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形態直接關乎著電視節目競爭力。因此,文章以電視節目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發展情況為切入點,闡述了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形態的多元化發展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節目;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7-00-01
作為新媒體背景下社會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節目服務了千家萬戶,為當代人提供了大量具有價值的信息及娛樂內容。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對電視節目造成了較大的沖擊,甚至促使電視節目在短時間內出現受眾流失危機。基于此,對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形態多元化發展對策進行恰當分析至關重要。
一、電視節目在新媒體背景下的發展情況
電視節目在誕生五十多年來創造了多個輝煌的成就,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市場化改革的推動下,電視節目具有了充足的自由發展空間。為了獲得經濟效益,多數電視節目制作人從國外節目模式中借鑒經驗,推出了《超級女聲》《開心辭典》等一系列節目形式,引發了較大的社會反響。但是在新媒體影響無處不在的當今時代,上述跟風模仿的電視節目形態弊端逐步凸顯。再加上媒介融合的新媒體大背景中,受眾個性化需求逐步凸顯。而以往過于雷同、照搬國外、缺乏地方性特異性的電視節目傳統形態并不能滿足受眾需求,致使電視節目陷入發展困境[1]。
二、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形態的多元化發展策略
(一)恰當利用短視頻碎片化傳播手段
在新媒體背景下,移動互聯的傳播形式,促使當代受眾養成了快速閱讀收看、多屏互動的習慣,在電視節目觀看的同時看手機已是常態。而新媒體對受眾看電視時間的切割,也導致多數受眾在電視節目觀看時出現了瞬間收視、迅速遺忘、短暫停留、頻繁換臺等問題,對電視節目傳統形態造成了較大沖擊。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借鑒新媒體傳播特點,利用短視頻的方式,對現有電視節目資源進行解構重組,實現電視節目全方位傳播,盤活電視節目現有資源。如東方衛視大型原創音樂文化類節目《唱響中國》就選擇了短視頻的形式,利用媒體領域KOL(關鍵意見領袖)、音樂領域KOL,對優質歌曲進行了分段傳播。并允許受眾實時參與評論互動,有效地調動了受眾參與積極性。與此同時,該節目制作者還將節目中精彩視頻制作成了純享版,在秒拍、微博、今日頭條等多個網絡平臺發布,順利完成了傳統電視節目形態向多個形態的二次轉換。在這個基礎上,該節目制作者依托新媒體平臺,推出了節目邀請世界各地外國友人參與《唱響中華》,突出了節目重點,滿足了受眾信息獲取習慣。借鑒上述節目制作經驗,電視節目制作方應依據短視頻重點突出、碎片化傳播、視頻二次發酵的原則,實現電視節目形態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創新發展。
(二)構建融多種視聽轉播載體的大電視體系
電視節目形態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可以通過與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等新媒體,通過競爭、借鑒、共存、互補等多種方式,接軌交融,形成融多種視聽轉播載體的大電視體系。
多種視聽轉播載體的大電視體系從本質上而言是在原有電視節目形態中引入互聯網元素。如浙江衛視、湖南衛視等電視新聞節目開辟了網絡新聞版塊,將互聯網數據、圖像信息交互過程植入到了電視新聞節目形態中。受眾可以通過互聯網點擊,與主持人進行即時互動,整體新聞可選擇新、交互性更強。特別是江蘇城市頻道的《新聞眼》在關于“鯨群擱淺”新聞報道過程中,利用了虛擬影像技術,在主持人報道的同時,從電視節目畫面左下角進入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鯨魚。并配合小景別,在屏幕下方設置了一個小屏幕,為受眾提供了大小屏幕配合的多層視覺體驗。在虛擬影像技術應用的基礎上,該節目還采用了多變的角度,從俯拍、仰拍等方面,展示了多個景別變化及視角變化,促使整個節目始終處于運動狀態,整體電視節目播放形態也更加靈活。
(三)從TV1.0升級到TV2.0
新媒體背景下,以電腦屏幕為視聽界面的網絡電視新媒體多次牽手傳統電視,產生了電視節目新形態——TV2.0。TV2.0節目形態主要以傳統以太網為核心,以每一位受眾為節點,通過互聯網中心輻射的形式,傳播給網絡電視節目,形成對網民特別是年輕網絡更具新引力的全新網絡電視節目形態。以文化類電視節目為例,2018年中央電視臺制作的《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在年輕群體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上述節目拋棄了以往文化類節目小眾、高冷、沉寂的特點,而是通過“去高冷”的手法,在保持內容嚴肅專業的同時,對節目形態進行了娛樂化、年輕化處理。如《國家寶藏》節目通過“文化+明星” “文化+小劇場”的形式,從文物的“前世” “今生”兩個方面,展現了我國文物特殊意義。而前世部分明星守護人的設定,也賦予了嚴肅文物節目娛樂的外殼。特別是明星小劇場生動的表演,在展示文物歷史背景的同時,促使公眾產生了親近感,獲得了良好的播放效果;而《如果國寶會說話》節目則采用年輕化、娛樂化相結合的方式,改變了以往曲折、高冷、嚴肅的旁白,在節目開頭通過讓文物“訴說”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傳奇故事,實現與受眾頻登信息交互。上述節目均選擇以年輕人為主體用戶的視頻網站投放,如Bilibili等,還制作了表情包,成功的培養了一大批年輕受眾。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創新要素缺失弊端逐步顯現,對電視節目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基于此,電視節目制作者應不斷學習新媒體背景下現代化編導手段,吸收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產業發展經驗,構建多元化電視節目形態,促使新媒體背景下電視節目煥發出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楊曉明.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形式創新和變革[J].絲路視野,2017(22):165.
作者簡介:任飛飛,女,漢族,河南固始人,四級編導。研究方向:大眾媒體、電視媒體與新媒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