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民
摘 要:自本課堂是保定美術中學創生和踐行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自本”指的是以每一個學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重心更加下移;課堂上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學相長,是實現促進個性化學習的一種融合式教學模式。自本課堂以著眼學生的發展,遵循教育的本真,追求整體和個性的統一,把學生課堂學習效益的最大化作為本質追求,課堂上基于外顯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體現思維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強調情感體驗與品質提升,彰顯“學生個性發展,感知生命成長”。有效放大了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為學習者的特征,進而使師生進入“新學習時代”。
關鍵詞:自本課堂;創新思路;培養;提高
自本課堂的創新思路,本質上是對學科教學創新的認識和行動的落實?;诳茖W的課程觀與方法論,結合學生的自我發展,張揚其個性,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涵的基本規律。自本課堂創新思路通過以下方面,即師生關系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方式創新等,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
1.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因素,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創新就是要轉變傳統的單一簡單的師生關系,使其符合當下教育整體形勢。自本課堂是師生、生生、自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課上得有情有趣,學生樂此不疲地學習,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形成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課堂應是放飛師生思想的殿堂,教師應用自己思想的火種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課堂應是一場師生共同的盛裝表演。教師在課堂中將自己定位為引導、點撥、鼓舞、激勵的角色,將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學習伙伴,構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自本課堂上教師還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全員參與,多給學困生以愛心幫助,多關注學習中的弱勢群體,這是教師的最美境界。
課堂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個“促進者”的角色,教師的任務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提供合作學習的有效資源,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營造促進學習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獲得所學知識的個人意義,使學生會學、善學、樂學??傊?,課堂創新,貴在用心。新的生態創新觀是教師創造之心、敬業之心、尊重之心、精致之心、關愛之心的外化。
2.行云流水的教學模式
自本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是對學科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手段、策略等的創新,打破以往單一刻板的教學模式,使用更多豐富、多樣、新穎、靈活的新方法進行學科教學。通過模式上的創新,讓學生實現對學科知識的深度學習,對知識深層次理解。
自本課堂教學模式中,強調教學內容立足生活性與選擇性;教學方法體現靈活性與開放性;學習方法強化主動性與實踐性;評價目標著眼多元化與發展性。以此構建的自本課堂模式,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開放、獨立自主地學習,在課堂學習生活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教學追求知識的融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生成能力,而且能促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更有效地應用到實踐中去。
自本課堂上采用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討論、自學為主,教師在課堂上不做過多的限制,讓學生將自己的潛能全部發揮出發,充分體現出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該模式立足創新,依托程序化的運行鏈條,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步驟,這樣學生學習起來能夠有條理,有目的,學習會通過程序化學習,圍繞一個明確的中心展開,細微處體現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3.新穎鮮活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具有鮮明的靈活性、文學性、藝術性、感染力,創設一種生動活潑、充滿朝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情感、志趣融入這樣的情境,爆發出強烈的積極性、主動性。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到的事例開始,積極地創設活動,學生可以做的教學情境內容,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使枯燥的學科問題變為活生生的生活現實,教師利用新情境營造讓學生有創新機會的氛圍,幫助學生展開想象,拓寬視野,挖掘創新潛能,以設置趣味活動的形式體現出來,讓學生盡可能參與活動,以增強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肯定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實踐、樂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從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感受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形成方法。
4.科學詳實的教學內容
對教學內容作出創新拓展,近年社會發展進步很快,教材的素材和內容更新緩慢,科技、生產、生活多方面的變化已經遠遠超越了教材的更新。因此可以說某些教學情境和素材存在滯后性。所以,要從當前教材而言,部分知識過于理論,缺乏鮮活性,與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存在較大的脫離,不具備實用性。自本課堂中創新融入更多實用性、實踐性的知識,豐富自本課堂內容,讓學科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自本課堂教學內容的創新主要基于對互聯網的充分應用,通過網絡獲取最新的學科知識,增加學生見聞,擴寬學生知識面。
5.互動開放的交流方式
自本課堂的互動開放方式秉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教師“信任”,學生“表演”,教師“放手”,學生“創造”。教師肩負守護者、引領者、激勵者的使命,促學生揚帆遠行。互動開放對發展學生的學習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都將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
運用互動開放的交流方式,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認真傾聽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思維活躍,全神貫注,課堂妙趣橫生,質疑生成,亮點不斷,盡顯生命狂歡。學生在互動分享中汲取快樂,有了自信,有了自尊,激活了求知欲、表現欲,使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行為。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熏陶出來的,而不是訓練出來的,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科課堂上占用了大部分時間,幾乎是滿堂灌、滿堂練,錯誤地以為教師講得越多、學生練得越多,學生就收獲得越多。學生在課堂上只關注老師講到的知識,沒有認真投入到課堂的情境中,導致了死記硬背知識和一味地搞題海戰,結果事與愿違,新的學生成才觀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參與或投入教學全過程,即實施參與式學習,具體表現為:學習者具有內部動機,其學習目標的確立必須是自己參與的結果,并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與他人的積極合作中提高能力。
創新已經成為當前教學形勢下的一個主題詞,創新師生關系、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等等,都成為了重要的教育工作。在課程中,教師也一定要具有創新思路,從合適的角度切入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讓學科教學更加多樣化、新穎化和豐富化,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