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紫莎
摘 要: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獲得長足發展,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依靠創業帶動就業是緩解當前就業結構矛盾的有效手段。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實踐意義,厘清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就業;對策分析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現狀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進程加快,高校數量與畢業生數量激增,大學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每年供給的就業崗位有限,無法滿足畢業生的就業需求,從而導致就業難的問題。自主創業能大大降低就業壓力,成為了穩定大學生就業的一個因素,也成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各項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系列措施,也成為了各大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風向標,掀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浪潮。但近些年,雖然憑借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了一定發展,可大都還處在起步探索階段,且有一定的盲從性。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目前,我國為了鼓勵大眾創新創業,出臺了一攬子扶持創業政策,包括工商、稅收等方面的優惠。各大高校結合國家政策,也加強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力度,之所以提倡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僅僅是為了緩解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多在于通過國家政策去引導大學生開闊創新思維、培養創業精神。大學生群體承載著知識創新和社會進步的重任,這一群體的就業質量不僅是檢驗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其就業問題還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1.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鼓勵大學生創業亦成為增強創新精神的有效渠道。而所謂創新精神,它不僅僅只包含了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決心等相關的思維活動、精神因素,更涵蓋了從事創新活動、產生創新成果的過程中所必須的全面的專業素質。推動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率與成功率,擁有創新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具備創新精神才能創造新領域、新思維、新視野,創業才能有新機會。
2.有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根據《創業報告》顯示,26%的在校大學生有強烈或較強的創業意愿,而且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持續上升。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崗位與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增加,高質量就業的難題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人才對工作崗位需求差異,創新創業能促進大學生就業渠道多元化,減輕就業壓力。
3.有利于促進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轉型。從我國自主創業的形式來看,由于創業前期資金不足,中小型企業成為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載體,大學生創新創業也不斷推動中小型企業的轉型升級,在推動科技創新與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類新興的中小型企業與時俱進,具有互聯網思維、懂得先進信息技術、善于創造新商業模式、能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成為國家所需要的優質中小型企業,不僅能實現小投入大收益,還能促進社會的前進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問題
盡管我國推出各方面鼓勵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政策措施,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大學生創新創業仍存在不少問題。
1. 政策落實不到位、自主創業成功率低。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大學生創業,相繼頒布了一攬子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和優惠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創業之路。但相關政府部門在制定相應舉措的過程中對自身職能定位模糊,加之管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職能部門分散,難以滿足在校大學生創業需要,不能很好地扶持創業項目,降低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
2.資金準備不足、資源分散。在創業初期,大學生創業單體相對弱小,缺乏創業資金是大學生創業項目遇到的最大難題,創業資金大多來自家庭儲蓄,創業過程中極易造成資金鏈斷裂,而一個好的項目往往會因為前期資金準備不足而夭折。其次,大學生創業項目吸附資源能力十分有限,加之市場分析和項目風險預測存在短板,創業爛尾的現象突出。
3.創新創業動機不明確、專業知識儲備不充分。在國家大力支持創新創業的環境下,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積累了有關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但是他們仍不具備扎實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缺少創業經歷,尤其缺乏對市場的洞察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在創業過程中缺乏對所創立項目的主見,創新創業動機不夠明確,存在盲目跟風創業的現象。
四、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對策分析
1.政府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各地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策的執行方向和執行力度,所以政府需要根據本地區的發展情況,加強大學生對創業政策和本地區發展情況的了解,應當鼓勵大學生與現實經濟市場接軌,引導創立適宜本地區的項目。加強在門檻準入、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盡可能減少大學生創業的行業限制,實現政策同步。與此同時,政府及其他社會團體應該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將創新創業客觀因素的限制降到最低,重點完善創業資金投入的政策措施,打破大學生創業資金的瓶頸限制,緩解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
2.高校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實踐體系。高校要意識到,在當前“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要想全面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體系的創新,首要任務是優化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提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打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和制度束縛,積極指導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落實到位。各地高校要加快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體系,滿足大學生創業知識的需要,緊跟國家政策設計出適宜本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課程,站在教育的角度為社會輸送優秀的創業人才。結合當前創業環境提高與前沿專業課程融合程度,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平臺,開闊學生視野,打造有新意、專業化、執行力高的創業團隊。高校在考慮自身能力的情況下,積極聯合當地企業和尋求政府的幫助建設大學生創業基地,為大學生創建真實的實踐平臺,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3.大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與綜合素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社會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具備良好的機遇和環境,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地挑戰,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創業決策稍有不慎便滿盤皆輸。在這種環境下,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大學生發現商機和識別商機的洞察力,才能增加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孵化率和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加強創新創業能力不單指創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還是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能力,在創業過程中難免遇到以往未曾經歷過的挫折,這時候良好樂觀的創業心理素質尤為重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推動創業活動的順利進行,從而獲得持續穩定發展的動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的提高離不開政府、高校、學生三方面的努力,政府應當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扶持力度,高校應當提高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重視,當然,學生應努力學習創新創業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完善自我,為開啟創新創業之路做好充分準備。通過正確認識創新創業帶來的現實意義,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加大創新創業孵化率與成功率,憑借創新創業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指導老師:蔣禮智
參考文獻
[1] 章巧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教 育教學論壇,2016(21)
[2] 洪大用,毛基業. 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2017[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
[3] 李天嵩.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思考和探討[J].新商務周刊,2017 (24)
[4] 姚圓鑫.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問題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4):114-115.
本文由2019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S20191371401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