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海艷 李早暘
【摘 要】本文闡述廣西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的背景及意義,針對廣西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中存在的高職層次中外合作辦學規模小和層次單一、缺乏專業建設國際化“走出去”的積極動機和有效的協調或聯動機制、有效資源不足等問題,提出建設路徑: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化人才需求研究;借鑒國內先進職業院校職業教育“走出去”的經驗;探索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職業教育標準的開發;構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走出去”的“政產學企”聯動機制。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專業 ?國際化建設 ?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C-0036-04
一、廣西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的背景
(一)東盟國家電子商務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專業人才短缺。電子商務行業一直是東南亞互聯網經濟增長最快的領域,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發展模式與產業整體規劃研究報告》預計,到2025年東南亞地區網絡經濟將增長至2000億美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880億美元。在巨大市場潛力的吸引之下,來自中國及其他國家的電子商務巨頭先后進入東盟電子商務市場,如阿里巴巴收購了東盟知名電子商務品牌Lazada,并計劃在東盟6個國家開設網站銷售中國商品;京東不僅與泰國企業共同完成了JD Central,還在印度尼西亞擴大了物流設施網;騰訊旗下的shopee成為東盟電子商務市場排名前三的電子商務平臺,Wish平臺已躋身東南亞電子商務 APP 下載量前五之列。與此同時,以Tokopedia為代表的印度尼西亞本土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勢頭迅猛,在東盟電子商務市場上獨領風騷。為推動和支持當地電子商務發展,東盟國家于2018年簽署了旨在促進區域內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便利化的《東盟電子商務協議》,以此為東盟國家電子商務應用創造互信環境,推動電子商務應用,促進經濟增長。電子商務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了東盟國家對互聯網經濟人才的需求,谷歌和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Temasek)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互聯網經濟從業人員增長率需要達到10%才能充分滿足發展的需要,電子商務部門的雇員增長率將因此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缺乏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人才也被認為是當前東盟國家電子商務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二)“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效實施對高職教育“走出去”提出新的要求。“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深入推進,對我國教育行業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提出了要求,高職教育也必須順應國家對外開放的需要,為境外區域教育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推動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注重培養符合中國企業海外生產經營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的要求;教育部印發的《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也把鼓勵中國優質職業教育配合高鐵、電信運營等行業企業“走出去”,探索開展多種形式的境外合作辦學,合作設立職業院校、培訓中心,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和項目,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當地急需的各類“一帶一路”建設者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配合企業“走出去”發展的需求,與奔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境外合作辦學,培養企業在當地生產經營所需的本土專業人才,成為高職院校面臨的新挑戰。
(三)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成效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走出去”奠定扎實基礎。經過多年的努力,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在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僅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的院校建立了一定規模的海外合作,而且形成了層次豐富、內容多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方式,開展了包括學生交流、師資互派、短期文化體驗、國商學子看世界、中外合作辦學等多種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2006年至今,學院共接待了來自友好合作院校的代表團400多人次,向國外派出交流學習教師140余人次,派出1300多名學生到國外留學,接收了來自越南、泰國的450多名學生交流學習。與此同時,學院國際學生教育穩步提升,自2017年開始,學院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區域招收國際學生,共招收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等15個國家的240名學生,其中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在內的學歷生,開始探索“漢語言+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國際學生培養模式。
二、廣西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探索職業教育標準輸出的有效路徑。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個全新的專業,以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行業迅速發展為依托,以培養行業發展所需專門人才為目的,在較為成熟的行業發展態勢下尋找并確立了一定的職業標準和與之相符的職業教育標準。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積極與國外高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協商合作,有利于輸出技術智慧、開拓跨境電子商務職業教育標準輸出的有效路徑。通過東盟職業教育論壇項目、東盟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項目、東盟職業教育合作項目等途徑,傳播我國在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的職業教育先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等,可為與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的其他專業或專業群的國際化建設提供參考和實踐指導。
(二)構建高職教育國際合作新模式。“一帶一路”建設給高職教育國際合作創造了發展機遇。通過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在秉持平等互利、開放包容、創新共享的理念基礎上,多渠道建設合作交流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的探索;從政策、經費、行業參與等方面構建完善的保障體系,建設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教學能力水平的師資團隊,構建既突出專業特色又能接軌國際的課程體系,開發適用于國際化教學的教材課件,探索適合東盟區域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國際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構建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新模式。
(三)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品牌專業。高職院校及專業的國際化建設,是國家衡量高水平院校與高水平專業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要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品牌專業,專業國際化必然成為專業建設的突破點之一。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的優勢專業群—— 國際商務專業群本身就具有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與國際商務活動高度關聯的特色,但長期以來一直以國際化內容引入為主,缺乏“走出去”的有效實踐。起源于國際商務專業的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通過整合校企合作及行業發展資源優勢,開展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探索實踐,把專業國際化建設作為品牌專業建設的要素之一,能夠促進高職院校不斷突出辦學特色、提高社會聲譽,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向高水平院校的建設目標邁進。
三、廣西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現狀
(一)高職層次中外合作辦學規模小、專業建設國際化層次單一。我國是世界第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2018年全國各類國際合作辦學機構、項目達2385個,高等教育已成為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重要紐帶。但因受多方因素影響,高職層次中外合作辦學規模小、國際化層次單一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就廣西的情況而言,根據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的數據,目前依據《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由教育部或廣西教育廳批準設立和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廣西已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家、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0個。在獲得批準的30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不僅文科高職院校開辦的項目是以個位數論,而且8個項目中有3個項目已經屆滿停辦。在這些中外合作項目中,高職文科類的項目合作也僅有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專科學歷教育項目(中加合作)1個。與此同時,廣西的30個項目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單向性,即主要面對中國學生,從本質上看,實際上是在引進一定的國外課程進行學習之后,將項目中的中國學生送到國外高校進行學習并獲得合作的外方的學歷證明。此類項目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由合作雙方共同設定,招收中國學生在項目主辦的區內高校就讀,然后到合作外方國家再就讀一段時間(一年或半年),最后取得雙方頒發的相應文憑。從這個角度看,這些中外合作項目主要是“引進來”,在“走出去”輸出標準、人員交流方面幾乎是空白。
(二)缺乏專業建設國際化“走出去”的積極動機。我國的高職教育發展歷史并不是很長,為適應國內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各高職院校在自身建設中無可厚非地把精力主要放在培養符合國內行業發展和職業工作崗位需要的專門人才方面,專業國際化的建設一直以來都不是高職院校建設的首要選項。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迅速上升,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效、國際經濟地位和實力日益凸顯,高職院校的國際化建設在院校建設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引進來”與國外先進高校合作辦學在教育行業開始成為主流。即使是“引進來”的國際化合作項目,其合作形式也是以引入國外課程來對中國學生開展教學為主。當然,也有領先一步的院校開始招收國外留學生,但主要是對其開展漢語及中國文化的教學和培訓。缺乏政策的引導、專注于滿足國內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對行業發展在國際上優勢的認知不足、專門管理人才和經驗的缺乏、專業國際化建設機制及機構協調難等問題都使得高職專業國際化建設缺乏“走出去”的積極動機和優勢。相對而言,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率先開始嘗試,已經招收攻讀學歷的外國留學生,但在規模性的“引進來”與“走出去”方面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三)缺乏專業國際化建設的有效協調或聯動機制。專業國際化建設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專業建設與國際化。這兩個方面理應是包含關系,即在專業建設中體現國際化內容,國際化建設成為專業建設中的一個構成部分。從高職院校普遍的機構設置以及職能來看,盡管許多高校都設立有國際交流的專職部門,但其工作職能比較有限,工作范圍也是較為明確的,專業建設在大多數情況下與這個部門關聯度并不高。與此同時,專業教學系部承擔著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方面繁重的實際工作,既是專業教學工作的一線,也是專業建設具體工作的承擔者甚至是專業建設目標方案的規劃者和制訂者。無論是從專業系部的工作職能還是從專業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師資隊伍等方面看,專業建設的國際化都面臨較多困難。如何在高職院校的國際交流部門、教務部門、專業系部中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或聯動機制,促進有條件的專業開展國際化建設探索,是幾乎所有高職院校在專業國際化建設中都要面臨的實際問題。
(四)開展專業國際化建設的有效資源不足。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專業國際化建設,需要內部與外部各種有效資源的支撐。內部資源指的是高職院校中適合開展專業國際化建設的自身條件,包括面向特定培養目標(留學生)及目標市場需求的培養和培訓方案、適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材、能夠開展專業國際化建設與交流的教學團隊、符合專業國際化教學要求的實訓系統與條件等;而外部條件則可以分為高職院校外部的條件和開展專業建設國際合作的國外合作方,尤其是根據高職教育特點必須具備的行業企業共建與合作體系。這些校企合作體系的決策者和成員不僅需要有支持或參與專業國際化建設中教學、培訓、實踐的實力,還需要有了解相關國際人才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動態的國際視野,這樣才能在專業國際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于廣西多數高職院校而言,無論是理工科類專業還是文科類專業,都很難在專業建設國際化方面同時具備以上兩種有效資源。內部與外部有效資源的不足,制約著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的進程。
四、廣西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路徑
(一)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化人才需求研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勢頭下,各國對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可通過調查問卷、文獻分析、深度訪談等方式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化人才需求的相關研究,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育進一步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提供依據。同時調查分析廣西高職院校開辦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情況,了解專業辦學特色、專業與企業的聯系、專業與產業的對接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化人才需求狀況。
(二)借鑒國內先進職業院校職業教育“走出去”的經驗。我國已經有一批職業院校在推動教育國際化發展、優質教育走出國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深入剖析這些職業院校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先進做法和經驗,可以為廣西高職院校教育“走出去”提供借鑒和啟發。其中,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大城技術學院合作共建了“魯班工坊”,在機電一體化國際專業建設方面樹立了職業教育輸出模塊化、標準化、系列化的優秀范例,在當地和東南亞許多國家的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方針,注重國外課程的引進,推動課程的國際化發展,積極探索“時尚配飾制作”“手工皮具工藝”等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課程的對外輸出,構建了一支“國際設計師+國外專業院校教授+國際公司經理”強強結合的國際教師隊伍,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
(三)探索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職業教育標準的開發。專業國際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開發國際化職業教育標準,以確保職業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開發獲得其他國家認可的職業教育標準不僅有助于準確把握其他國家的人才培養需求,而且也能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走出去”提供重要參考。在探索建立人才共育、成果共享、互利共贏的國內外校企良性合作機制基礎上,根據國內外跨境電子商務行業、企業的具體崗位需求,共同開發、制定、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標準、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標準,秉承職業教育“走出去”理念,研究與境外合作院校建立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圍繞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交流等方面達成合作,是探索專業技術、教師資源、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標準等輸出的有效途徑。
(四)構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走出去”的“政產學企”聯動機制。通過產教協同、校企合作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合作,是職業教育“走出去”的理性選擇,是復雜國際環境中的共生行為。可以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開展為基礎,探討如何建立“政產學企”聯動機制,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走出去”。第一,實施國際聯合辦學模式,面向東盟國家招收國際留學生,組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留學生全日制學歷班;面向東盟院校,以交流生的方式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短期培訓等。第二,積極與國外高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協商合作,探索制訂東盟職教輸出行動計劃,輸出技術智慧、輸出教育資源、輸出職教人才等。第三,共同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資源,如開發特色鮮明、科學合理的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材、在線學習資源、實訓課程等,并探索跨境電子商務網站平臺實戰、線上慕課學習、線下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培訓形式。第四,“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打造“雙師+雙語”國際化師資隊伍,滿足廣西區內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學與實訓的需要,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子商務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的需要。第五,參與或承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技能競賽,實現以賽促教學、以賽促交流。第六,校企合作共建海外實訓基地,如在泰國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海外頂崗實習和就業的機會;鼓勵并資助在校生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習就業,擴大學生國(境)外就業規模。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要抓住發展機遇開展國際化建設,必須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充分調動國際化教學資源和專業建設校企合作資源,努力提高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能力水平,借助已經取得的國際化辦學優勢,通過廣西高職院校的高水平專業建設獲得專業國際化建設優勢。同時,將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建設優勢落實到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上,以實現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不斷為院校及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王曉洋.高職酒店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北方經貿,2019(6).
[2]孫彥平.“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國際商務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2019(6).
[3]徐淼淼,張棉好.“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分析[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9(4).
[4]趙芹沅,張慧明.“一帶一路”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電子商務,2019(4).
[5]王干湘,鐘靜磊.“一帶一路”背景下國貿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6(20).
[6]樊明成.論我國職業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模式[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8(2).
【基金項目】2019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走出去的探索與實踐”(GXGZJG2019B037)
【作者簡介】李 彬(1980— ),男,漢族,廣西容縣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國際商務師,研究方向:跨境電子商務及區域經濟;海 艷(1970— ),通訊作者,女,回族,廣西桂林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國際商務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及區域經濟;李早暘(1972— ),女,漢族,廣西上林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國際交流處處長,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及對外交流。
(責編 蘇 洋)