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武
關鍵詞:中等職學校;擺脫招生困境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6 — 0130 — 04
近年來,在中等職業教育在“曲折發展,總體向好”的背景下,中職學校招生難,仍然是困擾和阻礙中職教育發展的瓶頸,這種情況在經欠發達后地區表現尤為突出。這一困局的產生原因既有社會偏見、學校辦學問題,也有政府體制機制僵化、管理上缺位、措施不力等因素,還有企業經營管理和用工上的短視等誘因。所以看似簡單的招生難的問題需要多方協手、共同努力才能破解。中職學校,我們的努力方向是:夯實辦學基礎,提高辦學質量,堅持培育社會急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的勞動者的辦學宗旨,從根本上擺脫招生困境,實現學校永續發展。
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對中職學校財政經費支持不足,實訓設備更新主要依賴國家的專項資金,經常出現:一是因為國家專項資金的使用有時間限制,可能短期內大量更新實訓設備,導致一些設備冗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設備更新迭代不順暢;二是因為地方政府不能按要求匹配資金,長時間申請不到國家項目,導致實訓設備歷經多年無法更新,學生只能在已經過時的設備上練習已經淘汰的技能。我們培養的學生與行業企業需求脫節,不被企業接受,很難找到較理想的工作,從而使社會對中職的認可度降低,招生工作變成“找生”工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職業教育的評價體系應該突出完整性、連續性、互動性和科學性,充分發揮第三方的考評作用,體現出教育評價體系的客觀合理適用。我們目前還停滯在期末一考定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考核缺失或形式化。我們國家的多數中等職業教育是寬進寬出,只發學歷、不管能力。即招生無門檻、畢業無難度。學生畢業完全由學校說了算,文化基礎、專業理論的考試及專業技能的考核形同虛設,這點從畢業率就能體現出來,只要沒被開除或者中途輟學,所有學生都能畢業,雖然實際操作能力很弱,但一樣能拿到技能等級鑒定證,但最終得不到企業和社會認可,就業質量低,收入待遇差,發展空間小,最終影響學校整體社會形象,家長拒絕選擇中等職業學校也是情理之中,這一點全國都存在,經濟落后地區更明顯,黑龍江省可以說是重災區,某種程度上已經形成一種從學苗到畢業生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不被認可的教育,招生難度可想而知。
職業學校的任務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技能型人才。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掌握最新的技能才能被企業歡迎。但現在多數中職學校還是按照提前給學生訂好的教材內容上課,而出版的教材往往幾年都不進行內容的更新,這種情況在普通教育沒問題,但是對于職業教育就會有問題,如果我們教給學生的都是已經淘汰的技術、技能,企業怎能可能認可我們的畢業生而錄用他們,我們不僅沒有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勞動者,而且浪費了孩子們的大好年華,甚至不如企業自己培養的徒工效果好,我們的教育當然就成了被詬病的教育,家長不放心、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中職學校的心情完全能理解。
以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例,近二十年平均每年退休12人左右,這期間總計進入人員為26人,最近十年幾乎沒進入新人,導致學校教師老齡化非常嚴重,平均年齡將近48歲,而且專業課教師絕大部分是從文化課改行而來,好在經過多年磨練和學習,勉強能夠應付,但老教師的學習能力越來越難以跟上新技術的發展,專業師資嚴重不足,教學質量根本無法保證。如果沒有優秀的專業課教師作保障,根本無法完成特色教育,更無從談及辦學吸引力,招生難是必然的。
在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基礎上地市級要建立職業教育設備更新專項資金,并納入預算,形成設備更新的資金長效機制,避免有錢時蜂擁而上,沒錢時數年不更新,造成一方面設備更新嚴重斷代,另一方面部分集中更換的設備還未使用已經過時的現象,應保證學校的設備與行業企業的設備更新基本同步,力爭做到學生在校學習和實操設備環境與未來的工作設備環境基本一致,做到工、學無縫銜接。
職業教育要為經濟發展服務,要與企業生產相契合,教材與課程要與行業和企業要求相一致,在教材建設過程中要把行業標準和企業要求吸納進來,我們培養的人才要符合未來的需求標準,不能閉門造車。教材可以校本化、手冊化,讓學生直接學習到本專業最實際、最前沿、最實用的知識;教學過程工作化,上課的形式和生產實際相銜接,即可以弱化學習與工作之間的界限,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感受到未來的工作特點和崗位要求,做到學以致用,而且可以激發學生自己動手的學習興趣。事實上,現代學徒制和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精髓就在于此,校企協作和產教融合需要多方配合逐步建立形成,但是教材體系和課程體系可以先行開展,這些改革在學校教學環節基本可以實現,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
學習德國等職業教育發展好的國家的先進經驗,采取 “寬進嚴出”的培養策略,建立具有完整性、連續性、互動性和科學性的中等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完整性原則要求評價的思維模式追求的不是學生對學科知識體系完整性的物理性存儲,而是對工作過程完整性的生物性把握,包括專業能力、工作技巧和與人溝通的能力。連續性原則關注的不僅是學生能力的初始條件和終端狀態,更重視其起點與終點之間的漸進式發展提升過程,也就是現在經常提出并應用的形成性考核。互動性原則要淡化教師的“一言堂”,要強調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我們的教師既是老師又是師傅,我們的學員既是學生又是徒弟,既要有深入淺出的理論講解,又要有手把手的實際操作指導,這也是職業教育區別于傳統普通教育的顯著特征之一。科學性原則強調職業科學,要求評價的模式是教育的普遍規律與職業教育的特殊規律性相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包括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作為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職業實踐所需的行動能力應該作為教育評價的邏輯起點,把職業科學作為職業教育的母體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工作,特別是職業教育的評價體系更應該建立就業驅動機制,培養的學生合格與否要以行業標準和企業要求為標準。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必須建立自己的突出職業技能的評價體系,辦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真正培育出有別于普通教育畢業生的應用型學生,也才能形成職業教育特有的光芒,產生魅力獨具的吸引力。
效仿經濟發達地區如廣東、上海的做法,建立起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的長效機制,一定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師資隊伍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各個學校自行按需自主聘任,每次聘任都要產生落聘的教師,由政府統一組織落聘教師進行業務學習和思想教育,學習之后再次聘任仍然沒有獲得聘任,說明該教師不勝任教師崗位工作,就可以強制離開教育隊伍,從體制機制上徹底解決教師引入難,引入之后退出更難的實際問題,現在比較普遍的職業倦怠問題不能只是思想教育,還要從體制機制入手,清晰規范的教師的引入和退出機制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以上的幾種問題。同時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通過“請進來”與“送出去”結合,真正能夠把技能高、品質優的能工巧匠“請進來”,配套高級技師引入學校的政策機制,既可以提高兼職教師的專業性,又可以貼近市場實際,還能夠避免專業更新之后教師大面積改行;同時優先選送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上高校”、“下企業”,實現專任教師的“學歷”、“能力”再提升。對內培訓與對外招聘相結合優化師資隊伍結構,通過“評、聘、培、訓、考、引”等方式,促進專業化師資水平不斷提高,以滿足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技能型、工匠型人才的需求。
市場經濟條件下,專業建設的管理應該是勞動市場導向,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側和職業學校供給側的契合應該由市場杠桿進行調節。作為職業學校首先要建立起3-5年的中短期專業建設規劃,其依據就應該是經濟發展走向帶動的人才市場需求和學生及家長的求職需求,在此基礎上還要主動建立職業咨詢和就業指導中心,對求學者進行正向引導,不能消極應對學生和家長的要求,特別是北方地區家長保守,“學而優則仕”的觀念特別強,如果不做指導,絕大多數家長會選擇讀高中,讀職業高中也會選擇升學或者服務類專業,所以要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前提下建立學校專業委員會或就業指導機構對學生專業選擇進行疏導,才能建立起既滿足學生及家長的需求,也能按照經濟發展趨勢配置調整專業,黑龍江作為老工業基地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調整布局。
政府要徹底打通中等職業學校升學的通道,使中職學生升入應用型高職專、本科和研究生渠道暢通,徹底消除中職學生提升發展的“天花板”,讓他們與普通高中學生擁有同等發展空間,使中職學生在直接就業和選擇升學方面擁有充分自由的選擇權,讓部分有著進一步求學欲望和學習能力的學生能夠有足夠的升學選擇空間,未來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和發展空間要遠遠大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的市場需求,徹底消除社會分層帶來的選擇性阻礙,這樣可以逐步消除部分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的偏見。
地方保護主義是黑龍江省幾所中職學校招生困境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政府主導打破目前招生方面的地方保護主義,打開區域行政壁壘,學校之間產生競爭機制,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考察了解做出自己的選擇。地方保護主義的始作俑者是政府,解鈴還須系鈴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有賴于地方政府相互協同,打破地方塊壘,讓學生有更多的職業學校可以選擇。能夠讓更多的學生有學可上,有助于本地區中職教育的整體發展。否則,一些學生因為沒有一定的職業學校可供選擇,寧肯不上學也不愿意選擇一個自己不滿意的中職學校或者根本無法接受的專業,這會嚴重降低中職學校的吸引力,也會導致在校生較高的輟學率和流失率,據調查黑龍江省中職學校學生年流失率普遍在15%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我們應該以地市一級為單位,地方政府要從本市中等職業教育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做到中職學校發展一盤棋,形成一個統一的中職招生市場,打破各個地區的招生限制,各個學校共享中學生的信息資源,區劃內的中職學校在同一起跑線展開競爭,還可以橫向聯合,建設幾個有專業特色的職教學團,現在每個行政縣都建立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大同小異,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嚴重,為了生存只能采取地方保護方式,人為降低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而自由競爭和橫向聯合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資源配置作用,那些辦學條件好、教學管理優秀的中職學校將會獲得更好的發展,而那些條件差、教學和管理落后的學校將會被逐漸淘汰,逐步建成特色鮮明、有規模、質量高、有吸引力的職業教育機構。會從整體上提升中職學校辦學質量,提高社會對于中職學校的認可度,從政府層面較好的解決中職學校招生難的實際問題,一解決了學生學技能的需要,二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三集中力量打造特色職業教育。地方保護主義的破除,還需要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對各個地區招生的地方保護主義行為進行干預,努力推動中職學校的合并重組,從而減少中職學校地方招生保護主義的阻力。
在產教融合上政府要積極主動,不能缺位。黑龍江地區的企業生存比較困難,普遍開工不足,多數企業不具備吸納實習生的能力。通過走訪大量企業了解到,職工斷代嚴重,20至40歲的工人占比非常低,其原因一是開工不足時無法承擔太多工人,二是培養成型的工人因為任務不多或待遇太低而離開。企業寧可在訂單多的時候花高價聘請熟練技師,也不愿意自己培養年輕人。如果政府能學習經濟發達地區的做法,在單身宿舍、食堂、保險、落戶等各方面給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以支持,完全可以為我們的學生創造在本地實習、就業的環境,在本地生活習慣一致,人文環境適應,離父母又近,學生本地就業的概率會大大提高,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職業院校學生的認知實習、工學交替實習、跟崗和頂崗實習也可以本土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落后地區適齡勞動力大量外流的問題,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看似簡單的招生難的問題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來完成,政府要站位高,從體制機制到政策到資金給予職業學校大力支持;學校要創新辦學新理念,強化職業教育思維與模式重塑,與普通教育真正切割;企業要積極融入職業教育教育教學全過程,多措并舉,黑龍江省的職業教育會迅猛發展,招生難的問題隨之化解。
〔參 考 文 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要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1
〔2〕王繼平.中國教育改革大系.職業教育卷〔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01.
〔3〕菲力克斯.勞乃爾,羅伯特.邁克林.趙志群.國際職業教育科學研究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6.
〔4〕陳靜靜.從社會分層的視角探微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難題〔J〕.職業教育研究,2007,(07).
〔5〕苗曉丹.創新背景下的德國職業教育體系及質量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01).
〔6〕王繼平.新時代職業教育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與施工藍圖〔EB/OL〕 http://study.enaea.edu.cn,2019.3
〔7〕邢暉.教練型教師〔EB/OL〕 http://study.enaea.edu.cn,2019,3.
〔8〕郭靜.中等職業教育的形勢與路徑〔EB/OL〕http://study.enaea.edu.cn,2019,3
〔9〕竇祥國.中職學校招生難的原因與對策〔J〕.業,2018,(02):117-118.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