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合作更加廣泛,為大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廣泛的發展空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我國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應對人才培養發展機制進行創新,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支持。本文首先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下跨文化交際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必要性,針對教學現狀提出時效性解決措施,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意識
一、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意義
(一)明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
因語言與文化之間有著密切關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也因此發生改變,不僅要為學生傳授文化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借助英語培養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學生應做好事先準備工作,對其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進行深入了解,發揮英語的優勢,更加順利的進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對相關國家英語文化的了解。
(二)營造良好英語文化氛圍
在平日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的文化氛圍。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新時代下,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每位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的源動力。大學英語教師應根據“一帶一路”的倡議,結合對英語應用的真實需求,營造跨文化交際的模擬情境,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明白我國與歐洲等國家的文化差異,增強學生的文化接受能力、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意識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于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使其給予跨文化交流高度重視,提高學生利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大學英語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幫助學生了解“一帶一路”包含的不同國家的文化,為學生營造跨文化交際的英語應用環境,提高學生利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主動性,真正增強大學生的跨文化英語應用能力,滿足現階段教學工作開展的需求。
(四)提高學生跨文化品格
具有文化內涵支撐的語言,才能夠生機勃勃,否則會顯得枯燥無味,大學英語的學習亦是如此。因此,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將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基礎,幫助學生了解本土文化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并且尊重包容、理解贊揚其他國家與民族的文化,明確文化是語言的重要載體,學生愿意主動了解國外文化,并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學生主動利用英語探究異國風情,對不同文化的差異進行自主分析,改變對母語文化價值所產生的慣性思維,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文化品格。
二、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
(一)教學觀念相對陳舊
部分高校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習慣性延續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評價手段,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將工作重點放在學生對基本語言知識與詞匯的理解掌握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培養學生對單詞的使用技巧和復雜語法結構的閱讀技巧。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大型英語考試,但難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盡管部分教師能夠意識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因缺乏系統的培訓無法熟練掌握相關技巧,難以對學生進行合理指導。
(二)學生學習動機功利
因我國現階段的英語水平考核方式較為單一,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評價其英語水平的主要標準就是四、六級考試成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均耗費在英語備考當中,并沒有考慮語言運用以及對文化的掌握。另外,受英語學習習慣的影響,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具有較強的局限性,過于注重單詞量的提升和語法的鞏固,在文化材料與文化交際等方面缺乏相應的了解。
三、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營造和諧校園氛圍
為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學校應組織與跨文化交流相關的活動,逐漸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文化環境,使其成為大學英語的第二課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借助環境的優勢,激發學生跨文化交流的積極性。首先,學校定期開展英語話劇、英語電影配音、跨文化英語交際藝術節等活動,借助英語提高學生進行跨文化英語交際的主動性。其次,高校開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文化專題講座,提高教師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加強文化背景教學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并非單純的為學生傳授文化知識,還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這樣的交流不僅包含語言的使用,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等內容也涵蓋其中。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為使學生了解“一帶一路”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學生積極了解相關國家的政治發展與經濟情況,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三)改變傳統授課模式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偏向于完成英語四六級考試,將語言層面的講授為主。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應對以往的的授課模式進行完善,避免出現“啞巴英語”的情況,學生將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交流當中。因此,教師應擺脫教材的限制,在講課的過程中,將培養學生跨文化英語交際意識作為前提基礎。另外,借助互聯網平臺,充分利用其中的各類跨文化英語交際資源,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學生在特定的情境當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文化交際能力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應結合時代發展的步伐,對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進行完善,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探究培養學生文化交際能力的創新策略,為國家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構建研究[A]. 王華.第十二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基礎教育“十三五”規劃課題會議論文集[C]. 2017.
[2].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機制的探討——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及思辨能力的培養[A]. 李朝紅,張紋禎.新規劃?新視野?新發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中)[C]. 2011.
[3].多模態理論框架下初中英語課堂中多媒體技術使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研究[A]. 李丹.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八卷)[C]. 2019.
作者簡介:
張峰(1997-),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陜西省韓城市,籍貫(精確到市):陜西省韓城市,,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