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媛 黃忠義 韋安壘
摘? ?要:區塊鏈技術以去中心化方式集體維護可信數據庫技術,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度可擴展等特點,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快速融合。利用區塊鏈與新基建的融合發展,可在我國面臨新冠肺炎疫情下,快速推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教育、生物醫藥、醫療設備、智能制造、無人配送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
關鍵詞:區塊鏈;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
中圖分類號: TP399?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Block chain technology is a decentralized way to collectively maintain trusted databa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centralization, tamper-proof, highly scalable and so on. It is rapidly integrating with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5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blockchain and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an accelera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such as e-commerce, e-government, network education, biomedicine, medical equipment,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unmanned distribution under the epidemic situation.
Key words: blockchain;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1 引言
自2020年2月,新冠疫情全面爆發以來,為防止疫情的傳播和感染,我國采取了諸如居家隔離的一系列有效措施,高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傳播速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但在減少外出,工廠停工、學校停課等防控措施的影響下,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遭受了較大的沖擊。根據國家統計局3月16日發布的1~2月國民經濟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我國工業生產出現下滑,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下降7.9%;股份制企業下降14.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21.4%;私營企業下降20.2%。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30.3%,制造業投資下降31.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25.6%,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8.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23.0%。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呈現蔓延態勢,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衰退,投資者信心受挫引發金融和資本市場動蕩,各國為控制疫情傳播嚴格限制人員流動和交通運輸,對經濟按下暫停鍵,從消費端和生產端兩個方面同時對經濟運行帶來壓力。現階段,我國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如何進一步拉動投資增長強化逆周期調節以對沖經濟下行,如何進一步激發社會資本建設新型數字經濟,快速提高我國經濟實力,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成為,下一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環境下,“新基建”應運而生。
2 新基建的概念、內涵及現狀
“新基建”概念并非“從天而降”,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的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再次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一系列政策舉動為我國“新基建”發展奠定基調。
“新基建”是服務于國家長遠發展和“兩個強國”建設戰略需求,以技術、產業驅動,具備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特征的一系列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總稱。在信息化時代的“新基建”是相對于工業化時代傳統的“鐵公基”來說的,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其現代產業體系結構方面,主要體現在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上,而“新基建”就是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順應了我國現代產業發展的機構體系要求。“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
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我國“新基建”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一是包括5G基站、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以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截止到2019年,我國已建設13萬個5G基站,以海思半導體、紫光展銳、匯頂科技等為代表的中國芯片企業,在其細分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達到65萬臺、工業APP達到1950個、工業模型數突破830個;數據中心數量約7.4萬個,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數量占比達到12.7%。二是積極布局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主的補短板基礎設施建設。截止到2019年,我國已投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27570公里、累計變電(換流)容量29620萬千伏安(千瓦),中國內地累計有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總里程達6730.27公里,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46%。
3 新基建為區塊鏈發展帶來的機遇
3.1 5G與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多源海量數據上鏈提供強大支撐
首先,5G基站的建設是5G大規模商用的基礎條件,并能夠為移動用戶和智能終端提供高并發、低延遲、大容量的數據傳輸網絡。價值數據上鏈是區塊鏈應用落地的核心環節,5G與區塊鏈的結合能夠起到快速催化的作用,移動手機用戶和物聯網智能終端,將通過5G實現多源大容量數據的高速上傳,區塊鏈則可以通過擴容、壓縮和加密技術實現數據的高效存儲,從而為產品溯源、數字版權保護、智慧城市建設、醫療數據共享提供技術支撐。
其次,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將在進一步完善單體工業內外網絡和智能制造系統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強調工業制造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互聯互通,建設垂直行業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的完善和延展,將為區塊鏈應用提供更加豐富多源的工業產業鏈和供應鏈上下游真實可信數據,實現數據的精準采集和實時上傳,有利于區塊鏈在產業鏈協同、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領域、工業大數據共享等領域的擴大應用。
3.2 數據中心和計算中心的建設為區塊鏈系統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首先,現階段的數據中心建設存在高成本、低利用率、高延遲、低處理效率等問題,“新基建”中的數據中心建設將由大型的中心化數據中心向密集化、細分化、邊緣化態勢發展,將形成分布式的數據中心空間布局,更加有利于區塊鏈分布式數據存儲系統的建設,也為中心化信息系統的區塊鏈改造提供更加低成本、方便靈活的新路徑。
其次,數據中心的建設一般伴隨著計算中心的建設,強大的算力支撐將解決區塊鏈節點計算能力不足問題,尤其體現在海量數據加解密、共識計算、數據壓縮、身份核驗、智能合約運行方面,為區塊鏈應用落地提供基礎保障。
3.3 人工智能的建設發展將加快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
在AI芯片制造方面,無論是云端算法和模型的訓練,還是云到端的推理都離不開高質量、真實可信的數據支撐,區塊鏈能夠提供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數據歸集和存儲機制,將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數據保障。此外,區塊鏈能夠創新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開源商務模式,實現創新要素的流通與有償共享。在計算機視覺方面,人臉識別、生物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將大量應用到區塊鏈身份驗證領域,成為節點身份可信和權限設定的重要技術支撐。在人工智能通用平臺方面,區塊鏈與大數據的結合將為平臺提供安全數據存儲、分布式數據管理、加密通信、智能合約等新型數據管理模式,提高平臺安全性。
3.4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將推動區塊鏈在交通數據共享領域應用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建設將進一步鞏固我國城市圈發展,為推進我國長三角、粵港澳、津京冀、長江中游及成黔渝五大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供戰略支持。城際交通的發展必然要打破交通數據壁壘,實現城際間的交通數據互聯互通、互信互認,也為區塊鏈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2019年5月,長三角“滬杭寧合蘇甬溫”七城開展城際軌道交通一碼通行區塊鏈試點,乘客可獲得跨城市順暢便捷的軌交出行體驗。隨著城際交通的建設,區塊鏈在跨城市、跨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將起到重要作用,數據通路的打通也有利于城市群的協同發展。
3.5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有望催生基于區塊鏈的新業態新模式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建設的不斷投入,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企業、科技公司將投入充電樁建設中,“找樁難、充電難、支付難”的問題能夠得到一定緩解。然而,各個企業所建充電樁無法實現互通互認,獨立APP層出不窮,支付流程繁瑣也為用戶使用帶來新的煩惱。未來,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充電樁公共服務系統將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由汽車制造企業、充電樁制造商、租賃商、運營商、電力管理機構和監管機構打造的聯盟鏈將實現一站式找樁、充電和付費,提供更加便捷的充電體驗。同時,區塊鏈系統能夠實現穿透式監管和能源調配,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建立良性的生態系統。
4 對新基建與區塊鏈融合發展的建議
4.1 提前規劃布局區塊鏈與“新基建”融合應用
探索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集成融合與創新應用,提前做好規劃布局和前瞻分析,避免重復施工,節約建設成本。加快區塊鏈與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圍繞著政務服務、醫療大健康、智慧交通、司法審計、智能網聯汽車、現代農業及重要民生等領域,推動建設一批基于區塊鏈的新型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平臺。
4.2 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新基建”中的安全問題
“新基建”作為信息化、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將面臨著嚴酷的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硬件安全問題,要在建設過程中重視安全設施建設,加強軟硬件設施的安全可控和自主研發。充分利用區塊鏈分布式存儲、加密算法、智能合約技術提升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安全、設備安全和網絡安全性。推動區塊鏈在充電樁、城際交通建設中數據互聯互通、安全可信領域應用,增強數據共享安全和用戶個人隱私保護性。探索利用區塊鏈身份核驗、權限共識等技術提高物聯網設備、邊緣數據中心、智能終端、5G設備的網絡安全和終端安全,提前預判,高效攔截可能存在的外在攻擊。
4.3 加強區塊鏈在基礎設施建設各個環節的高效應用
加強區塊鏈在“新基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供應鏈管理、供應鏈金融、重大設備協同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落地,搭建“新基建”供應鏈服務平臺,解決項目建設中的中小企業融資、物流追蹤、原材料溯源問題。嚴格項目監理,搭建項目實時追蹤管控系統,提高資金流通、項目審計、項目監管、項目驗收各環節穿透式監管能力。建立“新基建”財政資金管理平臺,有效追蹤項目資金流向,建立項目資金跨行、跨區域、跨境快速支付模式,有效避免資金截流、挪用、拖欠等問題,保障建設者的合法權益。
5 結束語
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區塊鏈作為現階段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兩者的融合發展必將為我國各相關產業和經濟帶來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新基建”正逢其時為經濟發展賦能[J].新理財, 2020(04):8-9.
[2] 梅雅鑫.“新基建”風起數據中心節能瓶頸亟待突破[J].通信世界,2020(09):36.
[3] 張磊,劉允明. 超前布局新基建迎風逐浪自貿港[N].海南日報,2020-04-01(A10).
[4] 劉權.區塊鏈是實現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J].中國商界, 2019(04):29.
[5] 黃忠義.我國區塊鏈行業應用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中國,2020(01):17-26.
作者簡介:
劉宗媛(1993-),女,漢族,陜西渭南人,西安工業大學,碩士,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區塊鏈。
黃忠義(1989-),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中國石油大學,碩士,賽迪(青島)區塊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制造。
韋安壘(1991-),男,漢族,山東菏澤人,北京科技大學,碩士,賽迪研究院網絡安全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網絡安全、自主可控、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