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
【摘 要】 由于數學語言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以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常常會因一個字或者是一個詞理解不正確而出現偏差。深入探究初中數學閱讀的教學策略,讓數學閱讀與我們同行,規范學生的數學用語,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 初中數學閱讀;教學策略;理解能力
在初中數學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數學命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核力度,所以,對初中數學閱讀教學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由于數學語言具有嚴謹性、抽象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尤其是數學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與自然語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導致學生在數學閱讀中,很容易在語義轉化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因此,在初中實際教學過程中,讓數學閱讀與我們同行,教師要注重革新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初中數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緊密結合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閱讀方法,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誘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最好動因。然而,在初中數學閱讀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一些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點始終難以提起興趣。因此,教師應該讓數學閱讀與學生同行,讓枯燥的數學知識點真正滲透到數學閱讀情境中,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誘導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教師創設閱讀情境時,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著手,巧妙設計相應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參與到數學課程的閱讀中,靈活設計具有啟發性的閱讀問題,學生通過努力便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以此調動起學生參與數學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有理數的減法”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營造閱讀情境的過程中可以將“購物”作為切入點,設計情境:“同學們,你們平常都去超市買過東西吧!如果你有50元錢,買了30元錢的商品,這時你還剩下多少錢?”學生針對這個簡單的問題,快速回答說:“只剩下20元錢。”教師繼續設計問題:“教師給你20元錢,卻要讓你購買30元錢的東西,你認為錢夠嗎?”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這個問題,突然感覺到很茫然,于是,教師便可以順勢引入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有理數的減法。學生能夠很快速計算“50-30”這個算式,而“20-30”又該如何計算呢?這樣通過營造良好的數學閱讀情境,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數學閱讀欲望,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數學閱讀課程的學習中。
二、提煉數學語言,指導閱讀方法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閱讀觀念,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課程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只是簡單地為了閱讀教學而指導學生閱讀,也不能夠單純地讓學生盲目地閱讀,而是需要指導學生提煉數學語言,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從而真正實現“數學閱讀與我們同行”的目的。
例如,在“四邊形”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為學生預留半節課的時間進行閱讀回顧,引導學生相互溝通、相互合作,逐步將這章的數學內容歸納成知識網絡體系。學生通過相互討論,將四邊形合理地分為了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三種類型。其中,梯形又包括普通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三種類型;平行四邊形又分為平行四邊形、矩形、正方形和菱形四種類型。學生在相互溝通和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知識網絡,逐步理解各類圖形的性質、判定定理等知識,鞏固該章節的數學內容。
三、注重轉化數學語言,深化數學知識理解
通常,數學語言分為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三種類型。初中學生在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如果無法順利進行各類語言的互譯和轉化,那么將難以深刻理解相關數學概念的內涵。因此,在初中數學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走馬觀花”式的閱讀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數學圖形、數學符號混淆式的練習題目,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數學概念,真正實現靈活轉換數學語言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解三角形”這節內容時,針對利用仰角、俯角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教師可設計靈活的問題來指導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轉化,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中的建筑物、人物抽象成直線、點等數學事物,并將平面圖形畫出來,將實際問題與直角三角形的數學問題融合起來。教師再針對仰角、俯角所對應的銳角以及與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相關的數學問題展示出來,在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相互轉化過程中,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能力,采取多元化的閱讀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讓數學閱讀與我們同行”,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認知與理解,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數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眾蘭.初中數學閱讀理解題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6(14).
[2] 馬長青.培養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4(6):132.
[3] 傅劍平.樹參與意識,促學生自主發展——新課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究[J].課外閱讀:中下,2012(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