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的優勢,結合鄉村振興文化信息需求,分別從資源、人員、技術、平臺等方面助力鄉村圖書館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在提高高校圖書館社會地位和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方面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鄉村文化振興;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
繼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見》的一號文件發布后,2019年的一號文件又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1] 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推動鄉村組織振興。”鄉村振興,文化先行,只有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才能從根本上消滅貧困,實現鄉村振興。因此,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靈魂。要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鄉村圖書館的作用不可或缺。在精準扶貧背景下,鄉村圖書館得到較大發展,但在新時期的要求下,鄉村圖書館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分別在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三十七條四次提到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2],因此,高校圖書館聯合鄉村圖書館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服務,契合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理念。從現有文獻來看,圖書館與鄉村振興的文獻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圖書館的相關服務[3、4],與高校圖書館相關的研究未見報道。
一、鄉村文化振興條件下,鄉村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從知識文化層面對貧困鄉村地區給予幫助,從而提高貧困鄉村農民的文化素養,幫助農民擺脫貧困和思想枷鎖,這就是鄉村文化振興[5]。鄉村圖書館是鄉村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場所,以向農村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為主要職能,其在鄉村文化振興中扮演著特定的角色,是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陣地,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1.機遇
依托鄉村文化振興戰略,充實館藏,優化資源與人員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文化是一種精神財富,需要傳承,若實現有效的傳承,需要文獻作為載體,才能進一步繼承和發揚文化,特別是具有鄉村特色的鄉土文化。隨著各地“鄉村振興”具體實施方案相關文件的發布,與文化相關的信息就需要鄉村圖書館進行收集、整理和存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鄉村圖書館可以根據鄉村振興需求,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對人員結構進行調整,以滿足鄉村文化振興要求。并以此為契機,結合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現狀,改變傳統的服務模式,通過學習新的技術和服務理念,來適應網絡時代的“三農”信息服務要求,切實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
2.挑戰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圖書館是鄉村文化振興的主陣地、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撐、是鄉村振興的智力支持和鄉村穩定的重要保障[6]。在前期精準扶貧背景下,鄉村圖書館得到較大發展,但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館藏資源供需不平衡。館藏資源陳舊,更新慢,農民需要的資料無法獲取,“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沒有根本改善。利用率低下。鄉村圖書館的開館時間和農民干活時間一致,出現“我干活、你上班,我休息、你下班”的狀況,再加上現在農民閱讀意識不強,導致圖書館的上座率低,場館空置率高,甚至被占用。服務方式單一。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傳統的服務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農民的信息獲取需求,服務方式亟待改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由于人員受限,很多鄉村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屬于兼職人員,缺乏專業的管理經驗與素養,服務質量很滿足鄉村文化振興的需要。
二、鄉村文化振興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社會服務研究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作為文化信息載體的高校圖書館,擁有地方圖書館所沒有的優勢,在專業、資源、人員及信息等方面,均可結合鄉村圖書館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精準服務。同時高校圖書館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也是其社會服務功能的具體體現,是其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1.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是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的基石。鄉村文化內涵豐富,鄉村圖書館由于資金、場地、人員等各種限制因素,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高校圖書館不僅擁有大量的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還可以提供眾多專家信息資源。以農業高校圖書館為例,鄉村文化振興要以農民穩定的農業收入為基礎,而傳統的農業技術或許無法滿足現代生產的需求,新技術農民無法獲取,因為造成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都滯后于現代農業需求。由于現在高校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與農業生產過程有關的信息,如測土精準施肥、優良種子資源、先進種植技術、產后銷售途徑等信息,分布在不同院系中,農民遇到這種問題往往無所適從。此時,農業高校圖書館可以和鄉村負責人聯系,結合當地鄉村圖書館現狀和農民的具體要求,幫助農民甄別相關信息,提供精準的綜合服務信息,在農村與高校之間建立橋梁,使高校的農業資源和技術更好地服務當地農民,從而來滿足鄉村文化生產方面的需求。其他文化方面的需求,高校圖書館可以推薦一些適合農民文化程度閱讀的紙質、電子或多媒體等資源來滿足當代農民的閱讀需求,從而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這樣量身定做的精準資源服務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強。
2.高校圖書館擁有專業的服務團隊是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的智力保障。無論擁有多少資源,只有充分利用才能真正體現價值,如何利用資源與工作人員的能力有關。與鄉村圖書館工作人員相比,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具有文化程度高、業務素質強、服務質量好、管理經驗豐富等優勢,能夠提供優質高效的信息服務。鄉村文化不同于高校文化,農民對信息獲取方式的能力和信息甄別能力都低于高校人員,而且現代信息多屬于碎片化,農民無法自己加工整合,因此有些鄉土文化信息無法得到很好的保存與傳播,這與文化傳承的理念相違背。在這種農村文化背景下,鄉村圖書館主陣地就要發揮其相應的職能:保存鄉村文化資源,傳播鄉土文化信息,倡導農民豐富自己文化知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使鄉村文化振興的理念落到實處。高校圖書館可以和鄉村圖書館結成對子,在信息收集與加工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根據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并定期為鄉村圖書館工作人員提供業務素質培訓和管理經驗交流,從而提高鄉村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使其能夠實實在在地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切實可行的服務。
3.高校圖書館擁有完善的服務平臺是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的技術保障。由于鄉村圖書館開館時間和農民閱讀意識淡薄等原因,導致鄉村圖書館利用率低。在現代互聯網+的背景下,傳統的借閱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的文化閱讀需求。智能手機已經在農村普及,再加上網絡資費的下調,很多農民都可以通過手機獲取信息,這也給鄉村圖書館服務提供了一個新的服務渠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鄉村圖書館利用率低的問題。與紙質資源相比,電子資源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并且價格低廉,服務人員要做的就是把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和加工成農民能夠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普及。這些信息需要通過合適的平臺來進行發布,高校圖書館不但擁有自己獨立的圖書館網站,還有微博、微信公眾號及一些學習用的APP,這些運營和管理經驗都可以傳授給鄉村圖書館。如可以幫助鄉村圖書館申請一個微信公眾號,并指導農民進行關注,然后定期向農民推送相關信息,來實現網絡服務的新模式。而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服務年費為200元,也是村委會能夠承擔的費用。
4.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學生資源是鄉村文化振興服務的新生力量。由于高校圖書館的人員有限,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很難做到隨叫隨到,而當代大學生,具有服務熱情高、接受能力強、精力旺盛等特點,是為鄉村文化振興的服務的新生力量。高校圖書館一般都有屬于自己的學生管理組織,如圖書館學生管理委員會,學生志愿者服務團隊等。圖書館工作人員本著自愿、主動的原則組織一個鄉村文化振興服務小隊,根據具體的信息需求,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并在服務全程中進行指導。這種活動既鍛煉了當代大學生的能力,豐富他們的實踐活動,也為鄉村圖書館帶來生機和活力。
5.高校圖書館為精準扶貧提供信息服務的實踐可供借鑒。2016年四川農業大學圖書館參與了環境學院主持的《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鎮黃龍村精準扶貧規劃》項目,開展一系列精準扶貧信息服務實踐工作。在扶貧工作推進過程中,川農圖書館與黃龍村的“農村書屋”結成對子,使其農村書屋慢慢有了人氣,村委會能上網的電腦也變得緊俏,主動咨詢服務的農民在逐漸增多,川農圖書館的服務平臺與黃龍村的服務平臺組成一個綜合性服務平臺,使得黃龍村的精準扶貧工作得以順利開展[7]。四川農業大學圖書館還依托四川農業大學搭建的“農業科技110”、“四川農業科技網”為主要內容的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為貧困戶與學校專家牽線搭橋,并為學校專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所需的相關信息資源[8]。這種服務平臺和服務模式同樣適合于鄉村文化振興服務。
三、小結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通過鄉村文化振興可以提高貧困農民的勞動技能、信息文化素養和法律意識,整體提高鄉村農民的文化自覺性,從根本上消除知識文化的局限性,實現真正的脫貧奔小康的目標。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的優勢,借鑒精準扶貧信息服務模式,助力鄉村圖書館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是其社會服務職能的體現,在提高高校圖書館社會影響力和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新華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9-03-01.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9-02/20/c_137835580.htm
[2]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19-2-25.http://www.scal.edu.cn/gczn/sygc
[3]冀愛斌.公共圖書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09):11-12.20
[4]張瑤.發揮公共圖書館優勢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J].大眾文藝,2018(14):170-171
[5]周緒忠.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圖書館的建設[J].知識經濟,2018(10):39.41
[6]陳鵬.淺析農村圖書館在鄉村振興中的功能發揮與路徑優化[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8(05):5-9
[7]曾詠梅、彭麗、黃映國.精準扶貧給農業高校圖書館帶來的機遇和挑戰[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7(3):33-35
[8]曾詠梅、余成、郭曉彬、張良輝.基于精準扶貧的農業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以四川農業大學圖書館為例[J].晉圖學刊,2017(01):46-48.58
作者簡介:
曾詠梅(1979--)女,碩士,四川農業大學圖書館館員,主要從事圖書館社會服務研究,已發表論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