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崴
摘要:管理會計是會計工作主要的發展方向。財政部近幾年一直在支持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先后出臺《管理會計基本指引》 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等重要文件,但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推廣和應用中并不理想,本文從財務信息系統建設、數據采集方面進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管理會計;高等學校;應用;作用
引言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服務于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理論上,越是規模大、內部結構復雜的單位管理會計發揮作用越大,但是在我國高等學校管理工作中,管理會計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我認為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機遇,改進現有的信息系統的工作模式,利用掌握全部經濟業務數據的優勢,建立更有用的大數據庫,對提高管理會計在高校管理工作中貢獻有重大的意義。
一、背景
我國的高等學校是我國打造核心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力量,正在為實現中國夢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培養工程師、醫生、教師等各類人才,以及研究出大量的科研成果。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高等教育畢業生合計1226萬人,其中研究生60萬人,普通本專科生753萬人,成人本專科生217萬人,網絡本專科生194萬人。高等學校發表科技論文138萬篇占全國75%,出版科技著作4.4萬種占全國83%,專利申請數32萬件占全國7%,專利授權數19萬件占全國7%。
我國的高等學校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小變大,正在努力變強,根據公開的2018年決算信息中本年收入合計和本年支出合計,清華大學為199億和184億,南京大學為54億和53億,南京師范大學為19億和21億。高校內部機構復雜,有黨群組織、行政部門、院系、科研單位、下屬單位等。高校在校的師生數量多,清華大學有教職工15000多人,在校學生50000多人,南京大學有教職工4500多人,在校學生63000多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職工3200多人,在校學生超過33000多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對提高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重大意義。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會計強國戰略,全面提升會計工作總體水平,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 號)。為促進單位(包括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財政部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 號),以及包括《管理會計應用指引 803 號——行政事業單位》在內的多個集體應用指引。為進一步加強會計管理、全面深化會計改革營造良好氛圍和創造有利條件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財會〔2016〕19 號)。
二、管理會計在高等學校應用的現狀
不論在學術界還是單位的管理者中,普遍認為管理會計是會計工作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且理論上是對單位管理工作有較強支持作用的會計應用手段,實際工作中是這樣嗎?根據相關文章的觀點,管理會計在實踐中并不被重視,如:閆天池,于洪鑒,陳邑早在《論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邊界、概念框架及人本化實踐》中指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對管理會計的市場自主性主要表現為行政推動。作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在改革過程中需要管理會計助力,而在“路徑依賴”的狀態下行政事業單位本身對管理會計的內在訴求并不強烈。”王斌在《論管理會計知識與管理會計應用》中論述的“管理會計知識在理論層面越復雜、認知方法上越重要,其在實踐上的應用程度越低。從實踐角度來看,管理會計應用以有用為本,企業在應用管理會計時不應因“追概念、趕時髦”而成為形色各異的咨詢機構兜售管理工具的犧牲品。”以及查道林,劉琳在《高校管理會計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中闡述的“高校財務人員對管理會計認知程度不高”。
機會總之青睞有準備的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我們應該先從財務工作中找原因,改變自己的工作思路、提高自己業務的水平,主動出擊,想辦法推動管理會計工作發展和提高,從而得到管理者的認可。是什么導致了高校財務工作對領導者決策支撐不夠?是領導不重視還是財務人員不努力?
傳統的高校財務會計主要職能是對以往經濟業務的記錄和簡單的歸納(新會計改革之前僅限于收付實現制),對學校領導者的支持大多表現為資金的保證和財務合規方面的把關,對工作可行性的數據支持和分析較弱,導致領導的決策在某種程度上是憑借以往的工作經驗,參考兄弟單位的工作經驗作出的。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高校規模導致的財務核算工作壓力太大,首先是,財務的核算職責,每年制作記賬憑證的數量大,如我工作的高校每年制作的憑證數量高達9萬張,一線審核員每年人均制作1萬份。第二是,財務的把關和收紅線的職責,財務工作需要遵守的規章制度很多,如:根據支出內容制定的差旅費管理辦法、會議費管理辦法等,有根據資金性質制定的專項資金管理規定、研經費管理規定等,有根據項目性質制定校內項目的管理規定、校外項目的管理規定,還有更為重要的關于“三重一大”、廉潔守紀的規定等,財務工作人員在制作報銷憑證的工作中還要判斷經濟業務是否合規,做好學校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高校財務工作者大量的工作精力都消耗會計核算工作方面,導致了現階段財務工作“重核算,重服務,輕管理”的現狀。
三、思路和想法
借助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契機,我們可以通過稅務局電子發票信息共享、智能憑證制作和人工智能技術替代人工制作憑證,將部分精力轉移到大數據庫的建設中來。現在主流高校財務信息系統是在核算的基礎上生成報表和財務分析,這是有局限性的,這種局限性限制了財務部門的職能的發展,使得財務信息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使用,導致財務部門在某些學校被定位成類似提供后勤和服務的作用。財務信息系統錄入的信息都是摘要、項目、科目、借貸方金額等,主要是為了制作記賬憑證使用,在進行查詢的時候,得到的結果也都摘要、項目、科目、借貸方金額。這些信息對管理層真的有用嗎?
首先,記賬的時間不是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由于報銷一般發生在經濟業務發生以后,在走完報銷審批流程后才能送到財務處報銷,即便財務處能在收到報銷審批單、發票和其他材料當日完成審核,記賬的日期與業務發生的實際日期已經相差好幾天,有的相差一個月也是常見的。
第二,記賬憑證上記載的財務信息并不能詳細描述經濟業務本身,特別是記錄較為復雜的業務或多筆經濟業務的記賬憑證。如,某老師購買了一批辦公用品,有筆、膠棒、A3A4紙,硒鼓墨盒,筆記本等,報銷時雖然提供了發票和明細單,但是審核員制作記賬憑證時一般就是一筆會計分錄。從財務會計的角度出發這樣處理是正確的,但是很可惜,我們漏掉了太多的細節,這些細節可能正是領導在管理學校工作中有價值的信息。如學校在采購辦公用品是什么樣的結構,哪幾個用得多,哪些不太常用,是不是有浪費的情況,這些都是現在被忽略掉的信息。
我們要改變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思路,將財務信息系統從核算系統改為大數據系統,將記賬憑證的信息錄入改為經濟業務的明細錄入。財務部門要利用能夠核算學校全部經濟業務的優勢,打造全面的經濟業務大數據庫,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超出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報表和預決算分析報告的更接地氣的,用經濟數據反應和分析學校運營情況的分析報告。由審核人員判定經濟業務符合規性后,將經濟業務的明細信息輸入系統,如經濟業務的審批人、經辦人、業務的明細事項和金額、發生日期或發票日期等。系統通過智能憑證功能或將來可能實現的人工智能功能,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可以更好地保證記賬憑證的準確率。
會計人員從繁重的制單工作解脫出來,將部分精力投入到管理會計工作中去。通過建立適合學校的管理會計分析體系,利用大數據庫可以為領導提供針對學校具體工作的有效數據支撐。如,在招生工作的管理會計分析,將不同地區招收到的學生數量和質量視為“產出”,與招生投入的經費視為“成本”進行分析,研究招生成本中的可變成本、固定成本等。又如,一年中哪個月的出差的人員多、參加監考的人員多、黨組織和工會組織的活動多?它們對日常工作效率是否有影響?等,這些都是財務人員值得去開展的工作。
四、解決方法
隊伍建設和理論學習。人才隊伍是落實推進管理會計工作的基礎,現階段高校的財務人員的構成較為復雜,有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們經驗豐富、做事穩健、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有中年骨干,他們是普遍學歷較高、業務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是獨當一面的中堅力量;有年輕的同志,他們學歷高、工作熱情高、學習能力強、思想上沒有束縛。在推進加強管理會計的工作中,可以重點培養中年骨干和年輕的同志。可以通過開展組織集體調研和學習,收集和研究學校各個單位管理人員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出臺政策營造出鼓勵財務人員自學和鉆研的學習環境等方法培養人才建設隊伍。有條件單位的可以引進系統建設方面的專業人員加入財務隊伍。
建立適應管理會計運用的財務信息系統。在設計和建設財務信息系統時,要在財政部出臺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的指導下,采用先進的理論知識,結合汲取老同志寶貴經驗,要做到既要有創新也要有傳承,既要有科學的理論也要有“接地氣的土方法”的本校自己的管理會計財務信息系統。
在高校推進和發展管理會計工作,雖然不是在拓荒,但是底子也不堅實甚至有點單薄。推進管理會計在高校的應用工作一定困難重重,我們要堅定信心,砥礪前行,在困難中成長,在挫折中尋找方向。希望廣大高校的財務同仁共同研究,相互促進,將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S].財會〔2014〕27 號.
[2]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S].財會
〔2016〕19 號.
[3]財政部.財政部關于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通知[S].財會〔2016〕10 號.
[4]財政部.管理會計應用指引803號——行政事業單位[S].
[5]查道林,劉琳.高校管理會計應用現狀的調查分析[J].會計之友,2019(17):19-24.
[6]陳俊忠.《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在高校的應用研究[J].商業會計,2018(08):40–43.
[7]王斌.論管理會計知識與管理會計應用[J].財會月刊,2020(03):3-8.
[8]閆天池,于洪鑒,陳邑早.論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邊界、概念框架及人本化實踐[J].會計研究,2019(11):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