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


【摘 要】目的:依據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臨床治療階段,探尋有創與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手段的效果對比。方法:本文案例選取為呼吸內科與重癥監護室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全年度收治的6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納入與排除的隨機計算標準,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其中將有創機械通氣臨床治療手段作用于對照組患者,而研究組患者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手段,并根據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氣情況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數據作出對比。結果:據統計情況及治療效果來看,兩組患者的血氣情況(動脈血氧分壓、血二氧化碳分壓)與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綜合數據顯示,且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符合統計學研究價值(P<0.05)。討論: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護理干預階段,可優先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此治療方法具有副作用小、治療依從性高、治療效果明顯等優勢,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有創機械通氣;無創機械通氣;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效果;對比
【中圖分類號】R563.9【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162-01
目前,呼吸類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嚴重合并呼吸衰竭,臨床表現為:慢性咳嗽、呼吸困難以及肺不可逆氣流受阻等;致病機理為:導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病因不確定,但多半與呼吸道長期感染有關。處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下的患者,將會忍受長時間的治療痛苦,同時此病伴有易復發性,致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差,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及心理健康,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鑒于此,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合并呼吸衰竭疾病時,常采用有創與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手段。為判定兩種機械通氣治療手段臨床治療效果,本文以我院6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案例,現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納入與排除標準,將我院呼吸內科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全年度收治的68例患者,均分配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4例。其中研究組患者包括:20例男性患者以及14例女性患者,男女患者年齡大致分布于50至72歲,平均年齡參數計算于(68.31±1.5)歲;另外,對照組患者包括:18例男性患者以及16例女性患者,男女年齡大致分布于53至79歲,平均年齡參數計算于(64.24±1.3)歲。依托納入與排除標準,68例患者均被確診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且醫護人員向患者告知,此次作為研究案例的一系列情況,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我院倫理委員會對于此次的研究過程完全知情并給予書面形式批準。
1.2方法
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干預中,首先,使用止咳化痰類藥物與抗生素藥物治療;其次,對照組患者采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方式,即使用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方式,并根據患者的實際血氣值數據情況及時調整氣管插管機的模式,通常來講,潮氣量需要控制在6至8ml/kg的范圍之內[1]。另外,研究組患者使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方式,通氣模式可以調整為無創正壓通氣方式,將患者的呼氣壓力及吸氣壓力分別設置在40mmH2O、110mmH2O左右,呼吸頻率設置為10到12次每分鐘。后續的機械通氣調整方式可根據患者的血氣值數據值作出相應優化;然后,統計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氣值數據,以及在撤除機械通氣治療設備后,匯總患者的臨床恢復情況;最后,將匯總出的數據指標作進一步統計與計算,以此分析兩種機械通氣治療結果[2]。
1.3統計學處理
本文借助SPSS20.0數據統計專用軟件,優化數據并導出結果。通常而言,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對比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氣情況與不良反應發生率,使用均數±標準差(x±s)與數(n)或率(%)的形式表示,同時可借助t/x2作為數據檢驗標準。當P<0.05時,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氣情況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3 討論
現階段,呼吸內科作為我院重點科室之一,臨床治療干預手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類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發病率。原因在于男性患者通常伴有吸煙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進而為咳嗽、喘息等癥狀提供了條件。久而久之伴隨著長時間的呼吸道炎癥,極大程度患上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除此之外,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與環境空氣污染存在很大關聯[3]。目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預防辦法:一是,戒除吸煙類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衛生;二是,加強體育鍛煉,恢復身體機能。在臨床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疾病,通常使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優點在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但是在治療階段會切開氣管以及插管等操作,繼而造成了并發癥感染的潛在威脅;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其治療原則為不損害患者的機體,借助外部設備,如面罩、接口器等,采用正壓通氣治療方式,以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氣功能。
另外,無創機械通氣治療,不會伴隨相應的并發癥問題,為改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供依據。據本文數據對比顯示,研究組患者在使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上,血氣值數據與治療有效率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方式。說明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手段,更加適用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4]。
總而言之,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呼吸類疾病的臨床干預上,可依據患者的實際患病情況。優先采用無創性機械通氣治療手段,既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又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生存質量。希望本文對有創與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臨床效果的研究,可以為同領域學者提供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浩劼,胡人月.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4):645-647.
[2] 徐蕤,孟德志.有創與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診治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