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蓮
【摘 要】幼兒也有人際交往,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而影響幼兒伙伴關系的重要因素就是幼兒的分享行為。換句話說,培養幼兒的分享意識,幫助幼兒建立良好伙伴關系,培養幼兒適應社會的能力。文章分析幼兒分享行為的意義,探究影響幼兒分享行為的因素,探究提升幼兒分享行為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分享行為策略
一、什么是幼兒分享行為
分享,顧名思義,是一個人自愿地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來使用,這種分送的過程,既有可能饋贈行為,也可能暗含交換行為,但表現是將自己的東西給了別人,贏得了一種情感上的感恩和滿足。從兒童的角度來講,因為幼兒的社會行為有了一定的發展,自覺的或者是經大人引導而表現出的初始行為,不論是對別人,還是對幼兒未來發展,分享行為都是一種積極健康的行為,需要積極培養和發展。
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提升自身形象感,可以幫助幼兒贏得很多玩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升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促使幼兒與同伴和諧共處,讓幼兒從小就能感受到和諧人際關系帶來的幸福感,提升幼兒行為的社會化。
二、幼兒分享行為的特點
(一)目的性:幼兒的分享行為并不穩定
出于人的本性,每個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不愿無償分享,幼兒也不例外。在幼兒教學實踐中發現,老師經常鼓勵幼兒積極分享自己的東西,以結交好朋友,但幼兒卻常常“看人下菜碟”,不是隨便人就會分享的;且幼兒的分享常常是有條件的,其基本的前提是各取所需,常常以交換為目的,換去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非無目的不圖回報的分享。以玩具分享為例,幼兒常常選取自己喜歡玩具的小主人作為交換的對象,其分享是為了換回自己喜歡的玩具,分享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還有一種分享,想要換去的不是物質的,而是為了贏得同伴和他玩。總之,如上分享行為具有很強的目的性,甚至可以說是功利性,當然這種分享行為贏得的人際關系具有不穩定性。
(二)功利性:幼兒的分享行為可持續發展
如上所述,幼兒分享的目的是未來滿足自己的需要,但無形中卻讓自己和同伴都感受到了快樂。不過幼兒的認知和道德水平還比較低,并不能充分理解分享能帶給自己和別人快樂,因為這已經上升到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上了。但是,幼兒的分享行為可以引導和培養,也就是說,幼兒的分享行為可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教師表揚了某個分享了玩具的幼兒,那么這個幼兒首先表現出愉悅的表情,受到鼓舞,還會繼續分享,并希望被老師看見。因此,幼兒的分享行為具有功利性,但可以在鼓勵下持續性發展。
(三)獨占性:幼兒的分享行為有待引導
教學中還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某些幼兒尤其是受家長嬌生慣養的幼兒,偶爾還會出現獨占行為。尤其是獨生子女,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優勢,常常按自己的心理需求選取自己滿意的東西,甚至獨占,但并不一定喜歡,由此就暴漏出其心理劣勢,這也是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引導的地方,通過對幼兒分享行為的觀察,可以發現其教育和引導的方向。
三、幼兒分享行為的影響因素
(一)幼兒認知水平有待提升
受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制約,其認知能力不強,社會意識淡薄。在幼兒的心目中,并不完全理解分享這個概念。幼兒或者是特別喜歡自的東西,不舍得分享;或者是擔心小朋友破壞了自己的東西,唯有自己拿著用著最放心。雖然經常有老師或家長干預幼兒的分享行為,經常也有老師或家長鼓勵或要求幼兒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等,在外力驅使下,幼兒也經常會產生分享行為,但他們的分享缺乏主動意識,甚至會委屈,會不解,但這并不影響幼兒后期的分析行為,隨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分享意識會更強,分享行為會更自覺。
(二)學校分享意識培養不足
身為幼兒教師,筆者指導幼兒園教育的缺陷。在倡導安全教育的前提下,老師并不鼓勵幼兒分享食物。而對于玩具的分享,其分配的意義或許更重,教師經常將一大堆玩具分配給幼兒進行活動,然后進行交換,忽視了對幼兒分享行為的暗示,缺乏必要的教育和引導,由此可見,學校老師在幼兒分享行為培養上的不足。
(三)家庭分享觀念較為淡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家人的榜樣力量是孩子分享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很多的家庭和父母因為自身素養或工作影響,常常忙于社會應酬,卻疏于孩子行為引導,甚至忽略了分享教育。對于獨生子女,家長普遍慣著寵著孩子;對于二孩家庭,父母忙于抓小,往往丟了大孩,對孩子的分享教育卻變質成為大孩讓小孩。這些也是家庭的教育的誤區。
四、幼兒分享行為培養的思考
(一)學校層面:積極培養幼兒分享意識,強化幼兒的分享行為
幼兒老師需要認真研究幼兒心理,借助分享的故事和事例,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地教育,培養幼兒的分享意識,強化幼兒的分享行為。
(二)家校層面:營造良好家庭環境氛圍,為孩子作分享行為榜樣
家長和注重營造和諧而溫馨的家庭環境,父母之間要謙恭禮讓,相互體貼關懷,做好孩子的榜樣,讓孩子從小學會分享,享受分享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樹俊.影響幼兒分享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
[2]呂華,林靜.幼兒分享行為影響因素及培養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4(5).
[3]黃芳.淺談幼兒分享行為養成中環境的作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