性地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第二,設置心理咨詢機構。成立心理咨詢機構是優(yōu)化高校貧困生心理干預機制的必要條件。建立“院級—系級—專業(yè)”一體化的心理咨詢機構,設置專門面向貧困生的老師和學生會干部對接咨詢中心心理健康師,從而全面把握和跟蹤貧困生的心理問題,為有效消除貧困生心理問題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直以來,廣西高校貧困生問題是廣西各級政府、社會、學校高度關注的問題。作為承擔現代化人才培養(yǎng)的高校,要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資助措施,在為貧困生提供物質、資金等方面資助的同時,應加強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引導,幫助貧困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參考文獻】
[1]甘劍鋒.和諧社會構建中高校貧困生問題研究[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10.
[2]舒能.大學生發(fā)展性資助研究[D].北京:中國計量學院,2016.
[3]金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3).
[4]唐文紅.從物質資助濟困育人到勵志強能育人——民族地區(qū)高校能力發(fā)展性資助育人的現實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7).
[5]黃鋼威.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與高校反貧困生心理貧困對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0).
[6]薛浩,陳萬明.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政策的演進與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7]張成勇.發(fā)展性理念視閾下資助工作轉型的理論與應用研究——以蘇南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為例[J].社會調查,2017(5).
[8]宗曉蕾,湯龍升.高校“契約式”發(fā)展性資助理論研究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
[9]邢偉榮.從“規(guī)范”到“發(fā)展”:新時期高校學生發(fā)展型資助體系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6).
[10]徐堅.廣西高校貧困生發(fā)展性資助機制研究[J].廣西教育,2017(7).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老區(qū)精神與老少邊地區(qū)發(fā)展研究中心項目“高校貧困生資助機制優(yōu)化研究——以民族地區(qū)高校為例”(LQ17C03)
【作者簡介】肖彩霞(1979— ),女,漢族,湖南漣源人,碩士,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趙 林(1978— )男,漢族,河北保定人,研究生,廣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