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摘? 要:小學音樂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任。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取得最大限度的發展與進步,是一個值得廣大教師深思的問題。只有實現了有效教學,才可以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求知、體驗與實踐的平臺,才真正符合課程改革和生命成長的主旋律。本文就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的途徑與方法作些闡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目標;情境;活動;評價
就當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而言,仍以教師范唱、學生獨唱或跟唱為主,這便將學生禁錮在了一個固定的區域內,進而不利于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倡導對話、體驗與感受,力圖革新傳統的灌輸型教學文化。這就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深度把握相關教學要素,在立足音樂課程標準的前提下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當中與之不相適應的環節進行及時調整,以進一步激活音樂教學活力,從根本上扭轉音樂教學長期低效的現狀,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一、根據教學內容,確立三維目標
試想,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作為教師教學的前提和指引,就勢必會在極大程度上令課堂教學陷入無序狀態,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以目標為導向,在深度解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在結合學生實際及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確立三維目標,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為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草原就是我的家》(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這首歌曲之前,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及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進行如下設計: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感受音樂、模唱旋律,初步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能正確地拍擊節奏;2.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學會簡單的蒙古族舞蹈動作,通過學唱、聆聽、感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充分感受蒙古族音樂風格,了解蒙古族風情,掌握有關蒙古舞的基本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草原和草原人民的喜愛之情,增進民族團結。如此,通過確立三維目標,不僅理清了上課的思路,而且還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二、合理創設情境,深層感知意境
音樂作為一種優美的藝術形式,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鑒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鑒于小學階段學生的思考方式仍多依賴于形象思維,更易接受具體、直觀的知識或事物。此時,若能運用多媒體技術這一現代化視聽工具創設情境,將音樂作品中所描繪的情景以直觀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定能深化學生的理解感知,在極大程度上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如:在教學歌曲《月亮月光光》(人音版四年級上冊)時,學生僅憑想象不能很好地體會歌曲優美如畫般的意境,在演唱時很難拿捏感情,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喊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先展現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月光下的農家、門外的農田、院內花香撲鼻,月光照入房內,照在桌上……接著,向學生提問:“看完這些景象,你聯想到了什么?”“既然這首歌曲所展現的是家鄉的景色,那么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什么樣的聲音去演唱呢?” 從而引導學生說出要親切地、柔美地唱。如此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合理創設情境,不僅創新了音樂教學視角,而且還引導學生深層感知了作品意境,體會了作者對家園的深厚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
三、基于音樂活動,強化情感體驗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給人以美的藝術,同時也是創新的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除演唱外,有節奏的肢體運動亦可以增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張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在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通過有意識地開展音樂活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用音樂來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能力。
在教學《木偶的步態舞》(人音版三年級下冊)這首樂曲時,可以讓學生先聆聽音樂,接著觀看木偶表演,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總結木偶的兩種舞蹈,即木偶的歡樂舞和木偶的孤獨舞。之后,教師創設如下情境:圣誕節的夜晚,午夜的鐘聲響起,玩具世界的玩具們開始了熱鬧的圣誕夜舞會,小木偶們在火爐邊熱情地舞蹈……讓學生兩人或三人為一組,從木偶的歡樂舞和孤獨舞中任意選擇一個音樂元素,試著將其編成一段木偶的故事,并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合作創編木偶的腳步動作。如此,通過開展音樂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還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創造力。
四、采取多元評價,促進個性發展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音樂學科向來是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成果及音樂素養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方式,此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差異和個性發展,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鑒于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積極推動評價方式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首先,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實踐考核和思想考核,即在評價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的基礎上,將對學生學習態度、音樂素養、合作能力、創新意識等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考核一并納入評價體系。與此同時,還可以創新考核評價的內容,即通過開展多種類型的音樂競賽,組織音樂分析與鑒賞,展開音樂特長比拼等活動,以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幫助學生找尋適合自己的音樂學習方向,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實行教師評價與生生互評相結合的評價形式,以便在最大限度上保證評價的全面、客觀。如此,通過采取多元評價,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情感,而且還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總而言之,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小學音樂有效教學,教師就一定要率先把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音樂的學科特點,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重視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學手段的創新,積極探尋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從而促進三維目標更好地達成與實現。
參考文獻:
[1]陳姝佚.當下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212.
[2]張曉旭.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的幾點嘗試與思考[J].學周刊,2017(14):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