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芳


【摘 要】:目的:對產科臨床應用無痛分娩技術的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擇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分娩孕婦110例,隨機以對照組和研究組均分,并分別對兩組患者采用常規分娩方法和無痛分娩技術。結果:研究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比對照組明顯較好(P<0.05);研究組產婦陰道自然分娩率比對照組明顯較高(P<0.05);研究組產婦總產程比對照組明顯較低(P<0.05);兩組產婦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產婦在分娩時采用無痛分娩技術可產生良好的鎮痛效果,可使產婦陰道分娩率提升,剖宮產概率和產婦產程降低,且產后較少出現新生兒窒息情況,在產科臨床上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無痛分娩技術;產科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4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2
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產婦需要忍受持續鎮痛,且為保證嬰兒安全產婦要盡可能忍耐疼痛的不適感,對分娩努力配合,但產婦在這持續的疼痛過程中容易在心理和生理上產生不良反應,導致其產程延長,使許多產婦選擇剖宮產代替自然分娩。所以產科中對產婦在分娩中疼痛感的降低的研究比較重視。本文分組分析了近一年來我院婦產科分娩的孕婦采用不同分娩技術的臨床效果,進一步報道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分娩孕婦110例,并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這些產婦孕周為39周至42周,血液檢查正常,有規律的宮縮,這些產婦都是孕單胎,初產婦。對照組產婦均齡為(27.3±2.5)歲;平均體重為(62.40±3.28)kg;研究組產婦均齡為(28.2±2.6)歲;平均體重為(61.60±2.87)kg。比較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統計學意義不明顯(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分娩技術,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為產婦提供常規的護理,并鼓勵其堅持,順利完成分娩過程。如果無法順利分娩需轉剖宮產。
研究組患者采用無痛分娩技術。在產婦感覺到疼痛且子宮口開到2cm時,需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讓孕婦保持側臥位,對局部皮膚消毒后,通過腰椎的L2-3或L3-4間隙用硬膜外針行硬膜外腔穿刺,只要針尖抵達黃韌帶,即拔出針芯,接上含有空氣的注射器,邊進針邊試阻力,一旦有落空感,空針阻力消失,回抽無血液或腦脊液,即可初步判斷針已進入硬膜外腔。注入試驗量1%的利多卡因3ml,觀察5分鐘,若無下肢麻痹或口舌發麻,可進一步排除穿入蛛網膜下腔或刺破血管的可能性,同時試驗量還有利于沖開硬脊膜外腔,減少放導管時血管損傷的機會。將硬膜外導管經針尾孔插入,超過針尖3cm,再次回抽無腦脊液和血液回流后,握住導管小心退出硬膜外針,并以膠布固定。平臥后對孕婦的生命體征密切觀察,
生命體征正常,可以給予首劑(0.1%鹽酸羅哌卡因+2ug/ml芬太尼)5ml,繼續觀察,測VAS評分及麻醉平面,若鎮痛不足,VAS>5分,追加首劑5ml,若鎮痛有效,VAS<5分,胎心監護正常,生命體征正常,連接自控式電子鎮痛脈沖泵,并配置好泵內的藥物(0.1%鹽酸羅哌卡因+2ug/ml芬太尼100ml),每45分鐘給藥一次,每次5ml。宮口開全后停藥。麻醉過程中持續吸氧,持續心電監護,對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密切監測,開始30分鐘內每5分鐘測血壓一次,30分鐘后可改為每10-15分鐘測一次。
1.3 觀察判斷標準
對兩組產婦鎮痛效果的評價。產婦無疼痛或輕微疼痛表示顯效;產婦有明顯的疼痛感但能忍受表示有效;產婦劇烈疼痛且不能忍受表示無效。對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和百分比(%)表示,并分別采用t和卡方對其進行檢驗,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產婦的鎮痛效果
如表1所示,研究組患者的鎮痛效果比對照組明顯較好,數據差異統計學意義顯著(P<0.05)。
2.2 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結局
如表2所示,研究組產婦陰道自然分娩率比對照組明顯較高(P<0.05);研究組產婦總產程比對照組明顯較低(P<0.05);兩組產婦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產婦在分娩時因子宮擴張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隨著當前國內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無痛分娩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且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使產婦分娩痛苦有效減輕。相關研究指出,一些產婦為使胎兒免受麻醉的影響,而不顧對疼痛的承受能力拒絕使用無痛分娩技術,導致剖宮產的概率在分娩過程中加大。實際上無痛分娩是一種硬膜外阻滯麻醉的具有較高安全性的技術,既使產婦的疼痛情況得到緩解,還可使胎盤的血流量水平得到改善,對產婦內環境的平衡和氧氣持續性供應起促進作用。相關研究也指出,無痛分娩技術中麻醉藥用量較少,較少出現感染,而且采用羅哌卡因聯合芬太尼,麻醉效果也比較快,可較長時間鎮痛,具有顯著的效果。
本文選擇我院近一年收治的110例初產婦,對其分組采用了常規分娩技術和無痛分娩技術,分析可知,和采用常規分娩技術的對照組相比,采用無痛分娩技術的研究組的鎮痛效果、陰道自然分娩率、總產程都存在明顯的優勢(P<0.05),因此可知應用無痛分娩技術可獲得顯著的效果,對正常分娩起有效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產科臨床采用無痛分娩技術可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疼痛感得到較大程度的抑制,還對因剖宮產對母嬰的不良影響進行有效的預防,所以為使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疼痛感降低,為母嬰健康提供保障,可在臨床上加強對無痛分娩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武巧娥.馬芙蓉.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25-126.
王培.分析無痛分娩技術應用在產科臨床應用效果[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12):101.
陳霞.無痛分娩在婦產科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9(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