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寶(1992.08-),男,寧夏中衛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設計。
摘 要: 2014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面啟動“智慧寧夏”建設,對智慧水利建設提出了行動要求、2015年2月13日寧夏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了《關于開展全區水利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以及2020年1號文件中指出: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任務。國家政策體現開展農村飲水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是整個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方向,也是沙坡頭區農村飲水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 信息化建設;輸水管網;自動化
【中圖分類號】TP3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20-0292-01
1 沙坡頭區宣和、永康、常樂三鄉鎮農村飲水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現狀:三鄉鎮先后實施了農村飲水工程共計22處,基本保障了該區域人飲安全。但由于工程建設時間久,標準偏低,運行相對獨立、點多面廣,管理主要為人員管理。農村飲用水供水量大面廣,飲用水源地分散且規模小,供水設施建設和運營缺乏穩定可靠的資金保障。一些地區建設了集中供水設施,但是還有部分村級的供水設施,特別是早期建設的部分單村供水工程還存在“三低”的問題,即建設標準低、供水保證率低、水質合格率低。
2017年實施了《中衛市沙坡頭區河南地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工程的實施徹底解決了河南宣和、永康、常樂三鄉鎮42001戶13.27萬人灌區農村人飲不安全問題。同年沙坡頭區人民政府和寧夏水務投資集團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寧夏水投中衛水務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沙坡頭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
1.2 存在問題:宣和、永康、常樂三鄉鎮部分工程建成運行年代久遠,且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原工程建設時用水定額已無法滿足現狀農戶在用水高峰期時用水;部分區域用水管網存在漏水嚴重問題,由于工程建成年代久遠,現無法正確的確定漏水部位,維修工作難度大;入戶計量目前主要采用機械水表,水費數據不能實時上傳,水費收繳難度大。
1.3 信息化
a、飲工程點多面廣,自動化監控手段薄弱,管理難度大
沙坡頭區供水規模的增大,工程點多面,管理難度大,收繳率偏低,影響工程效益的長久發揮,必須實現管網運行狀態參數的實時監控,真實科學地反映出管網的實際狀態。
b、信息化思維薄弱、信息化應用覆蓋面窄,供水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農村人飲工作人員在日常的水利工作開展過程中,偏重于工程設施建設和管理,習慣于紙質工作流程和紙質表格等形式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而忽略信息化對于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基層人員的信息化素養亟待提高。目前,寧夏水投中衛水務有限公司在人飲工程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系統僅人飲工程管理系統和水利部或自治區水行政主管部門垂直下發的信息化系統,其他方面均為信息化,導致工程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以及日常的生產管理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2 “互聯網+人飲”工程措施
2.1 輸水管道更換設計
對項目區人口、實際用水定額進行采集并分析,結合原人飲工程設計和現供水導則,分析用水定額之間的差距,合理確定用水定額來計算實際更換管徑大小。
2.2 自動化設計
2.2.1 自動化測控體系
(1)信息采集
包括工程的自動化采集控制,泵站采集控制、蓄水池水位采集、泵站前池進水閥控制、供水管網流量壓力采集、重要供水支管流量采集及閘閥控制、農村供水入戶水表用水數據采集及閥門控制。
(2)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系統
系統由通訊主站服務器、WEB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流煤體服務器、帶GPRS/GSM模塊的采集器、流量計、液位傳感器、水質儀器等組成。
2.2.2 分水井自動控制
通過自動化設備監測管理管網壓力、流量、水質等數據,根據采集數據擴展業務內容,包括管網的跑冒滴漏、管道日常巡查維護檢修等。本次在總管道上分支節點設計水量監測終端。分支節點配置設備包括:壓力表、流量計、電動閥門、無線傳輸設備、太陽能供電設備、防雷接地、電纜桿路等輔材。
2.3 泵站水池自動控制
由硬件信息采集和控制系統、各類傳感器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基于互聯網運營模式的可以有效提高農村人飲供水保障率,降低管網漏失率,節約運營成本,降低維修強度。
泵站要對出口壓力、三相電流、電壓、電能進行采集,以實現水泵的自動化保護和報警。高位水池需要采集水位和出水口流量,并需要及時將液位數據通訊轉給泵站控制器實現高位水池的上水自動化控制。
2.4 聯戶表井自動控制
監測各入戶表數據,采集用戶用水數據,數據處理后進行水費征收,水費征收可考慮加入第三方收費服務。
2.5 視頻監測設施
視頻監測系統通過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實時分析前端攝像頭采集到的視頻數據,當視頻中出現任何闖入警戒區的人員和車輛,系統自動識別,并產生相應的告警。同時可以控制前端云臺或者高速球相機,實現對闖入人員的特寫抓拍和錄像,為下一步工作預留證據。
2.6 水質安全監控系統
依據《村鎮供水單位資質標準》(SL308-2004)5.1.4相關規定,睡姿采樣點按供水人口,每2萬人設一個。計劃考慮對末端處配置水質在線分析儀,監測參數包括PH/溫度、濁度、余氯和電導率。
2.7 人飲信息化系統
人飲信息化系統包括:供水工程自動化監控子系統、沙坡頭區“人飲一張圖”、沙坡頭區人飲門戶系統、工程管理子系統、水費管理子系統、沙坡頭區人飲移動APP和沙坡頭區人飲數據資源建設。
3 結束語
“互聯網+人飲”工程的建設是深入貫徹精準扶貧和脫貧銷號政策的需要,是降低運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提高水費收繳率,保證工程長期發揮效益的需要,是提升廣大城鄉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的需要,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緩解飲水供需矛盾的需要,同時也是響應國家及地方各級政策,樹立農村“互聯網+人飲”典型示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魏文密.彭陽縣“移動互聯網+農村人飲”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中國水利,2019-8.
[2] 陳鋒.農村飲水“建管服”改革及“移動互聯網 +人飲”技術在某縣的應用[J].數字化用戶,2017,023(05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