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夢彰顯一國文明程度、軟實力的象征。中國夢的奮斗歷程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線,中國夢從哲學和價值觀的高度,揭示了一個國家發展的深層次的問題,其設計和踐行意圖實現以下價值目標:提供知識和思想體系直面人類共同問題;締造公平正義的制度環境;使個體擁有更具意義的精神生活。每個中國人都在慢慢摸索并靠近自己心中的中國夢。
關鍵詞:中國夢;價值理念;時代意蘊;中國方案
“中國夢”奮斗歷程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線,描繪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斗的歷史圖景。“中國夢”代表了各階層人民對美好未來的共同憧憬,將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信仰。
一、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中國夢的提出,標志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也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涵蓋國家層面和個人層面兩方面內容。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崛起,需要一種內在精神的指引和支撐。
1.從國家的層面講。一個國家必須擁有自己的夢想。“中國夢”的遠景目標,是為每個中國人最大限度地創造機會和條件實現自我價值,并在政治制度、社會環境和自然生態方面為每個人的自由充分發展提供足夠的支撐。
這個夢想,不僅是物質層面的階段性描述,如“實現四化”、全民奔“小康”等,也不僅是執政承諾如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等。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夢涵蓋今天的思想界和政治界對當下的中國人和關心中國發展的世界觀眾,確立的屬于中國的奮斗理想和遠景定位。這個夢想,不僅要回答中國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目標的問題,更需要直面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中國方案,體現自己的人類情懷和世界擔當。國家層面的中國夢,讓中國的國家形象日趨清晰、定位愈加明確。
2.從個人層面來講。中國夢的提出,關注的是中國人精神層面的問題,是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對人心靈層面的拷問和要求。解決的是一個人精神世界是否健康、是否豐富,是否還有涌動的活力,它迫使今天的中國人對自身進行反思:我們心中是否還有理想,是否還有追求,是否還有伊甸園?
同樣,13億中國人的內心存在這樣的集體心理需求:保障個人的權利、享受有尊嚴的生活。中國夢就是確認并實現每個人這樣的理想和訴求。“中國夢”的提出,不僅給國民一個希望和目標,也是向國際社會展示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只要你生活在中國,只要你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你就有機會人生出彩,你就有機會共享經濟發展的紅利,你就有機會擁有成功。
二、中國夢的價值理念
“中國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種追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因追求而產生奮斗的動力。中國夢既是中國精神的目標指向和價值歸宿,也通過對社會各方面的理念滲透和思想引領構成了中國精神的整體發展環境。[1]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夢從哲學和價值觀的高度,揭示了一個國家發展的深層次的問題,不啻為中國人集體意識的啟蒙。中國夢的設計和踐行過程中,要將以下因素納入其思索范圍:
一是中國夢提供知識和思想體系直面人類共同問題。中國未來的發展要走自己的道路。如何走?如果沒有強大的思想能力,就不可能創造社會所需要的各種理念,難以產生震撼世界的內在吸引力。一個國家對世界的貢獻中,呈現什么樣的思維能力,貢獻什么樣的精神產品,體現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中國夢”的文化符號要使民眾緊密團結、萬眾一心,要使國家形成一種具有象征性的認同根源就必須創造出更多反映普通民眾生活狀態與精神訴求的文化產品。[2]中國夢的描繪和踐行,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
二是中國夢旨在締造公平正義的制度環境。中國夢體現在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和環境等方面的更深遠的訴求,不僅需要優質高效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更需要彰顯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從微觀來說,是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有效實現的保障,讓每個公民的權利都能得到平等保護,每個公民的幸福夢想都有機會實現。[3]培育公眾以“公民”身份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和決策,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從而使個體的幸福得到長久有力的保障。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和群體的格局都得到提升,個體存在和尊嚴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和尊重,社會更加公平、正義和自由,國家因強大公民的存在而更加自信。
三是中國夢使個體擁有更具意義的精神生活。一個社會必須培育適合健康精神生活的氛圍。高質量的精神生活才能促使個人思考生命的本原價值和終極意義,幫助個體擁有健康的內在身心和彰顯個性的生活方式,進而使人從容淡定地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活出精彩人生,在“小我”的領域實現更明媚的自我。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中國人豐富的精神養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視對人的尊重和關心,在人與人的關系當中,營造了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的氛圍,強調和諧、親善、溫和的處世哲學。對于夢想的追尋和反思,使中國夢更具精神意蘊。
三、中國夢的時代意蘊
1.中國夢是國家實力提升的重要標志
“中國夢”的第一要義,就是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十九大報告提出,從現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對中國未來發展的全新謀劃展望這一指標體系,構成了現階段“中國夢”的基本圖景。
2.中國夢使人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幸福指數的衡量標準復雜又多元,既涵蓋物質因素,又涵蓋非物質因素,集中體現在公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些豐富美好生活的因素,使“中國夢”的階段性特征得到更為清晰的描繪,也為“中國夢”增添觸手可及的幸福光環。
3.中國夢推動中華文明的演進和發展
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發展延續、從未斷裂的文明,但要使中華文明富有現代色彩和世界意義,就必須超越農耕文明的守舊和狹隘,在自身的演進過程中更開放更包容。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戰略部署,并明確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目標,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路線圖,是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任務書。
4.中國夢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之中,并且強調,“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中國夢,作為當代中國人夢而求之的生存發展方式,就是以人為目的,以實現每一個中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生存發展愿景為終極目的之圓滿運動。[4]可以說,中國夢將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終極價值追求,促進人的價值的重新發現和激勵。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將提升“中國夢”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微觀的中國夢——以陜西為例
1.新市民夢
中國正處于城鎮化進程中,正在實現從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中。陜西省正在逐步創造農民工可轉化為穩定的城市產業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環境。在十三五規劃當中,陜西將充分考慮農民工戶口遷入城市條件的設定,在住房、就學、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方面推進與戶籍制度改革相關的配套改革。到2020年,陜西將實現累計1000萬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62%,合理設置落戶積分分值,建立積分落戶制度。[5]
2.就業創業夢
就業是民生之本。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需要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育更多的創新型人才。2019年陜西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加大對畢業生創業的支持力度,簡化小額貸款擔保手續,拓寬創新創業融資渠道,為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提供多渠道資金支持。對畢業5年以內高校畢業生,可申請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貸款。建立省級統一的人才工程項目資助平臺,提升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利用效率。培育壯大全省各類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建立高層次引進人才相關手續辦理“綠色通道”,提升服務高層次引進人才工作水平。
3.社會保障夢
在現代社會保障體制下,保障成為政府的承諾,財務基礎是征繳的稅收,而享受保障福利成為公民權利。到2020年將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這已成為明確的國家戰略目標。陜西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953.94萬人,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了社保體系,省內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跨省就醫結算擴大到全國范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達97%,住院報銷、補助比例均超過70%,20種大病全部納入新農合補助范圍。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鋪開,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銷售全部實行零差率實施殘疾人生活補貼和孤兒基本生活費發放制度,在全國率先提高城市“三無”人員生活補助。高齡老人生活保健津貼發放范圍擴大到70歲,享受優待年齡下延到65歲。
參考文獻:
[1]溫靜.中國夢視域下當代中國精神的形塑與建構[J].教學與研究,2018(1):56-61
[2]林瑋.文化符號與軟實力的關聯路徑:兼論“中國夢”的符號價值[J].文化軟實力,2017(1):36-43
[3]歐庭宇.中國夢與國家治理現代化[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7(6):14-18
[4]曾繁亮.價值論視閾中的中國夢主體立場研究[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8(1):109-144
[5]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N].陜西日報,2016-2-16
作者簡介:
王曉帆(1976--)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研究生,中共黨史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