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突發事件下推出的慕課教學,望聞問切中的教學探索值得思考。本文從慕課教學的理論與教學目標出發,結合建構主義設計課程,通過對教學過程調查分析,提出慕課教學建議:教育理論來指導課程設計;教師主導下建立積極向善的課堂文化;網上慕課需良好師生信任;慕課教學手段需多元開放正向激勵。
【關鍵詞】慕課教學;建構主義;課程設計;協同規則
引言
教育部于2月發布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各高校在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了教育活動的組織工作。
作為一線教師從接到通知到線上課程如期開課,前后不足一個月,一邊開課、一邊摸索改進,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效果不斷提升,值得總結。
1.網上慕課教學整體規劃的理論基礎與目標
1.1網上教學的理論基礎
(1)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倡導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善于學習的終身學習者,通過自我控制完成學習過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評價能力、反思與批判能力,具備創新精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新的知識觀改變傳統教學,使教學的中心由教師向學生轉移。
(2)教育4.0全球框架重新定義的高質量學習。新經濟中的高質量學習的定義為我們提供了思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一份名為《未來學校: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定義新的教育模式》的報告,提出了“教育4.0全球框架”,對新經濟中的高質量學習進行重新定義,呼吁全球教育系統實現學習內容和學習體驗的八個關鍵轉變,展示了獨特的教育創新模式、促進教育創新的相關機制、目前取得的成就及產生的影響。
(3)學習的四大支柱思想。學習的四大支柱理論源于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核心思想: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學會學習的教育目的的思想,即教育要使學習者“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 。教育是更多是培養學習者內在的認知邏輯、有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活動。
1.2網上教學的目標
線上教學是一種基于對教學的理性認識,運用全新教學工具的嘗試和創新。網上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學習和交流,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學習、學會協作。
1.3建構主義思路下的課程設計導向
全網開展遠程教學,是推動學生和老師共同學習的過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開展知識建構的過程,是將教學轉為一種認知過程,實現教學主體的切換,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真正變成以學生為主的學,再從學生自主的學再轉化為會學。在課程設計中,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混合,達到師生之間合作共享,從內容參與、工具選擇到開環學習活動等多環節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人文精神,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2.慕課課程設計的起點和達成共識的協同規則
2.1課程設計的起點
(1)授課方式的選擇。本學期本人開設的課程是專業基礎課《中級財務會計》。該課程銜接上學期課程,故師生間比較熟悉,這為本次遠程開課奠定了溝通基礎。在接到在線教學授課通知后,本門課程選擇了“慕課+PPT+網絡答疑”的授課方式(事實上在授課過程中根據需要部分增加了直播授課)。
(2)授課對象的特點。當前在校的學生已是00后的Z世代,他們出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是受互聯網、即時通訊、智能手機等科技產物影響最大的一代人,他們更習慣于使用移動工具溝通交流,更有規則意識,也更適應通過互聯網實現目標。
(3)遠程授課的特點。遠程授課會使學習參與者存在個體間的時空不一致,從而為個體提供了學習彈性和自由度的提升,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實現彈性教學,學生能自主安排學習活動實現學習目標;但也極大考驗師生雙方學習團隊的協作性和個體的自控力,對教學的要求也更高。
遠程授課需要教師合理有效組織教學活動,充分運用多種科技手段來支持教學,內容上要提供給學生更多可選的開放資源,教學雙方還必須建立共識,基于共識的協作才能順暢開展網上教學。
2.2跨越時空的協同規則和共識
為了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協同,需要約定規則。
(1)學習動機共識。在學校環境中,群體共同學習會導致大部分人會按照多數人的行為一起行動,即便學習動機不很清晰的學生也會在群體行為中行動。但在完全由自己控制的環境下,變為自我驅動學習需要強烈的學習動機,才能喚起學習意識并轉化為自覺學習行為,從而達到我們跨越時空所需的主動探索參與學習的效果。通過學習內容吸引學生外,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在歷史中找到參照環境,思考學習的價值所在,學會自控與自律。
(2)遠程協同的規則框架。在框架規則下進行協同,才有可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了解規則、按規則協同。規則包括:課程學習環節的規則、課程交流中的表達方式的規則、平臺傳播方式的規則,以及對上述規則的理解和想法的統一。
特別強調互聯網表達觀點是我們溝通的起點。雖然表達可以直抵群的每一個人,但必須恪守政治底線和倫理底線,同時在線上討論時要包容不同觀點,切不可斷章取義、傷害他人。
(3)事先約定供選擇的備用平臺工具。學校指定的平臺是學習通,我們課程的備用工具包括:曉黑板、微信,即時信息溝通工具;騰訊會議,在網上答疑時按需啟用直播的工具;美篇,在閱讀中生成圖文鏈接共享的工具。
(4)課程規則和學習環節。為了讓學生們完全理解授課規則,多次對新模式的細節進行解讀。從開課之初的興奮感,到執行一周的細化解讀,讓學生在逐步進入學習狀態的過程中,理解授課的環節和學習協同的規則。
在選擇了“慕課+PPT模式”之后,課程學習環節設置如下環節:慕課自學;案例小討論;筆記和課堂作業;答疑直播等。通過直播方式課程對每一個環節逐一解釋。
(5)循序漸進解讀課程規則,讓參與者從理解到接受、再到行成習慣。首次課程的時點是在一個懶散假期后,大家是以好奇的方式來參與。第一次的溝通要點是開課的鋪墊,將課程授課的方式、規則大致介紹,具體在操作和開展中會遇到的問題尚不是很清晰,需逐漸消除不確定性。在聽取部分學生反饋的基礎上直播了第二次溝通課,系統與大家對小組討論和慕課的使用問題進行溝通,消除學生對新模式的疑慮。
3.在慕課探索實踐中及時調查掌握學習動態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不定期在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以下是幾次調查情況及反映出的問題和教學調整的方向:
3.1第一次課上課前,調查慕課預習情況
投票參與率(投票人數/總選課人數)為85.33%。投票結果顯示89.84%的學生已經自覺按約定的規則在行動,學生遠程的協同值得期待。但考慮到還有22位學生沒有參與調查,有近1/4的學生仍然游離在課程要求之外,需要動態掌握這些學生的學習情況。
3.2一周教學結束后,對學習情況的自我評價及引導調查
參與統計的人數135人,投票參與率(投票人數/總選課人數)為90%。
(1)是否按要求看慕課和教材,并給出自我評價。自我評價為90分以上占49.63%,70-89分占42.96%,50-69分占5.93%,50分以下占1.48%。按照每個平均分值段給予一個中間值賦值,對自己一周學習自我評價的期望值為85.6分。學生對這段時間自主學習的自我評價整體比較滿意。
(2)對目前的學習進度的調查。學習進度合適占85.93%,認為學習進度太快的同學占比11.11%,說明需進行分類指導。
(3)針對學習的流程,設計了三個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本課程的模式是“慕課+PPT”,你是否發現PPT和教材的內容比慕課要多?你是怎么安排你的學習程序的(這個問題隱含著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學習程序來自覺安排你的學習)? 91.11%的學生發現了慕課內容少于老師的PPT內容,這也引發大家對慕課模式的思考。關于對學習程序的選擇上,比較多元, 11.11%的學生認為有點拖拉、有幾個環節沒做,其余學生都有自己的程序。
對于是否需要自己安排一個基本的學習流程的問題,統計結果顯示,馬上進行自我驅動根據自己情況制定流程的占67.41%,認為現在沒有必要之后或許需要的占31.11%。這說明很多學生已經意識到亂作一團的學習狀況必須要著手改善。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量身定制自我驅動。
最后設計了一個開放調查,收到學生的很多中肯的建議。在后續的教學環節中一一嘗試。
3.3針對討論區不熱烈的原因調查
在進行分組討論后,每次課會安排五個小組分別選題討論,并掛上討論區。但討論熱度不夠。三周后針對討論區和直播內容做了調查:
(1)討論區問題發帖不多的原因。有問題可以自己解決的占58.18%,課下太忙和不喜歡實名制均占30%,不懂讓人知道很丟人占27.27%。
(2)討論區回復帖不多的原因。討論區回復帖也不多的前三個原因分別是:沒懂問題的意思占43.64%,面對面交流更好占35.45%,不想看太花時間占33.64%。
調查說明學生討論區的討論不感興趣者多。這需要反思一下教學中對討論問題的設計和討論質量。
(3)對大家作為發帖回應的態度進行調查。希望從我的觀點出發得到進一步拓展占60.00%,同意與否不重要中肯討論重要占53.64%,討論熱烈是對發帖人的肯定占29.09%。
(4)布置的作業是否需要對重點進行直播講解。有必要的占76.4%,無所謂的20.9%,沒有必要的占2.7%。之后增加了習題集中講解。
(5)隨堂練習頻率。大部分學生覺得目前一周一次比較合適,固定時間在每周四課程結束的半小時內進行練習比較好。尊重了學生的意見,也強調了每周的隨堂練習的規則。
3.4運用開放式問卷調查了解疑惑并答疑
在存貨、無形資產、固定資產、金融資產等章節結束時,均作了開放式的問題統計問卷調查,在歸納了這些章節的問題后,專門設置了時段,制作講解課件直播講解達到較好的答疑解惑的目的。
4.本學期慕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4.1慕課教學的課程設計需要教育理論指導
“教育4.0全球框架”對新經濟中的高質量學習進行重新定義并呼吁全球教育系統需要實現學習內容和學習體驗的關鍵轉變,培養“以人為本的技能”(human-centric skills)” 。強調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包容學習、基于問題的合作學習,以及自主驅動的學習等等。這些教學理論貫穿在慕課教學設計中,強調互相的尊重、合作與包容、自主驅動,學生和教師雙方的教學體驗均需要關注。
4.2慕課教學的課堂文化需要在教師主導下建立
在慕課教學模式應建立積極包容的課堂文化。課堂文化是需要以教師為主導逐漸形成,不僅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教學價值取向和教學思維,同時也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慕課在整個教學環節是引入學習與突出重點的作用,因此視頻時長占用每次課不超過半小時,剩余時間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討論和思考,將學習的主動權放在學生手中。在慕課教學中解疑答惑以及討論溝通都需要在網上展開,課堂文化積極包容是有力保障。
4.3慕課教學需要建立起良好師生信任關系
師生溝通的起點是信任,互為尊重、互相學習,信任感會讓教學順利許多。要包容學生開始時的忙亂無序,然后通過適應并不斷調整梳理與建議,引導部分有學習意識的學生激活群體的學習動能,激活全班同學的學習動能。在互信的環境下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自覺學習能力、與他人協作的能力以及系統化思考能力等。
4.4慕課教學手段需多元開放,凡有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均可用,以正向激勵實現課堂開環
(1)組織小組討論和互動。從隨機分配形成小組,到小組成員的協作與自我管理,從閱讀資料的拓展、內容的討論到成果展示,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在討論區回復互動。整個過程對學生和老師都很有啟發。
(2)多渠道學情信息的收集與及時反饋。多種渠道的問題反饋,通過及時發問卷了解學習情況。在問卷中埋設引導問題,讓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啟用學生小助手,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協助老師了解學生想法。
(3)學習留白,教學的動態調節與規律化并行不悖。給予學生自學時間的同時,也提供給學生大量可選的閱讀材料,供其學習思考和探索。望聞問切進行教學調整,在教學計劃大致不變的前提下考慮教學中的變化,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規律化授課、規律化測試推動學生的學習思考。定時定量學習檢測,讓教師掌握學生情況,也讓學生有準確的自我認知。
(4)去除過度的形式化,貼近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率。線上課程的開展是系統工程,不是一門課而是多門課同時展開。需要充分考慮多學科線上教學對學生信息負載的影響。當所有課程進入信息轟炸時,學生必然從好奇興奮轉向疲憊怠慢,令學習效率和體驗大為降低。
簡化流程,降低額外信息負載,去除過度的形式化,給予學生充分信任,并通過各種線上手段輔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加強學習指導;通過系統數據,觀察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個別督促;增加閱讀材料文獻,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系統思維能力;有效互動、及時反饋、及時答疑解惑,提升學生線上學習體驗。
從教學內容設計、學習流程設計、學習協作活動設計、學習問題反饋設計到學習評價設計等多個方面進行組織,以較好的師生互動,通過線上的各種方式實現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在專業學習中實現教育教學目標。本次探索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唐科莉,張娜.未來學校的八大特征,[J/OL],https://mp.weixin.qq.com,2020-03-20.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崔允漷.不要只考慮教,更重要是學。老師轉戰線上,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心,[J/OL],https://mp.weixin.qq.com,2020-03-27.
作者簡介:黃慧(1974-),女,漢族,江蘇揚州人,華東師范大學碩士,上海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研究領域企業社會責任、環境會計、會計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