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寧 張曉鎖
摘 要:農民用水協會是由水利工程受益區內的農民用水戶自愿組成,民主選舉產生并上報相關部門批準的非盈利性管水用水組織,是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用水制度改革的重要形式。本文通過對曹村灌區農民用水協會在管理和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解決農民用水協會存在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灌區;協會;問題;對策
一、曹村灌區的基本情況
曹村管理站灌區位于桃曲坡水庫東干渠下段,管理站管理曹村和尚書水庫兩片,所轄鄉鎮包括曹村鎮、到賢鎮、流曲鎮,共20個村,人口4萬余人,耕地面積3.9萬畝,灌區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蘋果、柿子等。曹村灌區現有大崗村、大賈村、尚書水庫北支渠、尚書水庫南支渠四個農民用水協會 。
曹村灌區曹村片管理東干渠8.6KM,十三支、十四支、十五支、十六支、十七支渠共12.19km,各類斗分渠42.75km;尚書水庫灌區管理干渠一條1.75km,支渠三條12.66km,斗分渠39.36km,以及尚書水庫樞紐工程。干支渠大都經過改造,工程設施完好率在95%以上,斗分渠以下襯砌率不足50%,且大多已嚴重破壞。
二、當前灌區協會在實際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組建、輕指導。管理站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為急著適應當前形勢,匆忙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大都為臨時搭建協會班子,組建后難以運行。同時管理站和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認識上產生偏差,認為用水者協會是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的農民社團組織,不便干預管理,沒有實施有效指導管理。所以,灌區農民用水協會成立后業務工作很難開展,存在重組建、清指導的現象。
2.協會設施不健全,管理不規范,發展水平不高。組建后的協會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協會的設施設備不完善,規章制度不健全,協會基礎檔案資料缺乏。在平時的業務開展中用水者協會組織管理松散,為農民服務還是沿用老辦法、管理不太規范,但水費收取率還比較高,協會發展較慢、發展水平不高。
3.協會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低,服務意識差。組建時協會管理人員大都由村組德高望重人員或村組干部擔任,年齡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以章程為核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自律機制,協會負責人缺乏主動意識和自主意識,一事一議的決策程序基本不能實現。所有的工作要等管理站來安排,合作意識較缺乏,對公益設施管護缺乏主體責任意識,參與協會的積極性不高,等靠思想較重,服務意識差。
4.工程設施落后,管理落后,運行成本高。協會所管轄的渠道、建筑物都為上世紀80、90年代的項目,經過20、30年的運行,工程設施大部分已完全老化、損壞。每運行一次,水量損失嚴重,管理維護費用很高,對于缺乏資金的協會來說很難維持。再加之近幾年水利義務工的取消,運行成本在不斷的提高。雖然有的村社爭取到一定量的資金,對自己村組的渠道進行了少量的改造,但都是標準比較低,對于缺乏自我管理的用水戶來說為方便澆地,破壞也比較嚴重,新改造的工程三兩年也就已壽終正寢,這也增加了協會的管理難度,增加了運行成本。
三、對發展農民用水者協會的對策
1.對農民用水者協會建立宏觀管理體系。農民用水者協會是服務農民的基層群眾自治性組織,工作發展主體靠自己。同時,各級各部門要將其視同直接服務農民的水利公益設施管護組織來對待,將國家對相關公益設施的投入重點向農民用水者協會傾斜扶持。管理站要加強對協會的業務指導,規范協會運作,對水毀工程維修項目在政策條件許可范圍內向協會傾斜發包,加強對專項資金的使用管理和工程質量監督,增加協會的服務功能和發展信心。要加大對水利公益設施的財力投入,保障水利基礎設施的質量,對用水者協會組織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對運行好的協會組織進行表彰,對運行差的協會進行注銷、合并。配合各村黨支部、村委會對用水者協會直接提供基層組織保障,教育村民,提高村民素質,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為其協會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2.建立農民用水協會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協會實施有效管理。任何一個社會組織都離不開上一級組織的監督管理、扶持指導,否則,它將處于無政府狀態或自生自滅的生存狀態,這樣對農村公益服務組織的發展是很不負責任的。管理站對農民用水協會的制度建設、財務管理、檔案管理、設施維護、誠信服務、工作績效等方面建立一套較為完備的考核評價體系并對其考核評估,對運作管理好的給予必要的獎勵性扶持,激發農民用水協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加強技術和業務培訓,提高協會工作人員素質。一是在灌區選擇年富力強,文化程度較高,熱心水利公益事業的人員擔任協會管理者,為協會的良性發展輸入新鮮血液。二是管理站加強對協會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使他們真正具備為灌區農戶服務的技術本領。三是完善協會各種規章制度,定期開展會員活動,提高他們的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科學管理、規范管理水平。
4.加強工作聯絡,爭取工作的主動性。各協會組織在為會員服務工作的同時,積極向管理站匯報工作,特別是反映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規劃和存在面臨的困難,爭取上級政府部門的財力支持和政策支持,爭取工作的主動性。同時,通過協會工作的匯報和困難反映,使有關部門進一步了解協會在做什么,還需要什么,該支持什么。
總之,灌區農民用水協會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監督和支持,只有通過宣傳、指導協會工作,充分發揮好灌區農民用水協會作為管理站和農戶的紐帶作用,進而能夠更好地服務灌區、服務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