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

摘要:目的 對于協同護理模式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價值體會進行合理分析,以此為參考依據。方法 選擇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就醫的30例結直腸癌造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與實驗組采用的方法分別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實驗組則采用協同護理模式,對試驗數據進行比對與統計分析。結果 與對照組比對發現,實驗組對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協同護理模式對于結直腸癌造口患者而言,護理滿意度更高,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較低,更適宜在臨床護理上進行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協同護理模式;結直腸癌造口患者;應用效果;價值體會
結直腸癌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不僅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更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導致生活質量隨之下降。通常會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采取結腸造口術。在術后患者往往會因為造口而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應,會出現排泄困難的情況,同時心理上也會出現一定的壓力與負擔,所以術后需要為患者提供積極的護理,會更加利于患者的進一步康復[1]。我院協同護理模式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價值體會進行合理分析,作出如下研究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我院就醫的30例結直腸癌造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法進行分組,即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15例,年齡23~76歲,平均年齡(46.52±2.56)歲,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
對照組15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6.12±2.34)歲,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
將兩組患者以上的組間數據進行對比,可得出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的檢查,監測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指導如合理飲食等,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及時通知醫生[2]。
實驗組采用協同護理模式,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針對患者的不同病程及身體狀況,展開分析并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向患者詳細介紹病情的起因及病程會出現的變化等事宜。②護理人員應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患者在進行造口術之后,難免會因為生理上的不適引發心理上的自卑等情緒,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疏導。③護理人員應積極向患者演示如何更好地進行造口的日常護理,并鍛煉患者進行自護,從旁協助[3]。
1.3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進行6周的護理,并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差異進行對比。
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非常滿意,能夠熟練的掌握自護技能,無不良反應發生。
較為滿意:患者對護理較為滿意,能夠掌握基本的自護技能,有輕微不良反應發生。
不滿意:患者對護理不滿意,并不了解自護技能,有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較為滿意率。
不良反應:排便困難、無法排便、造口感染。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比對發現,實驗組總滿意率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1。
2.2不良反應
與對照組患者(排便困難、無法排便、造口感染各1例,比率:20.00%)比較發現,實驗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0.00%)明顯較低,臨床護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結直腸癌造口患者需掌握自護技能,才能維護日常生活。在進行護理的同時還應注意若患者產生疑問應及時進行解答,要有充足的耐心聽患者進行訴說,并對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行評分。若患者出現消極情緒,應主動進行疏導,轉變其對自護的消極看法。同時應與家屬主動進行溝通,鼓勵家屬參與到估計當中,給予患者充分的關心,幫助患者找回自信心。經研究,發現協同護理應用效果更好,患者普遍滿意度更高,具有優越性[4]。由此可得,協同護理模式對于結直腸癌造口患者而言,護理滿意度更高,不良反應發生幾率較低,更適宜在臨床護理上進行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胡琳琳,吳小品,陳倩等.協同護理模式對結直腸癌患者結腸造口術后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2):2271-2273.
[2]曾穎,江麗玲,邢海燕等.協同護理模式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8,25(8):75-76.
[3]楊艷,秦亞輝,關瓊瑤等.用協同護理模式對接受結腸造口術后的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23):219-220.
[4]何海燕.協同護理對結直腸癌患者結腸造口后護理效果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智慧健康,2019,5(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