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強
【摘要】新的教育理論認為:教育要在興趣的指導下讓學生主動的去接受知識。中學歷史是中學階段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它的開設能讓學生在唯物辯證法的指導下正確的評價歷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生活;讓學生懂得歷史學習的意義,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總結規律為現在的社會服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老師要靈活多變的使用很有實效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學生的心靈啟迪和思維培養及學習興趣上多想辦法,而趣味教學法就是最為有效的。本文從趣味教學法在中學歷史學科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探討,為高效歷史教學找尋策略。
【關鍵詞】中學歷史 ?趣味教學法 ?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9-0008-02
“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這個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這關系到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想問、敢問、會問、善問。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歷史課堂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著重要看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學生是否在有興趣的情況下提出問題。所以趣味教學法是歷史教學的靈魂所在。趣味就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它是一切學習的原始動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學生學習興趣這一學習的原始動力。關于趣味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可以作如下應用:
一、中學歷史課堂的教學現狀
目前,仍然有教師會使用比較傳統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有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主要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不斷地重復前人總結的經驗,但是卻沒有自己的思維,不會發散思維,也不會獨立思考。歷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教育者承擔著無比鮮明的使命,但是如果不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那么高中歷史教學就很容易會偏離正確的航道,使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有所壓抑,無法真正的培養學生提高其歷史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必須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法,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趣味教學法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可以讓學生的歷史學習成績提高的方法。相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可能對中國歷史比較熟悉,對世界歷史就不是太熟悉了,提升他們學習興趣是關鍵。
二、導入的過程中使用趣味教學法
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是課堂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要精心的設計,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與本節課講解的知識相關。老師要研究導入方法,讓導入的方法充滿趣味性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關鍵。它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激發求知的欲望,帶學生進入一個學習歷史的情景中去。要創設情景激起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或者應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通過視頻圖片等材料的刺激,讓學生產生要知道接下來發生什么事情,為接下來學習歷史知識埋下了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講解《繁榮的宋元文化》這一節課時,我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使用趣味教學法導入的:“我們都知道明朝時有位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他叫鄭和。他從1405年到1433年長達30年的時間里率領大軍運送貨物先后航海七次到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一次,狂風驟雨,海面大浪翻滾,迷失了方向,當大家驚慌失措時,鄭和拿出來一個東西一看,吩咐舵手向右行駛。”請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鄭和手里面是什么寶貝嗎?學生議論紛紛,這時借勢導入,今天我們學習完這一課后同學們就知道鄭和下西洋時手邊的寶貝東西是什么了!這樣設置強烈的懸念,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的心理上抓住了要想知道答案這一關鍵因素。為接下來的教學發揮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還有在講解《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一課中,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同學們都看過金庸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里面有個大家都熟悉的大俠是誰?”學生回答:“喬峰”。到底是“喬峰還是蕭峰?”,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這是老師說:“想知道確切的答案,就聽老師的課。”這樣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認真的學習接下來的課程。
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有經驗的歷史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的導入過程。從教學的一開始就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符合學生求知的心理特點,在學習和教書之間架起了橋梁,打開了歷史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渠道。導入環節中有趣味性的問題它是為教學而服務的。教師要創始涵蓋每一章,每一節,特別是每一個具體問題的情景。讓導入教學成為趣味教學法吸引學生知識學習的重要渠道。
三、趣味教學法在授課過程當中的應用
在授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要求,也可以從教學材料方面出發,或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使用更加靈活的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都可以獲得一定的發散和拓展,使學生對歷史學習更加感興趣,并且活躍課堂的氣氛。比如教師可以使用對聯或是小說作為拓展教材,讓學生的藝術鑒賞力有所提升。目前,有很多和歷史相關的小說以及電影都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但是這些中學生很有可能沒有觀看過,這時候教師將這些電影或小說,以課外拓展材料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可以讓學生更感興趣并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這很有可能就會成為學生對歷史更加熱愛的載體,比如《甲午風云》或是《地道戰》等,就是能夠了解我國近代史非常重要的素材。
四、在結課的時候使用趣味教學法
趣味教學法不但可以在導入新課的時候使用,在授課的過程中使用,在結課的時候同樣可以使用。比如在教育學生學習《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這一課當中的《南京條約》,以及《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的時候,學生對這些條約的內容必須要有所掌握,但條約內容相對較為復雜,所以一度成為了學習的重難點內容。對《南京條約》里所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可以在學習的時候,使用順口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記憶。而對辛丑條約的內容,可以將其進行一定的簡化,在每一節課結課的時候,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下節課的內容,也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片段或者精彩的鏡頭,讓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出來,使學生可以在課后,主動預習下節課所要講述的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比較巧妙的疑問,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主動探究以及復習,從而激勵學生達到更加優質的學習效果。
五、趣味教學法精彩片段回放法
教師在日常教學的時候,可以加上一些比較精彩的歷史片段或者圖片,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歷史的材料,真實的還原歷史。這樣不但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的對知識有所記憶。比如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階段就找到人民公社化過程當中的照片,或者一些視頻材料,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當時有可能會出現的事情,讓學生對歷史的了解更加深入,激發學生對歷史探究的欲望。比如教師在學習《抗日戰爭》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找一些比較典型的電影電視劇給學生,比如《南京,南京》等,學生可以通過電影情節感受到當時比較嚴峻的抗日戰爭的環境,經過感官的沖擊,可以讓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直觀化,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能夠達到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根本性目的,讓學生的學習水平獲得全面提高。趣味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歷史片段的觀看,能夠讓學生回歸到那種艱難的歲月,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心靈上也做了一次有意義的洗禮。
六、在講解中使用謎語對聯故事等促進學生學習中學歷史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的設置上要善于抓住學生學習的原始欲望,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趣味教學法要解決的是講述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謎語、故事、對聯、文言詩詞,擴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歷史人文素養。體現了歷史學科獨有的學科魅力。有人說:“文史不分家。”通過文學素材的穿插可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欣賞水平。比如: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我這樣穿插了一條謎語:“山下有條蟲,像龍不是龍。”同學們通過猜謎語知道蚩尤,并由此過渡到歷史上的逐鹿之戰的教學中,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在趣味的場景中學會了歷史知識,學會了中國文化。用謎語引入歷史知識,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它能夠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歷史,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又如在講解《和同為一家》時,給學生講了一個神奇的神話故事,“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最大的湖是什么湖?青海湖。那同學們想不想聽一個關于青海湖的神奇故事?1000多年前,唐蕃聯姻,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臨行前,唐王賜給她能夠照出家鄉景象的日月寶鏡。途中,公主思念起家鄉,便拿出日月寶鏡,果然看見了久違的家鄉長安。她淚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記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決然的將日月寶鏡扔出手去,沒想到那寶鏡落地時閃出一道金光,變成了青海湖。”通過文成公主遠嫁西藏這個故事讓同學們明白一個道理,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了解了文成公主進藏的歷史意義:文成公主入藏贏來了唐藏百年和平的局面,兩國人民和睦相處,文成公主同時帶去了唐代先進的耕作技術與唐代的書籍,增進了兩國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交流,也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和平共處。進一步的深化了本節課《和同為一家》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在神話故事的聆聽下學習了中國歷史,可謂是趣味十足。通過故事,謎語引入歷史知識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能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第二,能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欲望。第三,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把歷史知識和其他學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第四,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愛國教育,通過學科知識達到了提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的。
七、使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歷史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是使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以它容量大,逼真,有圖像,有聲音等深受學生的喜愛。如果教師能夠把影像資料和歷史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講解中國近現代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屈辱歷史,老師將《甲午風云》片段給學生播放,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
總之,學習歷史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明白道理,懂得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并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人文素質,老師恰當的使用趣味教學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讓學生把學習中學歷史當成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是中學歷史教師一直在追求的目標。實踐證明,將趣味教學法應用于教學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其獨特的教學藝術魅力贏得了廣大學生的歡迎。
參考文獻:
[1]徐建坤.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年11期
[2]朱君蘭.啟發式初中歷史教學模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07期
[3]宋桂梅.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的重要性[J].文理導航(上旬);2013年08期
[4]劉世萍.論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