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要:融資租賃是一類新型金融形式。當前我國融資租賃的資產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都在逐漸擴大發展中。隨著市場形勢的不斷變化,其中出租人的風險承擔和控制問題逐漸受到社會重視,出租人面臨的風險問題更加復雜,涉及的項目內容更加廣泛,對于風險的錯誤預估和處理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出現危機。基于這樣的背景下,本文針對融租租賃中的出租人在交易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承擔的風險以及應該如何對風險進行調控和預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融資租賃;出租人;風險
融資租賃是當前最為普遍的一種非銀行金融形式,將資金與貨品、貿易和技術更新融合為一體。其基本模式為出租人根據承租人特定的要求,選擇合適的供應商采購租賃設備資產,并將其提供給承租人以收取一定的租金,在合同期間內該設備或資產的所有權依然歸出租人所有,承租人僅擁有物品的使用權。在這一過程中出租人顯然要承擔較多的風險。為了明確出租人承擔的風險類別,首先對其擁有的基本合法權利進行概述。
一、出租人享有的權利
(一)租賃物的所有權
在融資租賃合同履行期間內,出租人對租賃物的所有權是其所享有的最主要的權利。承租人沒有權利根據其自身需求處置租賃物,例如擅自轉租、轉賣或者抵押租賃物等。法律依據物權和債權,對租賃物所有權內容制定了明確的規定。當合同存續期滿后,承租人需要將租賃物歸還,或按照約定出資進行購買。
(二)租金收取權
融資租賃實際上是合同雙方達成的一項商業行為,出租人從承租人方面獲取的租金,是該商業活動可以正常開展的根本條件。但是租金的組成部分是多樣化的,包括租賃中的手續費、管理費、租賃物的全部或部分價值等,據此計算最終的租金金額,出租人需要對承租人的還款能力提前預估,以減少出現拖付租金或拒付租金行為的發生。
(三)取回權
在合同期滿時,承租人應該立即解除或終止占有租賃物,租賃物應按照規定進行歸還。如果在合同存續期間內出租人的所有權受到侵害或出現其他違約行為時,可以依照原定的程序要求承租人返還該租賃物。當承租人由于各種原因宣布破產時,租賃物的歸屬權也不會改變,出租人依然享有對租賃物的取回權。
二、融資租賃出租人面臨的風險
融資租賃的出租人是交易中的重要主體,是連接供應商和承租人的關鍵“樞紐”,承擔著各種物權風險和責任,同時享受對應的收益。但是在多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可能會成為行業發展的阻礙,因此,理清各項風險的產生和來源是非常重要的。
(一)資金回收風險
出租人耗費較大的資金購買合同中雙方約定的租賃物,并通過定期收取承租人租金逐步獲利。因此在租金可以按時收到的情況下,出租人才可以完成資金的正常運轉,否則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影響業務的正常開展。但根據我國法院審理的有關融資租賃的案件信息,由于拖欠租金而引發的糾紛所占比例最高。雖然在交易之前出租人會對承租人進行信用情況的調查,對其履約能力進行一定的評估,但是依然難以準確評判和控制其繳租情況。并且,一般的大企業不會選擇融資租賃的方式獲得機器或設備等物資的使用權,而是選擇自行購買。中小企業由于資金實力不足選用融資租賃的方式較多,而其普遍存在抗風險能力差的特質,在遇到經營困難時拖欠和拒付租金的情況時有發生。
此外,還可能遇到由于租賃物的損毀導致的拒付租金的情況。出租人雖然是租賃物所有權的占有者,但是在合同存續期內,這種占有屬于間接形式,無法直接使用,包括使用方式和使用地點等在內都屬于出租人不可控的因素。租賃物的所有權和占有相分離,可能會面臨物品損毀的情況。當租賃物由于各種原因無法使用時,承租人可能會拒絕支付應付租金,包括已到期租金和未到期租金。如果遇到承租人破產的情況時,出租人也會承擔較為嚴重的損失,不僅面臨租金不能按期收回的風險,還可能無法正常收回租賃物。因為若出租人無法在完成主張行使別除權,就可能失去租賃物所有權。所以在承租人破產時,出租人也會面臨較大的物權和債權風險。
(二)利率和匯率風險
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都屬于市場風險,是因為市場上各類價格出現變化使得出租人的收益出現波動的現象。出租人主要通過收取租金盈利,而一般融資租賃的合同約定期限都較長,所以出租人需要通過評估本企業對租賃物的定價能力,并分析與市場利率匹配情況。如果出租人的定價能力存在限制,對未來市場利率的預估也不明確,那么很可能出現錯配的情形。融資租賃中的利率風險就表現為,當市場利率出現較大變動,由于最低租賃付款現值的計算是將市場利率作為貼現因子標準的,所以利率的變動將會引起租賃付款現值的改變,兩者之間呈現反比關系。也就是當利率上漲時,租金最低付款額下降;當利率下降時,最低租金付款額上升。匯率風險主要是指由于外匯價格出現變化而使得出租人可能遭受損失。有時承租人由于資金周轉需要會選擇外匯借款的方式,如果租賃物是從國外采買需要用外匯支付時,就可能出現由于匯率波動而造成出租人的損失。
(三)租賃物的后續管理風險
融資租賃涉及的項目履行周期大多比較長,在合約期內租賃物可能出現損壞,出租人所參與的融資租賃項目較多時,可能無法保證及時對租賃物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考察記錄,所以會面臨租賃物損失的風險。承租人在使用設備時,可能在使用時間、方法或保養方面存在不當,甚至非法交易轉移租賃物,這些情況都會對出租人的所有權造成損失,同時出租人還會失去利用該租賃物在未來獲取經濟效益的機會。
而當合同期滿后,租賃物的使用權也將隨之轉移,出租人須對租賃物進行妥善的處理。由于租賃物是按照承租人的需求進行購置的,如果到期后承租人不再續約或將其購置,出租人又對租賃物的使用價值認識模糊,對相關的市場情況不了解,就可能出現租賃期滿后無法對租賃物給出合適的處置方案,造成各項資源的浪費。
三、融資租賃出租人風險控制
(一)全面評估承租人的信用情況
對承租人的信用審核是防止出租人資金損失的關鍵內容,根據信用評估的結果決定是否與承租人達成交易。識別信用風險具有復雜性和系統性,不僅要對承租人為了獲取授信刻意隱瞞的信息,還需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其中對承租人信用風險進行直接評估的因素包括資產負債水平、市場占有率、流動比率等的實際情況,這些直接的財務指標可以幫助出租人對信用風險進行初步的、直接的判斷。但是也應注重其他間接因素的判定,例如:承租人所在行業政策的突然轉變、競爭環境的變化等,出租人需要首先評估這些間接因素對承租人經營的影響,再據此分析可能對自身帶來的影響。當前具備權威信用評估的第三方機構數量還較為匱乏,因此,出租人建立自己的信用風險評估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還要關注出租人的道德風險,例如故意欺詐,表現為通過租賃方式獲取設備后進行二次買賣獲利,或者將其抵押為自身獲取更多的資金;或即使有還款能力還故意拖延造成逾期的情況。出租人應了解承租人的真實租賃目的,領導層的態度和企業信用記錄等信息,作為判斷的輔助依據。
(二)重視對租賃物的使用狀態跟蹤和后續處置
雖然在租賃期內承租人享有設備的使用權,但是如果存在使用不當或過度消耗設備的情況將會對出租人帶來較大的資產損失。對于較大的出租房而言,涉及的融資租賃項目較多,因此需要通過建立租賃物的狀態跟蹤記錄系統,成立由專門人員組成的團隊,及時、定期地對租賃物進行必要的檢查,保證設備的折舊處在正常水平,同時也避免了承租人將設備轉移或變賣等情況的出現。最租賃物的檢查主要包含以下內容:首先是對租賃物是否依照合同在約定的地點使用、是否被違約拆卸或變賣、設備運行是否良好等進行判斷,對承租人違約使用的情況進行處理;其次是通過與承租方領導人交談、查看相關材料以評估其經營情況是否出現異常,在租賃期滿之前,出租人須根據設備的實際情況提前建立有關租賃物后續處置的預案,與承租人達成一致的意見。根據租賃物的使用折舊情況和市場現狀選擇出售或繼續對外出租。同時還可以選擇與其他企業共同建立租賃物處置中心,最大化提升租賃物的利用效率,以此利用更高效的信息共享減少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決策失誤。
(三)培養員工專業能力和全員風險意識
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源自員工專業素質的提升,以及整體風險意識塑造。出租人在進行租賃過程中涉及的工作環節眾多,例如租賃前的調查、交易采購、租賃中的設備余值評估、租賃后進行資產回收和處理等,因此,需要培養員工在分析市場環境、責任意識、資產評估能力、以及市場需求等方面具有分析處理的能力,人才隊伍是融資租賃企業實現盈利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企業應將人才隊伍的培養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方式之一。有機融合技術人員與營銷人員的工作互通和相互協助,通過經驗交流或必要的輪崗機制加強企業內部復合型人才的培育。
正是由于融資租賃面臨許多風險,且會直接影響到出租人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存續發展,因此,必須重視風險管理。其中,風險意識的提高往往是被忽視的一項關鍵工作。應定期組織針對性的風險意識培訓,吸取風險管理能力強的企業經驗,重視各個環節上的漏洞梳理和補缺,制定相關的風險預案。風險意識的培養必須要重視管理者或領導層的風險觀念,糾正認知的偏差,正確了解當前市場環境的復雜性。
(四)合理使用擔保進行信用風險的轉移
擔保在金融活動中為債權人提供了一個潛在還款來源,將部分信用風險進行轉移,讓保證人或提供抵押、質押的借款人或第三人共同承擔債務風險,實際上增加了貸款償還的可靠性。融租租賃中最常用的擔保方式是保證和抵押。保險公司也可以成為承租抵押品的擔保者,擔保的相關條款應在合同簽訂前進行擬定,出租人不僅要對承租人本身的信用和還款能力進行科學評估,對于擔保人的信用情況也要進行初步的判定。通過擔保的方式可以進一步降低出租人在資金回收方面的風險,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張譯丹.融資租賃公司的財務風險研究[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論文,2019.
[2]王靚陽.融資租賃企業的財務風險識別與防范措施[J].中國商貿,2018(34).
[3]鄭秀敏.融資租賃出租人風險承擔及其控制探究[J].當代會計,2018,57(9).
作者簡介:楊 林(1977—),女,山東濟南人,注冊會計師,主要從事審計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