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堅
摘 要: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現凸顯了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性,“停課不停學”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在線課堂“滲透”到全國教育部門的各個角落,這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機遇。作為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從長期的網絡在線課堂實踐中,得到了很多啟發。本文研究主要探究疫情期間教育信息化社會發展給我們可以帶來的啟示,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疫情;教育信息化;啟示;建議
根據多倫多大學生活勞動社會經濟管理學家Philip Oreopoulos等的定義進行教育教學信息系統包括以下幾種發展模式:(1)提供數據信息的途徑(如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學生); (2)利用電子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學習(記錄和廣播等)的; (3)基于這種行為的技術干預(例如,發短信催促父母對于學習); (4)網絡安全教育(我們不能稱之為網絡游戲直播教室)[1]。自2019年12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后,全國人民上下正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在以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保障我們廣大師生的健康安全,全國各地教育部門陸續宣布中小學延期開學,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也基本停止線下教育。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政府積極組織相關教育資源部門開展工作,提供在線課程,為中小學生在家學習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服務。在必須依靠學習終端和網絡的情況下,線上教育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教學的燃眉之急,也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這樣的信息化教育之路該怎么走?在這段時間深入一線的工作中,個人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發。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礎:終端使用率及網絡覆蓋程度
現在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信息系統網絡安全技術在教育理論研究不同領域的應用分析問題越來越受到廣泛、在線教育培訓工作模式也日趨完善,資源和服務層層豐富[2]。但真正能用于學習教育的情況怎樣呢?廣東某地區教育局在此疫情期間針對中小學校開展在線教育情況進行了一次詳細的摸排,共有34979位學生參與調查,分別占當區教師總數的87.5%和學生總數82.73%,其中無終端的學生人數(無手機、無電腦、無平板電腦、無電視)的學生人數2019人(高中91人占高中調查人數1.3%,初中335占3.3%,小學1593占6.4%)。而這部分學生中農村的人數是914占57.4%。有終端但是無網絡的學生人數是1966.其中高中184人占2.6%、初中387人3.8%、小學1395占5.6%。農村小學人數為795占57%,而其中有電腦上網的人數僅35.5%,很明顯沒有學習終端和有終端沒有網絡的主要集中在農村小學,而農村有電腦上網學生人數更是不容樂觀。這反映了中國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網絡之間有一定的差距,鄉鎮的網絡建設還需不斷加強。如果考慮到網速,流量限制問題,和學生持有終端學習的時間等問題,相信不能通過線上學習的人數還會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二、推動改革創新、遠距離教與學的磨合
廣東某地區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居家進行線上學習主要的學習平臺包括釘釘、微信、有線電視的粵課堂,還有部分學校使用虎牙和學習強國、一起學APP,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在初中和高中教育學生教學部在網上可以發現,浙江省目前主要的線上學習方式為直播(直播參與的課程總占比89.1%),純粹的網上直播課堂教學占比高達51.8%,但大多數中小學生都滿意自己學習環境的資源包,但學生最滿意的學習生活方式則為資源包學習[3]。疫情下實施的網絡教育帶來了個性化、智能化發展的教育教學模式,推進教育創新改革,轉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也引發了全社會對在線教育模式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
三、優化家校教育關系,推動完美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熱情地謳歌贊美家校合作,我們認為他們是“最完美的教育”一直以來教育工作者都會把家校合作教育作為不可或缺的努力方向來進行。研究院調查表明,在課程設置、學習資源、學習平臺、家校支持四個影響居家學習滿意度的因素中,學生對家校支持的滿意度最高,94.1%的學生對教師責任履行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85.6%的學生對家長給予的輔導和幫助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且相較于爸爸(78.1%),學生對媽媽(88.9%)的滿意度更高。受疫情的影響,家長在陪著學生進行居家學習的同時,也在感受和檢視著科任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無形中家校合作教育此刻正在悄無聲息地同步進行著,學生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戲劇性地被家長掌握了,學生有問題第一時間會被家庭發現并可以向家長求助了,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考驗著家長的知識水平和溝通能力,此時正是家、校、學生共同成長,進步最好時機,家校結合的完美教育的共同理念此刻正可以得到最好的表現。
四、推動改革創新,改變教學的傳統課堂模式
此次“停課不停學”,已經讓人意識到學習新課改發展目標,才是線上教育教學的突破點。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國農村學校進行教育發展整體從課堂學習教學模式轉向線上課程教學,知識信息獲取和傳授方式、教與學的關系方面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停課不停學”是推動“課堂革命”的重要契機。但是,由于缺乏約束的課程和手段,面對面的氣氛少,如何吸引學生能同步在線課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這是我們教師要反思的,如何更新發展理念,把“教”減到最少,把“學”放到最大,強調彈性教學和自主知識學習,這是我們要改變的。
五、建議
(一)加強家校合作,統籌教師發展
突發的疫情發生后,引發了所有人的思考,首先,在實施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對不同地區和不同年齡群體的針對性和分類實施。其次,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特殊群體。對于貧困的學術基礎,學生的家庭背景較弱,要特別注意加強家校溝通,以確保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加強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
就長期發展而言,第一、各省教育管理部門可考慮統一制作義務教育研究階段各課程的教學視頻,組織學生具有社會經驗的優秀教師可以統一錄制。第二,在后續的教育教學,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鼓勵和督促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將適用于互聯網,學習和工作,同時要注意下一行教育,把線上進行教育和線下教育的特點和優勢可以充分結合使用起來。
(三)突出教師主體,用網絡技術賦于教師發展
疫情爆發后,中國全體教師通過手機,電腦學會了各種軟件的操作,知道如何在線直播、懂得了線上答疑。在未來的教育發展中,不僅需要培養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同時還需要思考教育改革與新時代教育信息化如何有機的結合,從而有效的利用新時代的教育信息化技術,使得教師能夠更好的面對時代的發展,實現時代發展與專業技術能力發展共同進步。
六、結論
總之,突發的疫情,不僅信息技術在教育成果的實施發生了改變,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趨勢,提高了思想教育。本文通過結合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實際,探索了疫情對教育管理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啟示,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深入研究發展,提升學生教育教學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 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基本事實和政策建議--市場周刊
[2] 《我國中學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測評與預測》 張屹
[3] 居家學習是疫情下的應急方式,這些啟示一定要知道_手機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