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作為一門特殊用途英語,新聞英語具有較高實用性。各類新聞媒體實時發布著英語新聞。新聞英語具有時效性和廣泛性,能夠彌補英語教材題材有限和內容滯后的問題,幫助英語學習者打開學習視野,因此,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在高校英語教育中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但是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教學通常局限于過時的新聞語料和刻板的理論教學,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與能力脫鉤及理論與實踐脫鉤的情況。因此,行之有效的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多元化授課模式的構建勢在必行。
關鍵詞:建構主義;多元化授課模式;新聞報刊選讀;移動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8-0-02
一﹑引論
(一)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定位與特點
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是高校英語專業一門重要的學科專業必修課,在培養具有專業性及綜合型素質人才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對象主要是大學英語專業的高年級學生。
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內容涵蓋國內外主流報刊的背景知識、報刊英語的文體風格及新聞英語的學術語言特點等方面。教學目的是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培養學生讀新聞、聽新聞及了解英語新聞報道寫作手法等語言綜合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新聞報刊英語內容為基礎,了解世界窗口,立足新聞語言,助力學生了解新聞英語。
新聞報刊選讀課程不但是一種語言類課程,也是學生拓寬知識面和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為培養各行業所需要的高端應用型人才目標服務,在學生能力培養和品質養成方面具有支撐和促進作用。
(二)教學現狀與研究成果
新聞報刊選讀課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適應各行業需求的高端應用型人才,但是從實踐結果來看,未必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課程在教材選用上缺乏時效性,授課方式部分教師仍然以講授式為主,而忽略了媒介素質教育。從專業研究文獻中可以看出,從教育學和心理學,以及語言學角度出發對此課程多元化教學模式及策略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相對來說還比較少,研究模式亦不夠成熟。
因此,以建構主義作為理論基礎,提高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教學效果,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二﹑依托建構主義理論,打造多元化授課模式
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目標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積極參與,鍛煉自我表達的實踐能力,在知識習得同時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索。這一過程與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學生進行知識能力建構有本質上的共通之處。因而建構主義理論對于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授課模式的改進可以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皮亞杰在兒童認知發展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建構主義研究的基礎,他指出同化與順應建構起兒童的認知結構。在此基礎上,斯騰伯格、卡茨等則研究建構認知結構中個體主動性所發揮的作用。維果斯基從心理學視域出發,對人類心理機能進行深入的探討,強調心理機能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的作用。建構主義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體現出的不僅是教師對知識的傳授,還包括學習者對知識框架的自我建構,當然這一自我建構過程不能缺少外界環境的助力。建構主義理論與當下教育改革要求相契合,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突出學生本體作用,強調其參與感。在建構主義視角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學習內容本質內核及發展規律,并將其長久儲存在頭腦中,這種學習過程才是有質量保證的學習。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學習過程中不只是體現教師傳授知識的能力,而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知識建構的能力,主動學習的能力,體現了學習認知層面的意義。
新聞報刊選讀課程的教學要求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學會自我選擇和信息甄別,形成批判性思維。這與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思想是相互吻合的。因此,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將英語新聞選讀課程特征及研究情況相結合,本文對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多元化授課模式的構建進行了分析。
三﹑多元化授課模式的構建和分析
(一)以教材為基礎,拓寬選材渠道
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教材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改變傳統報刊英語教材的單一閱讀模式,就要以視覺和聽覺雙重輸入的模式來確保語言輸入量,因此,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將BBC、CNN及CGTN的時事新聞以音視頻加文字的形式加入到授課中,使課程內容更具有時效性和時代感。選用貼合教材單元主題并契合學生興趣點或熱門話題的新聞語料。引導學生學習探究及深入思考。
(二)以“五種品質”培養為目標,建立新型教學模式
為培養學生“價值觀、思維方式、專業方法、專業技術、職業能力”五種品質,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按照“實用、開放、合作”的教學原則,課程遵循職業需求導向的教學目標進行改革和建設。堅持以提升學生應用能力為目標,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整合課程內容,進行授課方式的全面改革。在教師講授式的基礎上注重以任務為驅動,安排學生完成各類產出性活動,并進行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在本課程授課課堂講授過程中,主要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教師對重要知識概念進行精煉講述,多提出問題,安排活動,既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又要求學生合作學習,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注重新聞報刊英語的實際應用,在授課過程中以社會熱點新聞為學生興趣導向,注重新聞報刊英語在不同國籍,不同文化人群之間的交流作用。引導學生去發現閱讀英語新聞這種特殊文體的技巧。
(三)以任務為驅動,安排學生進行產出性活動
通過任務驅動,課堂案例分析等教學內容安排,引導學生多思多辯,進行課堂翻轉,改變傳統授課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產出性活動以各種形式在課內外展開,目標在于提高學生說及寫的表達實踐能力。內容涵蓋多種形式,如分組討論、頭腦風暴、新聞導語寫作、主題演講、PPT制作及展示、錄制新聞播報視頻、學期總結論文等。
多元化教學模式構建的根本目的是要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確立討論式教學模式并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出發點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活動,將學生作為知識和能力的主動獲取者、積極提升者和愉快接受者。因此,課程各項產出性活動以學生分組分工配合完成,教師進行總結點評,一面補充強化知識點,一面評價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記錄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及評價。
(四)發揮互聯網優勢,引導學生進行移動式學習
智能終端、4G乃至未來5G網絡日益普及,移動互聯網打破了有線互聯網的時空限制,用戶得到的是網隨人動的全新社交及傳播體驗,移動互聯應用已進入到社會各個領域?!盎ヂ摼W+教育”模式的形成意味著網絡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進一步結合,這種模式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如具備海量級學習資源、允許全球化互動參與、具備泛在化學習場域和個性化學習服務。在這種學習模式之下,學生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和信息加工的主體。
移動式學習方式融入新聞報刊選讀的教學中可以整合課內外教學資源,課堂授課教學可以和移動式學習實現優勢互補,這意味著教學活動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在空間和時間方面得以延伸。
在英語新聞報刊教學教學模式中增加了移動學習的環節,即自主化、個性化的學習,教師也要注意到對學生的移動式學習進行監管。根據學生不同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任務,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時代中網絡英語學習資源浩如煙海,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甄別,在學習方法和技巧方面上對學生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勤于思考,主動探究。
四﹑結語
從實踐結果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構建新聞報刊選讀課程新的授課模式取得了較好效果。多元化授課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具有針對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計算機網絡現代信息技術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交際性活動,可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自學能力,英語新聞報刊選讀課程多元化授課模式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徐劍英,張雪紅,胡吉祥.ESP轉型下大學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的合作教學研究——以《新聞英語》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01):67-71+98.
[2]鄧麗蓉.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高校英語教學發展路徑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9(11):34-35.
[3]鄧婷.以輸出為導向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4(12):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