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增拉毛
摘 要: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對于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普及程度也在快速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國的社會建設和發展都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隨著信息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社會中出現了新媒體這一新興的媒體方式,同時也給傳統的廣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如何在新媒體時代下加快與傳統廣播進行融合發展,是現在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通過對傳統的廣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在分析傳統廣播和新媒體融合的發展現狀,分析出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的出路。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廣播;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09-00-02
一、引言
傳統廣播就是泛指通過無線電波和導線傳遞聲音的一種新聞傳播工具,最初在20世紀20年代被發明得到使用。對于傳統廣播的優勢就在于使用的對象很廣泛,傳播的速度快,而且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更容易被聽眾所接受和喜歡。但是他的弊端也有很多,如在進行廣播時,聽眾只能按照順序聽下去,無法根據自己習慣的內容進行隨意的調換,而且對于不同地域的廣播也有不同的語言播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使很多人造成語言不通的現象。以廣播的方式傳播新聞在我國有很長的時間,但是隨著我國的經濟和信息的信息化技術得到了高度的發展,逐漸的,傳統廣播這種方式就被電視所取代,并且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傳統的廣播生存壓力就變得更重。所以,加快新媒體與傳統廣播融合發展,是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媒體的唯一出路。
二、傳統廣播的弊端
(一)技術落后
對于傳統廣播來說,在現在看來技術已經相當的落后,并且兼容性和擴展性也很差。在傳統廣播中一般采用的是模擬傳輸、人工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式,在傳統廣播的工作中,很容易就會受到外界的干擾出現問題,所以,在傳統廣播進行工作的時候,都是在一個密閉隔音的房間進行;并且對于傳統廣播在播出之后的傳輸中,還容易出現串音的現象。另外,傳統廣播也很難實現數字化和易保存的音頻文件,只能在固定的播放間進行播放,也無法和IP網絡進行連接,達到自動化的目的。
(二)音質差
傳統廣播在進行播放時,因為主要是依靠線路和無線信號進行傳輸,所以帶給聽眾的聲音就隨時會出現音質差的現象,而且在功能上也比較單一,除了播放日常的新聞和緊急廣播之外,也沒有多大的用處。在廣播進行播放時,因為傳輸的因素,就只能在當地進行短距離的傳輸,不能進行大范圍的廣播;在需要大范圍的廣播時,就需要進行轉播,而轉播就可能導致聲音的不準確、聽不清楚的現象。
(三)安裝設備復雜
傳統廣播在進行設備安裝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且對于廣播的發音設備安裝必須要由專業的人士進行安裝調試之后才能進行使用。對于農村這些地方一般采用的都是線路傳輸,所以就需要在安裝時還要布置很多的線路,這就給日常的維護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在出現故障時,需要對每一條線路進行逐一的排查,才能找到故障的地點,并且傳統廣播發生故障的出現率極高,任何的環境因素都可能導致出現故障,無法確保傳播的質量。
三、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現狀
新媒體進入傳統廣播領域,不可避免地對傳統廣播的發展形成了沖擊。從媒體市場的發展來看,新媒體正逐漸蠶食著傳統廣播的奶酪,傳統廣播要在新的形勢下贏得自身的發展空間,就必須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推動作用,實現自身的優化、完善。隨后,傳統廣播的用戶大量流失,讓不少傳統廣播清晰地意識到了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互利共贏的重要意義與必要性。為了適應新時期用戶群體與市場發展對媒體行業提出的新需求與新標準,傳統廣播開始轉變原有的發展戰略,主動尋求與新媒體技術、新媒體行業融合發展的新方向,力求借助新媒體技術在傳播效果以及傳播速度方面的優勢,獲取新的發展契機。
傳統廣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信息獲取方式的轉變,促使傳統廣播進行了大量與新媒體理念、技術引入相關的嘗試,傳統廣播的轉型之路開始“按部就班”地推進。從整體效果來看,新舊媒體的融合,誠然為傳統廣播的發展贏得了一定的機會,但轉型之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首先,與新舊媒體融合相關的規定都是基于原有規則的調整獲得的,此類規定是否能夠滿足融合發展的需求,仍然有待驗證。其次,部分傳統廣播開始嘗試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播途徑,但受到用戶規模、新聞內容的吸引力等因素的影響,其傳播效果并不顯著。而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因循守舊”現象,也嚴重限制了管理創新的積極性、靈活度以及新媒體價值的充分發揮。
四、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一)可以通過聽覺信息對聽眾產生深刻的影響
傳統廣播不同于其他的傳播媒介,廣播是一種單靠聲音進行傳播新聞信息的方式,在新聞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可以幫助聽眾對于信息的理解,進而使聽眾能夠通過廣播的聲音了解到真正的信息;而對于聽眾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進行指導,可以幫助聽眾建立一個正確的三觀。另一方面,在廣播的新聞信息傳播中,對于廣播的主持人整體素質也要進行嚴格的篩選,首先,廣播人員必須要對自己所廣播的節目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對于廣播要給人們帶來什么信息要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提高廣播播放的效果,也更容易使聽眾對廣播感興趣。其次,因為廣播沒有限定收聽的人群,只要能夠接收到信號的都可以進行收聽,對于收聽人群沒有多大的要求,而且在傳統廣播和新媒體進行融合之后,具有很強的可移動性和便捷性,使得人們能夠隨時的收聽到新聞信息。
(二)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傳統廣播的運行成本和聽眾的收聽成本較低,因此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從聽眾方面進行分析,他們獲取廣播信息的價格非常的廉價,與其他的信息收聽相比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是一種普民的新聞信息收聽方式。和其他的媒體相比,只能在電視、電腦上進行信息的收集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廣播的收聽方式不受場所的固定,所以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出路
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廣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傳統廣播有著出色的表現:①受到社會責任的制約,傳統廣播的整個運營過程都在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下進行,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廣播的體制與運作更加成熟;②傳統廣播的從業人員大多接受了高強度的培訓,并在工作實際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與新媒體從業者相比,在政治素養以及專業理論方面一般更為可靠;③在國家政策資源以及數據資源方面,傳統廣播有著極大的優勢。但即便如此,傳統媒體也存在明顯的短板,如推送信息缺乏針對性,內容缺乏時效性與互動性。圍繞上述問題,傳統廣播要順利推進轉型之路,有效融合新媒體,實現自身的創新發展,亟需解決意識、體制以及人員素質方面存有的不足。
體制改革滯后于傳播途徑的創新,將很難發揮新媒體的潛在價值,導致融合之路缺乏動力。針對此類問題,相關責任人應當貫徹中央深化改革思想,積極打造能夠適應新環境的廣播制作團隊與管理團隊,重視產品生產過程的管理方案、人力資源的管理策略等的優化、調整。同時,以促進新舊媒體的融合為主導,建立新的獎勵制度,達到鼓勵融合、創新的目的。
最后,新舊媒體的融合勢必會帶來工作內容的變化與特定崗位任職要求的變化。通俗地講,適應融合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需要具備熟練應用新技術與新設備的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職業操守、政治素養與社會責任感,加強員工的技術培養以及人才隊伍的建設,逐步提升從業人員參與融合發展的實際能力,是傳統廣播與新媒體實現融合發展的關鍵之一。
六、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舊媒體的融合發展、互利共贏是一種必然趨勢,而不論采取何種合作途徑,提高自身傳播信息的品質與吸引力,都是擺在從業者面前的挑戰。目前,傳統廣播的融合發展之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消除新媒體出現帶來的沖擊,還需要堅持融合發展的道路,制定規范、科學的發展戰略,靈活運用新媒體所依賴的技術,開拓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繼續發揮傳統廣播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的主力軍作用。
參考文獻:
[1]胡曉.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需要轉型謀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5(17):17-18.
[2]魏薇.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24).
[3]宋林遙.傳統廣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 (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