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含芳
【關鍵詞】? ?綜合護理;社區;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效果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好發于老年人,嚴重威脅患者健康[1]。社區及家庭是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主要活動場所,此病的發生機制較復雜,一般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臨床研究一致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疾病的預后轉歸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本次研究對我院接收的5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常規治療同時輔以綜合護理干預,取得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入選標準:年齡≥60歲;已確診為慢性支氣管炎;生命體征穩定;社區居民;聽力與智力正常;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既往有支氣管哮喘史;全身器質性病變;定期有搬遷計劃;老年癡呆癥;同時參與其他試驗。100例老年人男53例,女47例;年齡62~88歲,平均(69.87±5.74)歲;病程1~15年,平均(7.42±1.25)年。將100例老年人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兩組的一般資料較均衡,可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生素、吸氧、糖皮質激素、鎮咳祛痰、平喘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治療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囑患者遵醫囑用藥,并加強對患者用藥監護,定期監測患者體征變化,囑咐患者戒煙等。干預組則在此基礎上又給予綜合護理干預:
1.2.1心理護理。
慢性支氣管炎由于病情遷延不愈,患者長期受疾病折磨,其心理狀態往往不容樂觀,多數患者會伴有消極悲觀心理,責任護士需加強與患者交談,對消極悲觀患者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必要時可向其介紹康復案例,并邀請類似病例患者現身說教,為其構建良好同伴支持作用,以便增強其康復信心,并囑咐家屬多關懷、陪伴患者,引導其以樂觀心態接受治療。
1.2.2健康教育。
通過交談,全面評估患者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認識情況,選擇恰當的語言告訴患者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發現、誘發因素、治療進展及康復事項等,滿足其疾病認知權,使其充分意識到健康行為方式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遠離灰塵、煙霧、花粉等過敏原,避免誘發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發作。
1.2.3行為指導。
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功能鍛煉方式,如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告訴患者堅持鍛煉有助于促進肺功能的恢復,提高其鍛煉依從性;指導患者正確的咳嗽、咳痰方式,以避免痰液堵塞,對痰液較黏稠不易排出者,可遵醫囑給予霧化吸入治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日常飲食宜清淡,適當補充蛋白質,少食堅果等易引起便秘食物,忌食濃茶、煙酒等易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食物;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鼓勵患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太極拳、保健操等,以機體能耐受為宜,活動時若出現明顯氣急、心率加快需暫停鍛煉。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老年人的治療效果。顯效:臨床癥狀完全好轉,呼吸道內分泌物顯著改善,肺部無濕啰音,影像學檢查病灶顯著減小,病情2個月未復發;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呼吸道內分泌物有所改善,肺部濕啰音有所好轉,影像學檢查病灶有所減小;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3]。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2.0軟件處理,有效率通過[n(%)]表示,給予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干預組的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00%,P<0.05,見下表。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患病率日益上升,已高達15%以上,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3]。以往常規護理一般只重視對患者身體舒適度的護理,而忽略了患者心理舒適度的護理,護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對干預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的有效率為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00%,P<0.05。研究中我們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對消極悲觀患者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引導患者以樂觀心態接受治療,有效確保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加強對患者疾病宣教,讓其充分意識到健康行為方式對疾病康復重要性,使其主動遠離危險因素,有效避免病情復發;加強對患者的行為指導,督促患者堅持呼吸功能鍛煉與體育鍛煉,合理飲食,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轉歸。
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在常規治療同時輔以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增強治療效果,促進疾病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胡蓉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社區康復護理的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390-391.
[2]黃海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社區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3):187-188.
[3]占俊忠.沐舒坦霧化吸入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5):2020-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