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
摘 要:新聞作為傳播民生訴求、揭露社會現象的重要載體,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其衍生形態也在轉變和優化。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向新興媒體靠攏的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角色轉換。如何在編輯過程中改善自身弊端、發揮特長優勢,已經成為了當前媒體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本文圍繞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進行分析,結合新興網絡新聞編輯的職業特色提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編輯;網絡信息;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02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對新聞編輯的影響愈加鮮明。相比傳統紙媒,微信、手機APP客戶端等網絡新聞具有獨特的魅力,依托互聯網這一發展載體,網絡新聞不但具有較高的傳播效率、較強的影響力,還為人們構建了一個開放的輿論空間,這也對新聞編輯的角色轉型提出了新要求。新聞編輯要想更好實現對熱點話題的演變,就應該加速新聞編輯的角色轉型,樹立獨特新聞視角,引領積極的社會輿論思潮。
一、轉變視角,做新聞視角的“開辟者”
當前,新媒體用戶的受眾定位,主要呈現“學生多、年輕人多、底層人多”的特點。這也導致新媒體的信息碎片化嚴重,并且圍繞著新聞熱點事件密集呈現。為此,新聞編輯要秉承著“所見即真相”的判斷標準,利用“草根網民”和“網絡終端”,積極捕捉新聞特點,發揮新媒體的及時性,提高新聞生產速度,將快捷、準確融入采編工作中。
依托網絡這一新興載體,在切入新聞視角的過程中,新聞編輯需要以黨和政府為中心,明確創作視角,選擇準確的切入點,才能夠在雜亂的網絡信息之中找出有效的新聞線索。以惠州日報微信公眾號推文為例,為報道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歷程,新聞編輯在推出《惠州清0,全部治愈》一文,短時間內閱讀量迅速突破十萬,之后趁熱打鐵推出《全部出院!回顧惠州清零之路,致謝最美逆行者!》,詳細回顧清零歷程與感人瞬間,提高新聞視角的真實性和含金量。推文發出后,短時間內得到廣泛關注。
通過這個案例不難發現,“視角”是新聞作品的靈魂,不同的切入點能夠幫助新聞增加鮮活度。這也要求新聞編輯改變傳統的思維認知,提高自己的職業敏感度和認同度,要對各類新聞信息和社會現實進行精準把握,確立準確的新聞信息定位,更好的保持欄目定位與新聞特征,將傳統新聞編輯和新興新聞采編工作加以整合,使新聞作品的社會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彰顯新聞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二、把握選題,引導積極的社會輿論
在新興網絡新聞編輯工作中,“拼流量”“蹭熱度”傳播路徑屢見不鮮。無論媒介傳輸形式如何變化,新聞編輯都應該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樹立專業的選題意識。
被稱作“后麥克盧漢第一人”的美國學者保羅·萊文森曾提出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趨勢”,即媒介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基于模仿甚至復制人體的功能。對于新聞而言,表現在呈現方式的不斷多元化、互動化,如VR新聞的出現。通過文字、圖片等多元化的元素,將立體圖像、視頻等不斷融合。借助于微信公眾平臺、APP新聞端或抖音、微視等短視頻平臺,覆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使新聞信息能夠獲得更高的傳播率,以此拓寬市場份額,幫助媒體樹立品牌傳播力。
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采訪記者還是編輯,在宏觀信息的控制上,新聞工作者都需要結合傳媒組織的立場和方針,從媒介組織的角度,把握新聞熱點,將社會輿論引領至健康、積極、陽光的發展境地。
三、闡明觀點,提高新媒體的傳播品質
從整體上看,不同的新聞熱點,在引發受眾關注的同時,體現了不同的特點。新聞編輯作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應增強新聞傳播的公信力,幫助媒介樹立良好的形象和聲譽。在對新聞素材進行“再認識”與“再創造”的過程中,編輯要深化對新聞傳播內容的重點選擇,綜合標題、導語等新聞元素,使新聞編輯處理更加融洽。
新聞編輯要以客觀的態度和立場,帶領公眾加深對新聞事實的理解和評判,更好的處理新聞真實性和傾向性之間的關系。同時,依托融媒體而展開的新聞編輯工作應遵循網絡道德建設,構思更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聞選題,加大對網絡類新聞熱點的審查,在網絡語言自由和輿論引導之間找好平衡。尤其是在轉載一些網絡熱文時,新聞編輯應結合相關法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在新聞信息傳播中建立嚴格的傳播問責機制,確保新聞的質量更加優異。
四、整合資源,將海量信息為我所用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海量的信息能夠為新聞編輯提供更多的資源。新聞編輯應該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對網絡信息進行快速分析和整合,不但要“制造”新聞熱點,還要整合多樣“話題”,并對內容進行精選、精編,整合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立體化網絡信息整合模式,突出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創新與有效轉型。
通過整合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QQ空間、知乎等SNS社區類平臺,品途網、鈦媒體等垂直媒體專欄,搜狐博客、網易博客、新浪博客等經典博客類平臺,不管是轉載的新聞或是原創的新聞,所呈現的照片和視頻都要更具新聞價值。新媒體編輯要通過“抓關鍵、突重點、找細節”,在新聞編寫中結合網絡新生代詞匯及社會關注的新聞論點,將標題、導語、編后語等不同的新聞元素融為一體,增進新聞編輯的時代感,使新聞立場更加鮮明。
五、總結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與轉型至關重要。相比之下,當前的新聞編輯必須要及時捕捉新聞特性,在選題的考量上把握網絡媒體多元化傳播、即時性發送的特點,確立新聞編輯報道的權威性、真實性、有效性,整合多種網絡資源,整合融媒體教育模式,進一步提升和堅定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發展及社會主義建設的信心,確立意識形態的主導權,使新聞話題更具社會價值和思想內涵。
參考文獻:
[1]嚴芹.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新聞傳播中的挑戰與對策[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
[2]何紅連.大眾媒介環境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李飛荷.融合新媒體優勢做強廣播互動平臺——淺析微信在提升廣播新聞傳播力中的作用[J].新媒體研究,2018(24):96-97.
[4]沈正賦.新聞傳播理念、媒介形態與傳受方式的嬗變與創新——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視閾[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8(6):1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