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明
【摘要】我校自2004年成立以來,一直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首先響應鎮里打造特色學校的號召,結合自身實際,圍繞一樓兩千多平方米大廳的14根方柱,設計并打造成集特色立體作品展示、書柜、國學經典、書畫展為一體的多功能可坐著閱讀的四面柱,使我校于2008年成為東莞市首批特色項目展示學校。后來,學校乘2019年創建東莞市第二批“品牌學校”之機,把剩下五千多平方米一樓大廳劃分為創美天地、完美空間、譽美廳、影像工筆坊、紙藝坊、悅美書吧、美讀吧、失物招領、書法長廊等區域,每間課室也通過整體設計,創新性地把原來的黑板報改為磁條張貼的流線型宣傳欄,通過校園文化的熏陶,對全體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關鍵詞】校園文化;小學生;德育;滲透
校園文化的內涵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學校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屬于學校物質文化的有:教學樓、圖書館、功能樓、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的綠化環境等;屬于學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文明班評比制度、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屬于學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名人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一、優美的校園環境可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
學校投標中的是專業校園文化設計公司團隊,同時學校也分別給每個功能區指定專門的負責人,并由一位美術專業畢業的行政負責設計把關,確保每個設計既符合實際又美觀得體。避免了以前單打獨斗、不倫不類的局部校園文化亂象。而專業的團隊和專業的老師把關出來的校園環境是整體的,經過深思熟慮的、與學校品牌相融合的高品質的產品,無形中也會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當一名小學生的審美水平提高后,對他以后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的,不管是自己的生活品味還是對美的鑒賞能力,小到自己的衣著,家庭布置,大到影響身邊的人和群體審美效應,無不體現了審美的重要性。
二、優美的校園環境可豐富小學生的知識水平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而我校劃分的多個功能區都是某個方面專業知識的濃縮和展現。比如,“創美天地”蘊含了許許多多航天、航海、創客、機器人等方面的知識;“完美空間”包含了很多“夢想課程”的諸多元素;“譽美廳”是學校的發展歷程和師資團隊建設;“影響工筆坊”里有照相機的發展史和工筆國畫的歷史;悅美書吧和美讀吧本身就是書籍的海洋,紙藝坊里有學校特色簡介和專業知識,而每間教室從新課桌到新風扇再到新宣傳欄的整體色調,圖書角和班牌、班務欄的設計無不展示著班級文化知識的潛移默化。
三、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可讓小學生有“家”的感覺
首先是把教學樓頂陳舊的立體標語更換成現在的教育理念“以教育之美,立時代新人”,更加符合了現在學校打造的“立美教育”品牌,其次對14條一樓大廳多功能特色柱子進行翻新升級改造——重新噴漆和更換展品,讓沉靜了近十年的柱子重新煥發新的光彩;接著對以前的一訓三風背景墻改造成風格統一又時尚的“立美教育”理念墻,添加了校徽和“立美教育”LOGO,成為校內外師生、來賓的合影、拍照打卡點;接著對一樓大廳右邊的場所改造成集休閑、閱讀為一體“悅美書吧”,學生可以坐在流線型的書柜凳上盡情地“書海暢游”;還把三個教學樓一樓樓梯旁空位改造成漂亮又實用的“美讀吧”和“失物招領”,而兩條通向辦公樓的走廊,也分別改造成“優秀作品長廊”和“紙藝坊”,拉開了進入我校升級改造重點場所的序幕,經過“紙藝坊”可以看到每條柱子上都掛滿了師生優秀紙藝作品照片和學校特色項目的簡介,然后進入目前最大面積的“影像工筆坊”,分別有實物展示、圖文并茂、形象鮮明的“照相機的歷史”和“工筆畫的發展”介紹,中間有“影像工筆畫的由來”、師資團隊、榮譽和作畫步驟介紹,還有投影儀和特制投影畫板,讓每位觀者都能一目了然并能親身體驗“影像工筆畫”這個既傳統又新鮮的藝術形式;然后進入碩果累累的“譽美廳”,其中有學校的主要榮譽牌匾、校歌、校徽和立美LOGO的詳細解讀,學校行政、各科組、市鎮教學能手歷屆畢業班合影、優秀學子的簡介等等;接著進入我校另外一個特色項目——夢想課程,以“完美空間”的形式展現,里面有課程、理念、師資、活動等的全方位立體介紹,讓每位觀者仿佛進入一個夢幻的色彩空間遨游;最后進入我們眼簾的是充滿科幻色彩的“創美天地”,里面是我校第三個特色項目——科技方面的介紹,里面有航天、航海、機器人、創客、榮譽墻等內容,觀者亦可以親自體驗航模、海模、車模、機器人等科技的魅力。
而對于學校二十多個教室的升級改造,得益于校長的信任和自己行政分管宣傳的職責所在,利用自己所學的美術知識,結合十幾年來參觀北京、安徽、湖南、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名校班級文化布置的精華,親自主筆、設計了適合我校的班級文化設施,包括班門口的博士帽外形的班牌,上面有班級口號、特色班名、科任相片、班級合影;教室后面把以前的黑板報大膽改造成與新課桌、新風扇相協調的充滿生機、綠意盎然的、可用磁鐵隨時更換內容的創意宣傳欄,配上與之相呼應的“圖書閣”,再加上左右兩邊豎式創意欄和班務欄、移動火炬班牌,仿佛讓人進入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學習空間,怎能不讓每位學子具有“家”的感覺、進入愉快的學習狀態呢?
四、簡陋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我校在未合并之前是由三間相對簡陋的農村“麻雀學校”組成的,小學校面積少,硬件不足,環境簡陋,更談不上校園文化布置了,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不但難出一些比較優秀的學子,還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比如,在墻壁上亂涂亂畫、言行舉止不文明,等等。從德育科粗略統計的表格可以看出合并前學生打架、破壞公物等違紀率從平均每學期二十多起下降到現在的零星幾起甚至沒有。
由此可見,優美的校園環境不但能提升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豐富小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能可讓小學生有“家”的感覺。那么,所有的這一切都將自然而然、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一位小學生的德育當中,取得積極向上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