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澤,國 果,孫大利,江 璽,周羅雄,王澤蘭,孫曉紅,羅 鵬
(貴州醫科大學食品科學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功能性食品學”是由食品科學、預防醫學等專業內容相融通的一門綜合應用必修課程,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系十分密切且實踐性非常強的應用型學科,內容涉及“食品化學”“儀器分析”“生理學”“營養學”“食品工藝學”等,將多門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知識的有機整理和應用,一般安排在大三學年進行[1-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返校時間推遲,為落實各級教育部門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的總體要求,貴州醫科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功能性食品教研室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平臺,探究“功能性食品學”課程線上教學相關實施辦法,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線上學習條件,確保“功能性食品學”線上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教研室于2020 年3 月至5 月中旬“功能性食品學”線上教學實踐的具體做法、教學反饋等總結如下。
按照學校原定開學計劃,針對所授課班級學生不能返校的實際情況,于本學期3 月開學前,教研室全體教師通過騰訊會議進行“功能性食品學”課程網上集體備課,共同探究制定線上教學方案,借助各類教學資源,提前準備并實施線上教學。就線上授課的主要事項達成以下共識:①因雨課堂在學校學生中的使用普及率很高,且學生滿意度較好,線上授課平臺以雨課堂為主,以微信、騰訊QQ、騰訊會議、釘釘等其他平臺為輔,授課方式可采用直播、錄播等形式,因考慮到貴州部分山區學生網絡信號問題,建議以錄播為主;②總授課學時按照原計劃36 個學時不變,將講授24 個理論學時全部調整為線上授課,剩余12 個實驗學時待學生返校后再依情況而逐步實施;③因考慮線上授課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網絡流量影響,教學內容需進一步優化,講授部分要精煉并注重要點,每次課堂適當布置課程作業并給學生推送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學習平臺動態監控學生學習情況;④加強與學工輔導員、班主任和班級學生干部的聯系,協同參與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各種突發問題。
線上教學不僅考驗教師,同時也考驗學生。學生由原來的面對面學習方式轉變為線上學習方式,是面臨的突出問題。由于缺乏線下課堂情境中的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缺乏有效的監督,同時受網絡信號、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居家學習的自由度大,如不加強學生的紀律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線上教學效果定會大打折扣[3]。
基于此,為確保線上教學能達到預期效果,教研室在正式開課前針對學生教學主體進行了一系列組織動員,主要包括:①針對雨課堂等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進行指導,確保正式開課后所有學生都能對課件學習、習題練習等功能熟練使用;②發布線上授課的課程設計,授課前1 周通過雨課堂平臺推送下次授課的相關學習要點,提醒學生提前進行課程預習,線上授課期間利用授課平臺進行隨機點名或布置課堂課后作業,確定每周五下午為知識答疑時間,學生將問題通過QQ 私信方式提前反饋給授課教師;③由班級學習委員收集每次課堂的筆記照片,匯總后于下次授課前發送至授課教師;④根據教學平臺反饋數據,對于規定時間內未完成課件學習和課程作業的學生在平時成績中給予一定的扣分,累計達3 次以上平時成績不合格,進一步約束和督促學生。
“功能性食品學”作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程,即便在正常時期的線下教學中也存在許多難疑點[4],而線上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難題,不影響教學效果,需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精準設計和教學進度的合理安排。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教研室以周才瓊教授主編的《功能性食品學》[5]為主,借助劉靜波教授主編的《功能食品學》[6]等專業書籍,這樣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有主線的引導支撐,同時又能進一步擴充行業相關知識結構。其次,在教學內容設定上,課程主要按照功能性食品緒論、保健食品功能因子、保健食品的原料資源及功能作用和保健食品評價的基本原理方法等5 個部分內容進行講述,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較合理的安排,有序地確保線上教學的進度。另外,在教學實踐中,教研室授課教師嚴格按照前期線上教學方案進行線上授課,在教學內容上做到精簡扼要,如在功能食品的功能因子和原料資源方面,授課教師僅選擇其中幾種代表性的功能因子和原料資源進行線上講授,其他的功能性因子和原料資源則通過課程作業的形式安排給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讓授課教師由單純的“網絡主播”變為“導播”[3],增添了教與學的樂趣。最后,教師在固定時間段通過雨課堂平臺集中答疑學生學習期間的反饋問題,對評估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度安排、學生學習效果具有指示性作用。
通過2020 年3 月至5 月上旬近2 個半月的線上教學,通過授課教師和教學平臺反饋數據得出,授課班級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時參與線上學習、作業提交、問題反饋,僅有一名學生因家在山區且家中住房裝修,學習時間受到影響。詳細了解該生情況后,授課教師將相關學習資料單獨發送給該生,并定期與該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溝通,盡量減少環境因素對學生學習產生的不利影響。
為進一步掌握線上教學的實際效果,教研室針對授課班級學生進行線上教學問卷調查,對調查數據統計整理發現:73%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設置時間合理,在課程時間內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認為線上教學課程的難度和重點內容合理清晰占學生總數的82%;而學生在授課方式的喜歡程度上,45%的學生還是更喜歡傳統的面授方式,對于網絡直播授課、網絡錄播授課、網上資源與課程相結合3 種方式上,學生喜歡程度基本一致;線上教學的優點方面(多選),77%的學生認為其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有36%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能夠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此外,33%認為音頻視頻結合的授課內容富有趣味性和表現力;而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上(多選),61%的學生感覺課下學習任務量太大,同時近50%的學生反饋線上教學缺乏教學互動環節。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功能性食品學”課程通過前期線上教學準備、近2 個半月線上教學實施過程的切身體會和學生問卷反饋,絕大部分學生能較快適應線上教學的授課方式,線上教學較好地提供并滿足了學生正常學習的需求,“功能性食品學”總體教學效果基本達到預期。但目前,線上教學有利有弊,就授課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學生學習期間有效監督、教學效果評估等教與學、學與管方面需要進一步思考探究。同時,待學生正式返校后,如何做好“功能性食品學”線上教學與線下授課的有序銜接、查漏補缺,圍繞教學目標要求創新改革教學手段,也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