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融濤
摘 要:時代的發展推動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而教師在新課改中所倡導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對自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希望能夠取得更高的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基于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中職語文教師,應當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策略授課,所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觀察學生的良好習慣,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探討可行的教學策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改善,而本文將對關于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進行一番闡述說明。
關鍵詞:新課改;中職語文;教學策略;信息技術;合作情境;合理問題
在傳統時期的中職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的教學思想不正確,而在課堂上所運用的教學策略也不夠合理,再加上中職階段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強,這便造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消極性。基于此,作為一名處在新課改下的中職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嶄新的教育理念分析新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再通過引導性的語言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實現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優化,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發展。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從事中職語文教師這一職業的教學實踐經驗,對關于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作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已經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如今信息技術應用在社會上的各個領域當中,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當中更是有著廣泛的應用。基于此,作為一名處于科技時代教育環境下的中職語文教師,要有借助信息技術授課的能力,在形象的畫面之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再引導學生學習文本內容,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新課改背景下充分實現了提升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目標。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致橡樹》這首現代詩歌時,首先,我借助信息技術于大屏幕中播放了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中誦讀這首詩歌的片段,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說道:“相信大家都知道愛情是文學作品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都在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著自己的愛情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舒婷的《致橡樹》,看看她是怎樣表達愛情的。”由此在直觀情境下向學生介紹了作者,為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詩歌內容及內涵先打下了基礎。然后,我引導學生揣摩了詩歌中的詞句內容,讓學生思考詩歌中的意象究竟有何喻指或者象征意義,旨在可以使學生能夠充分體味詩歌的情感基調。之后,我對學生做了恰當的指導,從詩歌意象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了賞析,培養了學生閱讀欣賞現代詩歌的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系統地整理了這首詩歌的內容,讓學生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授課,漸漸使學生感受到了詩歌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美情境,讓學生感悟到了詩人獨立平等、相互依存、親密無間的愛情觀,使學生體會充分體會到了詩人的情感,切實使得學生對這首現代詩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創設合作情境,發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中職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的心中并不存有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更是通過照本宣科的教學策略來展現自身的課堂主體地位,而這便更加提升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被動程度。但是在新課改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的教學思想已經更新,創設合作情境更是被廣大教師所充分認可的教學方法。基于此,作為一名受新課改教育理念指導的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深深扎根在心中,從而在基于學生能力不同的基礎上將其劃分成學習小組,實現合作情境在課堂上的創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自主性,助力學生在民主的課堂學習環境下充分獲取語文知識和技能,完成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任務。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文言文時,首先,我為學生介紹了與《史記》相關的文學常識,讓學生在積累的過程中感知司馬遷史作的特點,初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我按照對學生能力的了解,將其劃分成了學習小組,讓學生合作閱讀課文,歸納出文中重要的字、詞、句,派出小組代表進行解釋,由此使學生自主學習熟悉了課文內容,并讓學生積累下了文中出現的實詞、虛詞的基本用法,旨在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之后,我結合這篇文章所描述的時代背景講解,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了文中描寫人物形象的對話的語句,并對學生再次強調了做好文言常識積累的重要性。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重要內容做了系統的整理,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了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的難得之處,希望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的意義。這樣,我通過創設合作情境,發揮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知識的難度,從而在和諧的課堂環境中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培養了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也讓學生明白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助力學生充分獲取了本節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在新課改背景下順利完成了中職語文教學效果的優化。
三、提出合理問題,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雖然時代的發展已經使得教育教學的方向由應試教育理念轉變成為了素質教育理念,但是問題仍舊是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不可獲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中職語文教師,必須要對陳舊的教育理念做到充分摒棄,堅決避免在課堂上出現題海戰術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學習態度,打擊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自信心,而是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在課堂上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且符合學生認知的合理問題,從而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在新課改背景下綻放出精彩的中職語文課堂。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雷雨(節選)》這篇課文時,首先,我向學生介紹了關于喜劇的文學常識,使學生對戲劇文學作家曹禺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學生提問道:“大家是否能夠快速找出課文中個性化、動作性的人物語言和潛臺詞?”由此學生進入了閱讀課文的狀態。。然后,我對學生提問道:“你們是否能夠對剛才所找出的語句進行分析呢?”由此發展了學生獨立閱讀文章進行思考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指導,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了戲劇文學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個性特征和豐富內涵。之后,我重點引導學生揣摩了文章中潛臺詞的含義,培養了學生鑒賞戲劇的基本技能。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引導學生歸納了這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了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對學生提出合理問題,刺激了學生的思考欲望,培養了學生樂于探究問題的積極態度,增強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實現了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從而達到了在新課改背景下綻放中職語文精彩課堂的目的。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讓自身的教學思想與新課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相符,從而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優質教學策略,不斷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實現最優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吳冬霞.探究方法,彰顯特色——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7(07):56.
[2] 肖彪.中職語文新教材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5(11):140-141.
[3] 張群.新課標下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