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梅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50)
“食品工廠設計”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不僅具有知識性、實踐性,還有特別強的工程性,涵蓋的內容特別廣泛,不僅包括“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工業企業管理”“食品工藝學”“食品微生物學”等食品相關課程的知識,還包括給排水、供電、供氣等工程相關知識,以及食品工廠建設前后的技術經濟分析所需具備的技術經濟相關知識等。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食品工廠的設計,尤其是食品工廠工藝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資料并綜合運用所學和所歸納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食品、化工等生物相關工作奠定基礎[1-2]。
“食品工廠設計”是食品相關專業尤其是本科專業教學計劃中非常重要的課程,也是現代食品工程人員必需學習和掌握的課程之一。不管是建設新的食品工廠還是對現有的食品工廠進行改建或擴建,都必需具備“食品工廠設計”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且“食品工廠設計”對食品工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現代化的程度是其效能與管理的基礎。因此,課程的教學質量影響著從事食品專業相關工作學生的實踐能力,甚至影響著整個食品工業的發展。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設計相關的能力和工程實踐的技能,一般都會安排在第6 個或第7 個學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能夠熟練掌握食品工藝流程設計等知識,但是工程相關的知識較為陌生,且無任何平面制圖基礎,因此對食品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課程學習起來相對吃力。這也預示著“食品工廠設計”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總結在“食品工廠設計”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教學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一切教學任務都應該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進行設計和開展。課程內容繁多、復雜,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并以教學目標作為導向進行教學活動,才能較好地完成課程教學,達到教學目的。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課程目標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使得教學質量差強人意。根據“食品工廠設計”課程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食品工廠設計的能力,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
(1) 明確食品工廠工藝設計在總設計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生產工藝設計的范圍、內容、基本方法和步驟、要求等基本理論知識;
(2) 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給定的設計任務要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以及搜索的文獻資料,獨立完成某個食品工廠的生產工藝設計任務;
(3) 掌握生產工藝設計對公用工程設計的要求,了解公用工程設計的相關知識,能夠判斷工程設計是否符合食品工廠設計的特殊要求;
(4) 掌握食品工廠設計的有關規范標準及技術經濟分析等的內容和具體要求;
(5) 培養學生用簡潔的文字和簡單實用的圖表呈現調查結果的能力,掌握工藝設計說明書和工藝設計圖的有關內容、特點、表示方法、規范和標準等;
(6) 通過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收集資料、歸納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應監督學生樹立正確的工作作風,做到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等。
由以上課程教學目標可以看出,食品相關專業的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內容是食品工廠設計中的工藝設計,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學有所重”“學有所得”。
國內高校幾乎已經普及了多媒體教學,但是大多數教師依然施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即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對于“食品工廠設計”這樣一門實踐性較高的課程來說,迫切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用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形式將所教授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
課程的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比如近年來在高校中較為流行的“翻轉課堂”“慕課”“對分課堂”等新興的教學手段,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個人參與感。這些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用生動有趣的視頻、動畫等將生硬、高深的知識表述清楚,還可以擴展課程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查找相關資料并總結制作PPT,向全班展示。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夠培養其演講、表達能力,為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建設者和主導者,對于“食品工廠設計”來說,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這樣才能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3]。
普通院校食品相關專業引進的教師一般都是從教學、研究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或相關專業畢業的碩士或博士,幾乎無工廠實踐經歷,而且工程知識和經驗也不足,有的教師甚至不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然而,“食品工廠設計”是一門實踐工程性的課程,缺乏工廠實踐經歷和工程教育背景的教師很難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
學生課程成績評定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考核內容大多是教材上的基礎理論知識或是一些簡單幾何圖形的繪制。但是這種考核方式不適用于實踐性較高的課程。根據“食品工廠設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為了強調課程設計實踐的重要性,該課程成績評定應該降低一次性的考試比例,著重制定實踐考核方案,且至少占總成績的60%。例如,參觀某食品工廠后,進行某個產品的工藝流程設計占50%,車間平面布置的設計占30%,整個設計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占20%。增加實踐考核方案的課程考核體系能夠更全面、準確、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成績,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4]。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考核方案建議見圖1。

圖1 “食品工廠設計”課程考核方案建議
一些應用型大學和農林院校的食品相關專業并沒有工程教育認證的硬性規定,開設該課程的目的也只是為了達到學科學分要求,且對食品工廠設計類的論文數量并無要求。因此,課程的學習得不到相關領導及教師的重視,這也是該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客觀問題。
“食品工廠設計”是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是食品工廠工業化生產安全、衛生、營養食品的基礎[5]。在課程的教學中不僅需要不斷總結現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受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還要深挖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著力開發學生的潛力,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