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婕 段文映

【摘 要】目的:研究對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康復實施術后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50例乳腺癌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根據所有患者手術先后時間平均分成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在所有患者進行手術后,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患肢功能康復優良率進行對比。結果: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康復優良率為76.00%,與研究組相比較低,組間對比結果具有顯著的臨床對比意義(P<0.05)。結論:針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患者患肢功能鍛煉康復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且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存在顯著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乳腺癌;術后護理干預;患肢功能鍛煉;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8-0209-01
乳腺癌在目前臨床中比較常見,多發于40-60歲女性,臨床顯示,該病發病率仍處于上升狀態,且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均造成了巨大威脅[1]。臨床對于乳腺癌的治療,一般均采用手術治療,同時給予放化療、免疫治療等多方式進行治療。另外在患者術后及時給予正確的護理方式對患者預后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乳腺癌患者術后進行患肢鍛煉康復時采取術后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我院為此選取了5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分析對象進行了相關研究,具體詳情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間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為分析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進行了手術治療,并且均為女性,根據患者手術治療先后的順序,將50例患者平均分成了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例,在對照組患者中,年齡最大者56歲,年齡最小者34歲,平均(41.2±2.2)歲;研究組中,年齡在35-56歲之間,平均年齡(40.7±2.1)歲。經對兩組患者術型、年齡觀察分析,不存在可比差異,不具有臨床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在所有患者進行手術后,給予25例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方式。
在對照組基礎上針對患者患肢鍛煉康復實施護理干預,方法如下:(1)體征觀察,具體觀測患者術后情況,如患者意識狀態、病情變化、疼痛情況、生命體征情況等,根據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護理方案,遵循醫囑及時給予解決;(2)傷口護理,醫護人員嚴格觀察患者傷口狀態,是否存在出血、傷口有無感染等情況,在進行包扎時,注意胸帶包扎壓力,確保患者血液循環正常,并防止引流管脫落加以固定[2];(3)患肢功能康復護理,在術后,利用三角巾將患者患側上肢進行懸吊,防止患肢外展嚴重,另外根據患者術后情況,將患者患肢抬高15-30度,并進行實施監測[3];(4)鍛煉康復護理,首先解決患者心理問題,醫護人員要耐心的對患者進行溝通,來緩解患者的緊張以及壓抑情緒,告知患者自行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并給予相應幫助,進行相應的合理活動指導,可在患者的耐受力范圍內逐漸增加強度,在此期間,要求患者家屬或者醫護人員進行嚴格看護并予以協助。
1.3療效觀察和評價
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護理方式后的患肢功能康復優良率進行對比,其中優良程度包括優:患者患肢功能完全恢復,無任何不良情況;有效:患者肩關節以及上肢活動功能有明顯改善;差:患者患肢功能恢復較差,無法正常活動,康復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并進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對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值(X2)檢驗,當對比數據結果存在差異呈現P<0.05時,證明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后,患肢功能鍛煉康復優良率為%,而研究組患者中,優良程度患者24例,康復優良率為96.00%,經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較高,兩組間存在顯著可比差異,具有臨床對比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對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療,臨床上一般均采取手術方式進行,但術后,患者會因手術創傷問題導致患肢功能受損,患者患側淋巴回流會出現受阻現象,從而對患者術后康復以及患肢功能恢復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對于乳腺癌患者術后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康復可起到重要作用[4]。另外相關文獻記載,術后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康復可起到明顯促進作用,在患者術后對患者情況進行監測,給予相應的傷口護理,并對患者進行心理以及患肢功能康復的有效護理,使患者預后情況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對醫護人員而言,患者對次護理方式具有較高的護理依從性[5]。為驗證文獻結論,我院針對50例乳腺癌患者分組進行了相關研究,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接受常規方式護理,另外25例患者為研究組采取術后護理干預方式,經兩組患者術后患肢功能康復情況對比,研究組患者的康復優良情況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結果明顯,存在臨床可比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康復護理,可采取護理干預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患者康復效果,并對患者而言,具有較高的護理依從性,因此,此護理方式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仔珍.乳腺癌術后護理干預對患肢功能鍛煉康復的影響研究[J].現代養生,2019(16):194-195.
[2] 毛秋娟.基于思維樹的功能鍛煉護理模式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4):539-541.
[3] 但慧芳,楊艷英,何鳳霞,快速康復在乳腺癌圍術期護理中應用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9):2643-2646.
[4] 吳玲.1例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肢淋巴水腫伴神經損傷患者的護理[J]. 健康之路,2018(7):155-155.
[5] 姜宏.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9,017(01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