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林
摘 要: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時應主動引入情感教育,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情感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德育工作效率。文章對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引入情感教育的阻礙因素、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引入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感教育;德育工作;班主任;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1;G45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9-0028-02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各界開始廣泛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也在采取積極的措施,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思想道德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能培養學生愛的能力,提高學生愛的認識,最終讓學生既能以珍惜感恩的心接受別人給予的愛,又能及時地給予別人愛。但是因為一些學生的心智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德育中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主,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情感教育,讓學生擺脫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提高德育教學效率。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教育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妥善處理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和發展學生豐富的情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學方法。從完整的教育系統來分析,里面包含著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等。而情感教育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引發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情感教育。但是從傳統教學來看,一些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度對學生強調認知教育,就使得情感教育被忽略,既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等人的實驗結果來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他們自身認知水平的提升,這也表明情感教育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除此之外,班主任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這樣,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不斷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引入情感教育的阻礙因素
1.家庭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大部分學校的學生備受長輩的關愛。一些家長育兒的方法就是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因此,孩子也就無法體會勤儉節約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受家庭因素的影響,一些家長不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2.學校因素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一些學校、教師和家長不謀而合,一致認為應該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確定學生的優劣。殊不知,這樣會造成學生的情感教育嚴重缺失。學生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不要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認識到學習對自己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使他們真正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高分低能必然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3.學生因素
當前,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平時除了在學校學習外,在放學之后以及周末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和興趣輔導班。雖然有部分學生是自愿學習的,但是還有部分學生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學習的,并做著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在部分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這樣長期下去,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學習壓力,甚至嚴重的心理問題。
4.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一些學生認為學習好與穿名牌衣服、父母開車接送等有一定的關系,產生了攀比心理,并且這些攀比之風會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這種不良風氣傳到學校,會使部分學生對家庭條件不好的同學漠不關心,阿諛奉承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將學業拋在腦后,令人擔憂。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引入策略
1.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和同情
讓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同情,是情感教育中的重點。從傳統的學校教育來看,過于強調學生要尊重教師,但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并沒有考慮學生的思想。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時要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而且通過師生互動,教師也會發現學生身上的潛力,科學引導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正確認識社會,進而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此外,學生的內心世界情感十分豐富,也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尤其是他們的同情心。從同情心這個詞語的概念來分析,其是比較寬泛的,里面包含了學生的純真。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同情心進行引導,使其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芽。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情感體驗活動,將一些與情感有關的實例融入進來,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深入體味。這種情感體驗實際上在德育工作中已經被廣大教師所應用,并且達到了培養學生同情心的目的。
2.通過環境熏陶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
教師讓學生美化、優化以及綠化校園環境,會對凈化學生的心靈產生很大的影響,起到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比如,學校可將操場的前面設置成景觀亭,在里面栽上一些樹和花草,每當春、夏、秋這個幾個季節來臨時,綠樹成蔭,花朵盛開,鮮艷的國旗在校園中飄揚……就算是到了冬季,學校的青松翠柏依舊傲然挺立著。每當學生們來到學校,就能領略到一股清新,讓人陶醉,并產生一種勤奮學習的動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審美活動比較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能激發情感,通過美好環境的熏陶,幫助學生凈化心靈,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3.結合主題活動形成環境熏陶
學校環境屬于潛在的教育資源。在美好的校園環境和教室環境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潛移默化地提升了道德素質。學校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要求學生結合日常的節日或者根據德育的要求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比如,學校在合適的季節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不同年級的學生種樹、栽花等,進而讓他們看護花花草草的成長。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是鮮活的,切實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同時,花草樹木也能起到美化校園的作用,滋潤學生純真的心靈,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
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開展一些傳統的活動,如搜集節日的資料在宣傳欄展示,在教師帶領下編寫、演繹傳統文化的相關故事等,讓學生在這些主題活動中理解傳統節日背后蘊含的德育意義,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讓學生體會快樂,找到自身的價值。
四、結束語
總之,學校是主要的育人園地,肩負著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接班人的重任。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德育中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切入點,創新情感教育的引入策略,促進德育效率的提升,從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為深化學校德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班主任還要在德育中融入情感教育,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燕.情感陶冶法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02).
[2]何曉今.分層走班教學模式下班主任開展情感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7(18).
[3]陳松.中小學班主任開展情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4]李秀珍.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見——情感交流法[J].中學教學參考,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