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下構建新型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是提升初中學生閱讀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旨在結合陶行知思想,通過分析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建議,觸發初中學生主題閱讀的“興趣點”,增加閱讀量,提升閱讀內核,優化閱讀能力。
【關鍵詞】 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2-0035-02
【本文著錄格式】謝麗英.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課外語文,2020,19(22):35-36.
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是指在某個特定時間段內,針對某一閱讀主題,選取不同的閱讀文本開展的教與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是在實施課內外文本活動的前提下,堅持以文為范本,互鑒閱讀的基本形式,展開點面融合、整體統籌的閱讀教學范式。它有助于初中語文閱讀活動從課堂內閱讀拓展到課堂外閱讀,有助于初中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有助于語文閱讀的可持續發展。
一、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意義
探究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新模式,有效提升初中生文本閱讀的品鑒和賞析水平。初中學生在開展主題閱讀時,對作者的文學形象或閱讀風格感同身受。為初中學生提供一個全新視角的主題閱讀文本范例,引導他們形成自身獨特的文本鑒別力,引導初中學生完善自身原有的主客觀世界的認知和感悟,更為全面地完善初中學生的人格特質。引導學生更為淡定地應對多元化、智能化、多樣化的社會挑戰。
二、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新模式構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語文主題閱讀中的人文素養缺失
新時代,初中語文主題閱讀在閱讀內涵、施教步驟、閱讀技巧、閱讀模式等方面出現了新的變革。由于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初中學生在語文主題閱讀中急功近利現象需要引起關注,文本閱讀時間缺乏,閱讀數量偏少,閱讀形式單一,閱讀技巧僵化,更多的是以本為綱,以本為目,閱讀整體性上較零散。在對學生進行主題閱讀上缺少價值引領,使學生閱讀文本停留在表層,只注重詞、句、段落、方法等引導,不注重文本閱讀、情感體悟,只注重詞匯,不注重探究和反思。不注重引導性、輔導性,導致初中學生主題閱讀的文本領悟能力不足,人文素養缺乏,無法在文本閱讀中體驗到對文化的傳承、聆聽時代的心聲,產生教育的效果。
(二)部分初中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抹殺學生的個性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本質和內涵的全部價值在于通過教育的實施來喚醒學生個體獨特的人格特征。”初中學生個性的完善與主題閱讀文本的抉擇密切相關,學生個體在生活習性、學習習慣、思維特征、生理發展階段等方面千差萬別。在開展主題閱讀過程中只關注閱讀文本的一致性,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和情感體悟。在選擇閱讀文本中也存在雜、泛、亂、淺等問題,不注重情境式體驗閱讀,主題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剖析不夠精、深、廣。部分初中語文老師自身文學素養不高,人為地限制了學生對主題閱讀文本的領悟,教師只注重對閱讀文本應試性的教學,對素質性和創新性把握不準,對閱讀技巧把關不足,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無所適從。
(三)部分初中主題閱讀模式評價體系缺乏連貫性、整體性
初中主題閱讀模式是初中語文老師從閱讀素材著手,把主題閱讀模式作為學生情感與文本緊密融為一體的交流與溝通,并在文本閱讀體悟中提升自身閱讀綜合素養的模式選擇過程。但在現實主題閱讀教學實踐評價中,出現了閱讀評價去中心化、表面化、絕對化、零散化、低效化等不良現象。評價內容和形式單一、繁雜、低端、低能。基礎性薄弱,發展性不足。評價過程中粗放、粗糙、粗心,只注重結果,不關注過程;只注重閱讀文本的認知狀況,不注重學生情感體悟;只注重閱讀文本數量,不關注閱讀文本的質量;只注重共性的評價,不關注個性的評價。
三、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模式構建的對策
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模式的構建應當具有問題性、導向性、過程性、開放性、動態性、豐富性、基礎性、發展性、實踐性等特點。初中語文老師要堅持頂層設計,循序漸進,可持續開展。既要當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模式的“設計者”,也要當“傳播者”“引導者”和“實施者”。
(一)要提升初中語文主題閱讀的模式的效能
初中學生對語文主題閱讀模式的適應,需要初中老師在課堂內加以引導。要把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模式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初中語文老師要精準選取主題閱讀的素材或文本,引領初中學生在主題閱讀中去把握主旨,在閱讀中去感悟情境,在閱讀中去整合和重構,在閱讀中去享受樂趣。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模式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和閱讀需求去選擇閱讀文本,要通過現代傳媒技術,不斷提升和優化學生閱讀文本的技巧。要對相關主題閱讀文本進行實時的整理,要鼓勵初中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如合作閱讀法、探究閱讀法、翻轉閱讀法等,要引導初中學生堅持集中閱讀和分散閱讀相結合,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粗放式閱讀與精細化閱讀相結合,勤讀與巧讀相結合,深度閱讀與廣度閱讀相結合,高效閱讀與高質閱讀相結合。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主題閱讀過程中要堅持針對性閱讀,多視角、多層次、多領域地閱讀,引導初中學生不斷探究主題閱讀文本的質點、美點、亮點,要多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和創新閱讀,注重體驗式閱讀。
(二)要堅持主題閱讀模式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原則
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模式構建的宗旨之一是通過引領初中學生開展主題閱讀,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初中語文老師要認真做好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構建的系統性和整體性設計,要注重主題閱讀模式構建的知識性、技能性、外顯性、內化性。要引領初中學生在主題閱讀中堅持情感、知識、態度、價值觀的統一。要對初中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技巧、重難點進行整體構思,要強化創新性閱讀思維的培育。要堅持主題閱讀模式的結構性、實踐性,要科學、合理地探究,要堅持主題閱讀模式深淺有度、繁簡有章、廣專有序、古今有融、中外有合,要充分運用現代傳媒信息技術,適當拓展主題閱讀的范圍,尊重主題閱讀的差異性。要鼓勵初中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主題閱讀。要堅持主題閱讀模式互鑒交流,博采眾長。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中要堅持對話、傾聽、分享、發展、提升、反思、創新。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模式中要堅持發揮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技巧,深入了解閱讀文本的基本特性,注重閱讀文本認知上的體驗,以此來不斷豐富初中學生的精神生活。“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寶貴的精神財富”觸發學生主題閱讀的“興趣點”“共頻點”,有力提升初中學生閱讀的綜合素養。
(三)優化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科學化程序和系統化評價體系
任何一種主題閱讀教學模式都有其優缺點,也有其科學化、實踐性、可持續性的組織程序。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時,要清晰明確告知學生主題教學模式的層次、實施步驟、實施方式、評價體系等,應當構建好實質的評價體系。初中語文老師在組織學生開展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時,要認真引領學生充分領會閱讀文本的基本內容、主旨,深入了解閱讀文本的時代背景和價值,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讀有所感,要對閱讀文本進行必要的解析、重構。初中語文老師要通過各種閱讀、學習、培訓、實踐、外出進修等方式來豐富自身的文學素養,優化自身文學情操,增加自身文學素材的儲備量,提升自己的文學閱讀技巧,“獲得閱讀技巧、 擴大閱讀視角”。陶行知先生指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是立國之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初中語文老師在實施主題閱讀教學模式過程中,要耐心引導學生注重閱讀的過程性、典范性、啟發性、反思性、整體性。要堅持評價連貫性和一致性相結合,要引導學生注重主題閱讀教學模式的經驗提煉、能力轉移、實踐補充。互補互動,要堅持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模式理論支撐和實踐提煉、人文素養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張文權.初中語文主題閱讀策略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9(9).
[2]常應德.淺議初中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方法的優化[J].新課程研究,2019(26).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附 ? ?注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中小學“書香校園智慧閱讀”專項課題立項課題(編號為ZHYD2018018)。
作者簡介:謝麗英,女,1980年生,福建莆田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教師進修學校中學語文教研員,中學一級,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