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護理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140例在2018年3月—2019年4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人性化護理干預)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70例。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14%)較高,并發癥發生率(7.14%)較低(P<0.05)。結論 在糖尿病護理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使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干預;糖尿病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6(a)-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sing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iabetes care. Methods A total of 140 diabetic patients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70 each.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97.14%) and lower complication rate (7.14%)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iabetes care can promot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Diabetes care; Nursing effect
近年來,在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影響作用下,明顯增加了糖尿病發病率,糖尿病這一慢性代謝性疾病存在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1]。受感染、神經病變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使得糖尿病患者較易出現慢性創面,糖尿病足和糖尿病皮膚慢性潰瘍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并發癥,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使得患者出現截肢情況[2-3]。同時,長時間的高血糖狀態會增加心臟壓力、改變血管彈性,導致機體的腦血管和心臟發生變化,甚者對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見,加強對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對于疾病的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對有效的護理方法進行積極探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現分析2018年3月—2019年4月間該院收治的糠尿病患者140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40例在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70例。兩組男女例數之比為34:36、38:32;兩組年齡分別為(65.18±7.16)歲、(66.03±7.55)歲。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予以比較。
1.2 ?方法
運用常規方法護理對照組,給予觀察組人性化護理:(1)心理護理干預: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會長期遭受疾病的困擾。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密切觀察,促進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有效緩解。此外,加強對患者社會支持的重視度,促進患者治療信心不斷提高,從而促進疾病迅速恢復。同時學會換位思考,糖尿病患者具有較長的病程時間,長時間的治療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情緒。負性情緒的出現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狀況,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做到換位思考,對患者存在的難處主動了解,給予患者一定的關心,利用交流、觀察及想象等方式,對患者的情緒波動進行充分感知,實現與患者同步,從而將共情的目的達到。(2)運動護理干預:為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控制,需要指導患者進行有規律的運動,適當的運動能夠促進患者的體重減輕,促進胰島素敏感性有效提高,使患者的脂代謝紊亂和血糖狀況得到明顯改善,能夠使患者的緊張情緒和壓力減輕,有利于患者在疾病治療中保持心情舒暢。在運動過程中需要堅持個性化、經常性和適量的原則。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慢跑及散步等,盡量選擇在餐后1~2 h運動,運動時間一般為20~30 min,避免患者出現低血糖情況,同時在運動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足部出現皮膚擦傷情況。(3)并發癥護理干預: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隨著患者病情的不斷進展,患者會出現諸多并發癥,例如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及低血糖等,護理人員在采取護理干預措施過程中要按照患者的實際狀況進行,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針對低血糖患者來講,為方便急救,需要將含糖飲料、糖果等食物準備齊全;如果患者存在視網膜病變情況,在出門時需要將眼鏡佩戴好,避免陽光直射眼睛;若患者有糖尿病足情況存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相關方面的內容,例如洗腳時切勿使用過熱的水,患者需要穿寬松的鞋子和棉襪,避免對足部產生擠壓。(4)用藥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囑患者嚴格定量、定時服用藥物,不可以對藥物的使用劑量和種類隨意更改,患者必須在嚴格遵循醫囑的情況下對藥物使用劑量進行調整。如果患者存在較大的年齡,在患者服藥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監督。(5)飲食干預:合理攝入碳水化合物,在短時間以內,攝入碳水化合物不會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應當按照患者具體狀況,對碳水化合物進行合理攝入,一般情況下為200~400 g/d,在搭配食物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告知患者對類型多樣的碳水化合物食品進行有效選擇。并且囑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和活動,以便消耗掉多余的糖分,避免血糖升高情況發生。此外,攝入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促進機體有效吸收胰島素,從而有利于機體充分利用葡萄糖。(6)延續性健康教育:①醫護人員在患者出院后1周時需要上門訪視,護理人員在患者在出院后的2~3周時需要定期對其實施電話隨訪,以便對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對于患者存在的相關問題及時解決,同時還需要對患者實施宣傳鞏固,避免患者出現遺忘情況。醫護人員應當利用相關手段對患者實施全面的健康教育,例如APP客戶端、QQ及微信等,將微信交流群建立起來,對每個患者的動態密切關注,每日將有關糖尿病的健康知識發送至微信群內,同時對客戶端的專業知識及時更新,促進患者對糖尿病治療的認識度不斷提高。②加強自我監測:醫護人員需要囑患者對自身相關癥狀的存在進行定期觀察,同時將記錄工作做好,主要對自己的病情狀況及用藥反應進行仔細記錄,同時在醫護人員訪視過程中患者需要將自身的各項指標向其匯報,以便在下一步治療中提供參考依據。③疾病復診宣教:患者來院復診時,醫護人員需要將堅持服藥的關鍵作用、正確處理藥物反應的方法等告知患者和家屬;囑患者需要對自己的睡眠和飲食進行合理的安排,或參與豐富的體育活動,以便陶冶情操,放松自己。④還可以將糖尿病座談會開設起來,組織患者和家屬對糖尿病知識的宣傳講座定期參加,利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患者及家屬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領悟力得到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